(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yī)院骨二科副主任護師 李鳳琴)
股骨頸骨折是一類發(fā)病率較高的骨科疾病,其發(fā)病人群以老年人為主,會給其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需盡早進行治療,并在治療的同時輔以恰當?shù)淖o理干預[1]。本次試驗選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就臨床路徑對其應用效果作如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雙盲法將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分為觀察組(37例)與對照組(37例)。觀察組中男性、女性分別有21例、16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82歲,平均年齡為(70.3±4.4)歲。對照組中男性、女性分別有23例、14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84歲,平均年齡為(70.7±4.6)歲。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上述資料相比P>0.05,試驗可行。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給予患者用藥指導、隨機口頭宣教、病情監(jiān)護、生活護理等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臨床路徑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組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由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共同組成臨床護理路徑小組,以護士長為組長,在上崗前需對所有組員進行培訓,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2)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在明確患者病情后,由各小組成員共同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需明確護理流程和注意事項。(3)實施護理干預。①入院時。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需根據(jù)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全面評估其身體情況,并給予入院宣教。②治療期間。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理和心理狀況,給予恰當?shù)男睦砀深A,有計劃地開展健康宣教。③手術后。術后需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強調(diào)注意事項,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做好并發(fā)癥防治工作。④出院時。護理人員需將臨床護理路徑內(nèi)容與患者治療情況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達到了預期療效。
1.3 評價標準
1.3.1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根據(jù)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評價兩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得分≥90分為優(yōu),得分在80至89分為良,得分在70至79分為可,得分<70分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可)/病例總數(shù)·100%[2]。
1.3.2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19.0軟件分析兩組患者各項試驗數(shù)據(jù),對同類計量資料()實行t值檢驗,對同類計數(shù)資料(%)實行卡方檢驗,在P<0.05時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相比 觀察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89.2%)相比于對照組(67.6%)更高,組間比較P<0.05,詳見表 1。
表1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相比[n(%)]
2.2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相比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0.6±3.0)天,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5.8±3.7)天,組間對比 t=6.640,P=0.000。
老年股骨頸骨折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多因外在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其危害較大,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給其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臨床中多采取手術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但為提升手術療效,往往還需輔以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臨床路徑護理是一項現(xiàn)代化的護理方法,以時間為橫軸,以護理內(nèi)容為縱軸,具有預見性、計劃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將其應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護理中有助于減少護理差錯,提升護理效率和護理效果,利于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復進程,對保障其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意義[2]。本次試驗結果顯示,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行臨床路徑護理能有效提升其髖關節(jié)功能,其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達89.0%,住院時間僅為(10.6±3.0)天,且上述指標均優(yōu)于單用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P<0.05),本次試驗結果類似于候小倩等[3]的試驗結果。
可見,臨床路徑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護理中具有積極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