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 王怡冉
【摘要】“脫飯回踩”是指粉絲不再喜歡之前追隨的偶像,并對他進行言語攻擊和報復的行為。當偶像與粉絲間利益有所出入時,象征意義的斷裂、消費動機的消失、長期英雄敘事的反彈或是“非理性”崇拜的理性糾正,都促使粉絲一反常態(tài),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采取“回憶—抱怨—解脫”的行為模式,對偶像個人隱私、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發(fā)表攻擊性言論。在媒介文化娛樂功能越發(fā)突出的今天,粉絲話語已經成為新媒體傳播中不可忽視的一大景觀。以脫飯回踩為代表的反轉型粉絲行為,雖然在經紀方的介入下流行周期短,容易被覆蓋,但由于傳播主體的特殊性而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引爆輿論,對偶像個人形象和網絡空間秩序造成重要影響,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關鍵詞】脫飯回踩;粉絲文化;網絡語言;把關人
一、引言
2016年,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tài)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tài)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愿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1]在媒體娛樂功能不斷發(fā)展的今天,粉絲日漸成為網絡群體的重要一支,粉絲文化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媒介景觀。
蔡騏指出:“在眾多的同伴關系中,粉絲關系或許是最為奇特的一種——因為偶像崇拜,個體之間通過交流互動來確定伙伴關系,進而集結成各種粉絲社群。偶像崇拜在無形中也促使粉絲尋找到了一種新的身份,這種身份已然超越了傳統(tǒng)的社會階層劃分,它取決于群體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2]。楊寄榮認為:“粉絲對于偶像制造過程的積極參與,打破、超越了傳統(tǒng)、單向的傳播過程,開創(chuàng)了傳受雙方高度互動、相互融合的新傳播格局”[3]。這些觀點揭示了粉絲群體傳播有其特定的群體規(guī)范和群體制約,行為表現(xiàn)具有獨特性,值得研究。
就目前而言,國內研究粉絲群體行為的成果還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一是關注粉絲敘事,主要對粉絲宣傳和維護偶像的行為進行研究,如朱文毓從敘事學入手,認為粉絲敘事雖然情節(jié)不同,但都“最終通過英雄原型的隱喻來強調偶像對于粉絲的強大作用力,以此形成粉絲敘事‘隱形且穩(wěn)定的內在敘事結構”[4];二是關注粉絲沖突性言語,主要研究不同粉絲群體間的沖突性語言暴力,如洪培琳《沖突視角下的粉絲文化現(xiàn)象——淺談粉絲微博罵戰(zhàn)頻發(fā)癥候》[5]等??傮w來看,現(xiàn)有研究一般都著眼于粉絲與偶像之間崇拜與關懷式的關系,多建立在二者態(tài)度一致的立場上,對粉絲與偶像之間發(fā)生利益、理念和情緒沖突時所呈現(xiàn)的語言表達則缺乏關注。
2017年10月8日,鹿晗微博@M鹿M于中午12時發(fā)布消息:“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女朋友@關曉彤。”該微博發(fā)布兩小時后即獲得46萬+的轉發(fā)量[6],瀏覽熱度一度導致新浪微博服務器崩潰,相關搜索詞也在實時熱搜榜前十中占據(jù)七席之多。其后,實時擁有46萬粉絲的鹿晗應援粉絲站@朝鹿FORLUHAN_鹿晗個站宣布脫飯,大批鹿晗粉絲跟隨,#鹿晗掉粉#話題占據(jù)微博熱搜。接著,社交網站上開始出現(xiàn)以“前粉絲”身份,內容涉及鹿晗人品、私生活等多方面的攻擊言論,脫飯回踩現(xiàn)象就此發(fā)生。
鹿晗作為90后新生代偶像影響力較大,此次事件中的脫飯回踩現(xiàn)象也具有代表性。對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內容及行為模式進行敘事研究,分析反轉型粉絲行為發(fā)生的內在邏輯,有助于新媒體編輯快速把握同類事件發(fā)展動向,更加客觀真實地進行內容選擇和編輯,引導網絡輿論,打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二、粉絲話語反轉力的生成動因
脫飯回踩,網絡流行詞,也稱脫粉回踩、出坑回踩。[7]一般分為脫飯和回踩兩個階段,先是脫離某偶像的粉絲組織不再追隨和崇拜他,而后對他進行抹黑、貶低等言語攻擊和報復的行為。相比于粉絲文化中常見的以維護偶像為目的,發(fā)生在粉絲間的沖突性語言暴力,脫飯回踩是在特定事件的刺激下,粉絲從情感到行為產生180度轉變的反轉型行為。其主體為先前對偶像持續(xù)關注和支持的粉絲,有的還擁有前線拍照、接洽經紀公司等與明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接觸,等等?;夭妊哉摳哒f服力,也更易影響更多粉絲,形成規(guī)模效應,廣泛傳播。
(一)意義斷裂后的情感發(fā)泄
勞倫斯·克羅斯伯格曾指出:“粉絲對于某些實踐與文本的投入使得他們能夠對自己的情感生活獲得某種程度的支配權,這又進一步使他們對新的意義形式、快感及身份進行情感投入以應對新的痛苦、悲觀主義、挫敗感、異化、恐懼及厭倦?!盵8]在粉絲心中,偶像可能是他們的男/女友、朋友或者家人,年紀小的,他們日常也會以“女友粉”“親媽粉”“姨母粉”等名稱來稱呼自己。這體現(xiàn)其與偶像間親切關系的同時,也佐證了偶像成為粉絲的重要情感寄托這一事實。而當這種象征意義因為媒介事件發(fā)生斷裂時,粉絲和偶像間的從屬關系就會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鹿晗戀情的公布正是打破了與部分粉絲間“幻想情侶”的關系,“女友粉”們的幻想破滅,身份屬性也就隨之發(fā)生改變。多年積累的強烈癡迷無處釋放,很容易在心理落差中異化,凝結成滿腔的埋怨和憤恨。此時,網絡寬松的言論環(huán)境,為她們排解負面情緒提供了通道。為了填補心理落差,曾經最癡迷也最了解的偶像就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回踩攻擊隨即拉開帷幕。
(二)消費動機消失后,經濟壓力重回視野
近年來,粉絲作為消費主體的強大影響越來越為大眾認可。以鹿晗為例,2015年其首次出演的電影《重返20歲》上映四天票房收入破億元,保守估計鹿晗粉絲貢獻數(shù)量即超過3000萬元。為了給偶像貢獻票房,電影上映三周前,百度鹿晗吧就宣布將攜手全國26個分會,組織30場包場沖擊首日票房,上映后自費觀影活動更是從30市(縣)變成了百城,活動規(guī)模不斷擴大。[9]粉絲們包場貢獻票房、熬夜刷音源播放、以偶像名義組織公益募捐等行為在當下早已司空見慣,“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為偶像,風雨無阻,同甘共苦”[10]是大眾對他們中不少人的真實寫照。非理性的“熱愛”消費下,隱藏著的是長期積攢的經濟壓力。往常,粉絲認為為了喜愛的偶像,花費再多金錢也是值得的,由偶像帶來的精神補償足以填補經濟上的拮據(jù)。但當偶像行為難以令自己接受,立場由一致變?yōu)椴煌瑫r,價值的天平就會發(fā)生偏移,追星曾經或正在給粉絲帶來的經濟負擔就會被放大,成為脫飯的重要原因和回踩的潛在誘因。
(三)英雄敘事下的認知反彈
粉絲對偶像的喜愛并不止于對其表演、歌唱、跳舞等外在表現(xiàn)的欣賞,而是更加強調偶像身上的人格魅力,在意他們所帶來的正能量。粉絲對偶像的敘事隱藏著指向一致的敘事模式,書寫著粉絲心中的“英雄夢”[11]。在這種長期的英雄敘事模式下,偶像的形象被無限美化和修飾,日漸成為粉絲心中“完美”的代名詞。他們不容許任何抹黑和詆毀偶像的行為發(fā)生,可以為了維護偶像和任何集體與個人發(fā)生沖突。但同時他們對偶像的心理預期也隨之被提高,一旦偶像出現(xiàn)與粉絲心中形象稍有出入的行為,特別是當偶像行為觸犯粉絲利益時,粉絲就會產生強烈的被欺騙感和背叛感,在對偶像失望的同時,記憶中那些曾經被癡迷美化和覆蓋的各種細節(jié)會被召回。情感的失落和認知的落差很快就會形成反彈,大規(guī)模的脫飯回踩就此爆發(fā)。
(四)非理性崇拜后的“理性”糾正
粉絲群體常被視為現(xiàn)代文化工業(yè)下的“犧牲品”和“受害者”,大眾認為他們對偶像的迷戀是病態(tài)的、盲目的、喪失理性的。[12]粉絲文化也常被認定為亞文化,不為主流文化所推崇,甚至遭到主流文化的排擠。對于“污名化”的身份,雖然粉絲們一貫表現(xiàn)得不以為然、離經叛道,但實際上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早已深受主流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熏陶和影響。比如,他們平時不在意主流媒體對自己偶像的態(tài)度,但如果偶像能夠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或者出現(xiàn)在《新聞聯(lián)播》等主流媒體的節(jié)目畫面中,他們一定會大肆宣傳,并引以為豪。長久以來,粉絲內心都希望得到主流文化認可,向往早日可以實現(xiàn)身份的“去污名化”,但是現(xiàn)實卻總不盡如人意。大眾雖然已經逐漸認識到了粉絲的經濟價值,但仍對他們瘋狂的行為嗤之以鼻。因此,當偶像與粉絲利益發(fā)生沖突時,退去粉絲身份的同時,部分粉絲也急于摘掉“腦殘粉”的標識。他們認為自己脫飯是因為看清了真相,已經擺脫了過去“非理性”的標簽,回歸了理性的社會公眾身份。一時間“非粉”的優(yōu)越感驅使他們感覺站上了道德的制高點,開始將曾經受到的污名轉移給那些仍未脫飯的粉絲,指責他們不明真相,把所有的憤怒轉嫁給偶像,用過往的追星細節(jié)應和著網上的各種黑料,成為Anti粉和黑粉的幫兇。
三、脫飯群體的回踩內容
2017年10月8日,鹿晗微博@M鹿M于中午12時發(fā)布微博“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下,這是我女朋友@關曉彤”,迅速得到廣大網友關注。據(jù)統(tǒng)計,該微博的評論中,點贊數(shù)量超過500的熱度靠前的評論共264條,正面祝福態(tài)度的僅30條,其中有10條為鹿晗的圈中好友所發(fā)。由此可見,對于其戀情,大多數(shù)網友的態(tài)度并不樂觀。
感到震驚和背叛的粉絲陸續(xù)取消了對鹿晗的關注,宣布從此脫飯。8日當天,已經為鹿晗應援了六年的粉絲站@朝鹿FORLUHAN_鹿晗個站用其微博小號發(fā)表“五年了,很知足”的言論,并配圖“分手快樂,祝你快樂”。次日,微博@朝鹿FORLUHAN_鹿晗個站清空了簡介,宣告關站。此后,網上流出鹿晗8日晚在朋友圈發(fā)布的與關曉彤的合照。自此,以攻擊鹿晗私生活及職業(yè)素養(yǎng)為主要議題的脫飯回踩開始爆發(fā)。
(一)攻擊偶像人品和私生活
在傳統(tǒng)沖突型粉絲言語中,Anti粉絲,即以攻擊特定明星為主要任務的群體,一邊以諷刺態(tài)度密切關注明星活動,一邊對其進行抹黑和人身攻擊。[13]而在以脫飯回踩為代表的反轉型粉絲行為中,粉絲曾經的熱切關注成為堅定鄙夷的合成材料,過去的追星經歷細節(jié)成為言辭攻擊的有力武器。他們以自曝過往前線經歷等形式,就Anti粉絲此前對鹿晗抹黑的內容附和式攻擊。鹿晗事件中,此類攻擊言論主要集中于整容、上學時期打架被勸退、怒懟黃牛事件、相親隱婚等內容……這些言論直指明星出身、私生活等敏感話題,對偶像的隱私權和名譽權造成很大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攻擊屬性。
(二)攻擊偶像職業(yè)素養(yǎng),指責其忽視和消費粉絲
除對偶像本身的攻擊外,回踩內容更多集中于指責偶像對粉絲的態(tài)度。鹿晗事件中,脫飯粉絲稱鹿晗發(fā)售專輯、上映影片的時候,大張旗鼓“粉絲是家人”,以此獲取更多粉絲的支持。但為了追求女友,接拍劣質電視劇,公布戀情后也未向粉絲好好說明,而是陪女友半夜打游戲,還在朋友圈秀恩愛,罔顧粉絲感受。同時,由于@朝鹿FORLUHAN_鹿晗個站關站后一段時間,無法通過搜索找到用戶,不少粉絲認為是經紀團隊為防止聚眾“回踩”而進行的公關結果,開始指責鹿晗“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如,“@蠢蠢的火龍果:狠心還是你鹿哥哥狠心。朝鹿這種級別的站子,說公關了就公關了,也是替那位站長不值了,無論是金錢、時間還是這么多年的心意,獨一無二也最感人至深。從出道就有的陪伴,不說尊重,至少感激是必須有的,這倒好,直接給別人屏蔽了,服氣。對你鹿的認識在此上升了一個檔次”[14]。這類言論,雖然攻擊性不及前一類,但是因為直接與粉絲的利益相關,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擴大回踩規(guī)模。
四、脫飯回踩的話語模式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粉絲心中也就有一千個鹿晗。每一個粉絲當初喜歡偶像的契機和時間可能各不相同,對偶像寄予的情感也深淺不一,選擇“脫飯”后,對偶像的回踩內容重點也可能不盡相同,但在這些看似不同的言語內容下,隱藏著的其實是大同小異的行為模式。由于鹿晗公布戀情事件有相關方面的介入,網絡上的回踩言論不少已被刪除,下面僅以知乎上的兩則評論(知乎匿名用戶A和知乎匿名用戶B)為例進行分析。
(一)行為表現(xiàn)結構:回憶—抱怨—解脫
普羅普曾在《故事形態(tài)學》一書中,將俄國的民間神話故事總結為多個功能序列,認為“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項是有限的”[15]。有趣的是,時下粉絲回踩偶像的言論雖然不是在進行故事敘述,但是卻也擁有很強的結構性。盡管回踩言論話語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大致都可以套用“回憶—抱怨—解脫”這一行為表現(xiàn)結構。
1.回憶:證明前任粉絲的身份,羅列為偶像的付出
回踩言論與其他粉絲型話語暴力最不同的即為粉絲身份的反轉性,因此回踩的第一步往往是“亮明正身”,通過自言粉絲身份、自述追星行為、自陳追星心理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從前對偶像的癡迷。如知乎匿名用戶A說“作為一個在韓國時就喜歡他的老粉”,知乎匿名用戶B說“再也不用每月拿著那點可憐的工資還要算計著拿出來多少買你那沒有營養(yǎng)的專輯,再也不用擔心哪天被曝黑料了”。
2.抱怨:認清事實,對偶像發(fā)表負面言論
亮明身份后,最重要的“踩”的行為開始進行。多年來為支持偶像事業(yè),粉絲們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在前述的4種回踩動因的作用下,粉絲們開始發(fā)表對偶像的言論攻擊。如知乎匿名用戶A說:“鹿這個人吧,就是一個從?。ㄔ冢┘依锓硼B(yǎng),學上一半打架被退學……外面?zhèn)鞯募沂乐徊贿^是粉絲造的人設而已?!敝跄涿脩鬊說:“你知不知道粉絲辛苦輪博花錢不是為了看你接爛戲帶著小女友打游戲到半夜的。恭喜你從躲在一個老女人背后成功變成躲在一個剛成年的女孩背后。也恭喜你少了一批臭名昭著的粉絲吧?!?/p>
3.解脫:告別偶像,“祝?!狈劢z
回踩攻擊部分結束后,脫飯粉絲往往會產生“認清事實真相”的解脫感和優(yōu)越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一邊告別偶像,也有對仍然崇拜偶像的粉絲冷嘲熱諷的。如知乎匿名用戶A說“886,解脫”,知乎匿名用戶B說,“剩下的粉絲你好好對他們吧。祝你安好,四年,再見”。
經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以“回憶—抱怨—解脫”這樣的三部曲式的行為進行表達,首先通過亮明身份博取了粉絲和普通網友的關注及信任,為傳播效果奠定了信度基礎,同時“抱怨”從功能作用的角度來講,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沒有這部分,回踩的“踩”也就不足成立,最后的“解脫”環(huán)節(jié)實際是對話語情感的進一步加強,充分表明了對偶像的態(tài)度,同時也暗示其他粉絲早日“清醒脫飯”。
(二)行為表現(xiàn)特點:主要通過附議傳播,訴諸感性進行間接表達
粉絲型行為多通過網絡進行傳播。網絡的匿名性給了粉絲更寬松的傳播環(huán)境,同時“偶像作為公眾人物,理所當然被人議論”這樣的認知,也使粉絲經常忽視偶像的隱私、名譽等個人權益。也正因為這樣,粉絲言語中常有網絡暴力發(fā)生,呈現(xiàn)出非理性、低俗化的特點。不同于傳統(tǒng)的粉絲語言,反轉型行為更為婉轉,通常是訴諸感性的間接表達。例如:“鹿晗,再見吧,以后請你花你自己的錢打造你的營銷帝國,別再煽動你的粉絲為你買專打榜控評輪博了好嗎,別再縱容一心搞那些骯臟的積分制坑粉絲和應援站的錢了好嗎,別再默許甚至引導你的粉絲去辱罵別人好嗎?別讓我們這些曾經不清醒喜歡過你的人徹底厭惡你?!盵16]代替低俗的辱罵,回踩粉絲的言論看起來更為中肯和穩(wěn)重,實則具有更加強烈的殺傷力,藏有網絡暴力的影子。通過回踩,粉絲將自己包裹在“弱勢群體”的身份下,或是借助平和的陳述語氣,強力對偶像進行曝光和抨擊。
同時,相較于傳統(tǒng)的沖突性粉絲有組織、有預謀的攻擊行為,如“爆吧”“刷帖”“微博評論點蠟燭”等,反轉型粉絲語言暴力多采取“跟帖”“點贊”“轉發(fā)”等附議性的“站隊”行為,這與前述訴諸感性的表達側重密切相關。語言主要依靠前任粉絲身份引起議題共鳴,建立信任基礎,然后通過包裝過的婉轉語言,打造弱勢群體形象,引發(fā)同情,進一步強化感召力,擴大傳播規(guī)模。因此,粉絲反轉型語言暴力在少有組織的情況下,具有更強的自發(fā)性和感染力。
(三)行為傳播影響:流行周期短,容易被覆蓋
傳統(tǒng)沖突性粉絲語言影響很大,雙方粉絲常常劍拔弩張,不依不饒,嚴重的甚至還會衍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如2010年百度魔獸吧粉絲與韓國組合super〓junior粉絲之間爆發(fā)的“69圣戰(zhàn)”[17]。但粉絲群體的反轉型語言暴力則有所不同,由于是基于粉絲與偶像之間利益相悖的立場,回踩行為爆發(fā)的第一時間,就會引起經紀公司的關注,隨后調用媒介力量展開危機公關。因而其傳播常常是“曇花一現(xiàn)”。如鹿晗此次戀情曝光后,#鹿晗掉粉##關曉彤懷孕##鹿晗隱婚#等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排行榜,但很快就被撤下,而10月8日當晚在網絡上瘋狂傳播的各種回踩鹿晗的言論,也在第二天消失不見。相較于“69圣戰(zhàn)”長達多日、多階段的話語攻擊,以“脫飯回踩”為代表的反轉型粉絲語言暴力,更容易因為第三方的介入,覆蓋議題,迅速終止。
五、結語
“鹿晗戀情公布”事件中,在偶像公布戀情后,長期崇拜性消費[18]建立的象征意義被瓦解,經濟壓力反撲,引起埋怨情緒,偶像和英雄敘事中的完美形象形成的落差也帶給粉絲巨大的失落感,脫飯現(xiàn)象發(fā)生。不甘心的粉絲情緒激動,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采用“回憶—抱怨—解脫”的行為模式,對偶像個人品行、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發(fā)表攻擊性言論,繼而產生回踩。這些言論通過點贊、轉發(fā)、二次評論等附議式的方式傳播,雖然在經紀公司的介入下迅速被撤銷和覆蓋,傳播周期很短,但是因為其極具感染力的表達很容易動搖粉絲群體,損傷偶像的個人形象,也破壞了網絡空間正常的傳播秩序。
2016年,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曾指出,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滋養(yǎng)人心、滋養(yǎng)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19]粉絲群體是網絡社群中不容忽視的一支力量,粉絲行為也是網絡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分析和引導粉絲行為,不僅有助于引導偶像與粉絲間的關系走向理性和正常,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傳遞社會正能量,同時也對建設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脫飯回踩是反轉型粉絲行為的典型代表,是以經紀公司為代表的資本力量、商業(yè)媒體為主的媒介力量和粉絲圍繞“偶像”進行意義構建和爭奪的產物。在當下高付出型的粉絲文化中,雖然粉絲的崇拜行為仍“一心向偶”,但其語言攻擊卻隨時都可能“反轉向偶”。一旦付出得不到尊重或者與所得的精神回饋有所落差,就可能發(fā)生脫飯回踩的現(xiàn)象。此時,新媒體編輯如果不能迅速把握言論動向,僅僅為“蹭熱點”跟風發(fā)布各種小道消息及不實言論,或者是將全部發(fā)言權交由粉絲和資本博弈,就會造成網絡傳播環(huán)境的混亂。因此,針對反轉型粉絲行為,如何及時跟進熱點,疏導粉絲非理性情緒,澄清事實真相,積極引導輿論,打造良好的網絡傳播環(huán)境,值得每個新媒體編輯的關注和思考。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媒體傳播的敘事特征與編輯規(guī)律研究”(項目編號:16BXW019)的部分成果]
參考文獻:
[1]人民網.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
[2]蔡騏.粉絲型受眾[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4).
[3]楊寄榮,宋玉靜.粉絲文化語境下的話語權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2).
[4]朱文毓.粉絲敘事的特質與語境:以LEE周刊為例[D].蘇州大學,2014.
[5]洪培琳.沖突視角下的粉絲文化現(xiàn)象分析:淺談粉絲微博罵戰(zhàn)頻發(fā)癥候[J].現(xiàn)代營銷,2018(1).
[6]@微博數(shù)據(jù)助手https://wfx.51wyq.cn/share/view/j3qLuwlKZ1m
DoQBJa
[7]百度百科.脫粉回踩[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脫粉回踩/22119162?fr=aladdin.
[8]勞倫斯·克羅斯伯格.這屋里有粉絲嗎?[M]//陶東風.粉絲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34.
[9]網易娛樂.《重返20歲》4天票房破億,鹿飯貢獻3000萬[EB/OL].http://ent.163.com/15./0112/17/AFPBT2QA000333J5.html,2015-1-12.
[10]孫慧英.漫談“粉絲”現(xiàn)象及其文化解讀[J].現(xiàn)代傳播,2006(6).
[11]楊寄榮,宋玉靜.粉絲文化語境下的話語權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2).
[12]蔡騏.論大眾媒介對粉絲形象的建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4).
[13]唐樂水.Anti粉絲:被忽視的青年亞文化[J].新聞傳播,2012(11).
[14]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u/3214022397?is_search=0&visible;
=0&is;_all=1&is;_tag=0&profile;_ftype=1&page;=10#1523085234571.
[15]普羅普.故事形態(tài)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6:20.
[16]知乎.如何評價鹿晗公布戀情,粉絲脫飯回踩?[EB/O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399031.
[17]林溪聲.青年網絡群體事件的發(fā)生邏輯、表征及預警[J].當代傳播,2014(3).
[18]甘雨鶴.粉絲文化下的崇拜性消費[J].現(xiàn)代營銷,2018(2).
[19]人民網.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
(李建偉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怡冉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碩士生)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