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隨著消費模式的改變,垃圾的處理方式也已發(fā)生變化,包括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全球系統(tǒng)已經取得了實質性改善。但是,隨著經濟增長導致垃圾量增加以及全球垃圾產業(yè)發(fā)生變化,兩者都在承受壓力。發(fā)展中國家的政府最終懂得,正確的垃圾收集不僅僅是為了讓街道空氣清新,也是公共衛(wèi)生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在垃圾處理上省錢意味著要為看病花更多錢。而在美國這樣的富裕國家,缺乏專職拾荒者是個問題。普通大眾不善于給垃圾分類。
贏或輸,一場在華盛頓州舉行的無記名投票可能會讓全美第一個碳排放稅法案誕生,并有可能引發(fā)這個國家對于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大討論。這一被稱為I-1631的政策一經通過,從2020年開始,企業(yè)每排放一公噸二氧化碳都將被要求支付15美金。這一費用將會逐漸增長,并會每年為華盛頓州創(chuàng)造約十億美元的稅收,支持者認為這些稅收可被用于太陽能和風能的改造項目和氣候教育項目中。據支持者計算,這項措施將使華盛頓州在2035年前達成其減排溫室氣體25%的目標。并有可能成為全美關于怎樣對碳排放收費討論的跨越式開始。
在美國的許多城市,流浪人員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棘手問題。但是很少有一個地方會像洛杉磯這個城市這么嚴重。在7500名生活在洛杉磯的無家可歸者中,大多數住在帳篷、硬紙箱或大街旁寬敞明亮的摩天大樓的屋檐下。盡管有很多NGO組織介入,但因為需要幫助者人數太多,NGO組織急需資金支持。在11月6日,一個向大公司征稅以幫助無家可歸者的新提案將被表決,近日的民調顯示,該提案支持者和反對者的比例很接近。該提案遭到了包括科技巨頭Twitter等大公司和洛杉磯市長的反對,他們質疑大公司對這項支出的責任并擔心增加稅負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美國有關部門于10月28日表示,被指控在匹茲堡猶太教堂謀殺11名會眾的男子告訴警方,他希望“所有猶太人都死”。當日,法醫(yī)公布了美國境內最血腥的針對猶太人襲擊事件的遇難者姓名。46歲的匹茲堡市民羅伯特·鮑爾斯(Robert Bowers)在兇殺現場被捕。匹茲堡警方提交的一份宣誓聲明稱,鮑爾斯告訴逮捕他的警員,他的動機是“他對猶太人的仇恨”。在美國迎接下月中期選舉之際,此次槍擊事件令人關注美國不斷升溫的反猶太主義和右翼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