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樂
摘要:隨著合肥旅游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城市影響力的擴大,景區(qū)標識語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本課題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選取合肥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景點標識語翻譯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翻譯對策,以期實現(xiàn)標識語應有的功能。
關鍵詞:景點標識語;目的論;翻譯策略
一、引言
標識語(Public Signs)是一種大眾傳播媒介,用來向大眾傳遞某種特定的信息。近年來,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強以及國際間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專家學者紛紛撰稿探討標識語的翻譯,以期改善城市標識語的錯譯、劣譯現(xiàn)狀,構建文明、潔凈、便捷的國際交流平臺。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城市,是全省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在全省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2016年9月,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指出,要加快打造“大湖名城,創(chuàng)新高地”,進一步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事業(yè)。但是,在合肥市各景點的標識語翻譯錯誤卻隨處可見,有些甚至漏洞百出。希望通過本項目的調(diào)查和研究,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目前合肥市景點標識語翻譯的現(xiàn)狀,為美化合肥的“對外名片”、凈化外語語言環(huán)境以及提升合肥市旅游形象做出貢獻。
(一)目的論視角下的翻譯實質(zhì)
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由德國翻譯理論家弗米爾(Hans J.Vermeer)和賴斯(Katharina Reiss)創(chuàng)立。目的論認為,翻譯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譯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的,原文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為適應新交際環(huán)境和目標讀者的需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參照系應是譯文在目標與交際環(huán)境中所期望達到的交際功能。國內(nèi)最早的評介文章是1987年桂乾元的《記聯(lián)邦德國的三位翻譯家》。進入21世紀后,更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功能派翻譯理論,并將其應用于翻譯實踐中。如張文娟的《目的論對商業(yè)廣告翻譯的指導意義》(2004)、李玉香的《從功能目的論看商標詞的翻譯》(2006)、簡磊的《翻譯報告:從目的論視角看頤和園景點介紹的漢英翻譯》(2014)等。黃有義指出:“外宣翻譯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與人文環(huán)境建設的具體體現(xiàn)?!敝袊姆g家丁衡祁提出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語,標識語英譯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目的論視角下的翻譯要求
1.目的原則(Skopos rule)
目的論以目的為總原則,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從受眾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譯文的預期功能來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評價一篇譯文的優(yōu)劣不再看它對原文的等值度,而是看它是否在譯語情景中實現(xiàn)譯文的預期功能。譯者首先要確定譯文的目標受眾,要了解他們的認知心理特征、文化心理、語言習慣、審美情趣等,掌握他們對譯文的期待心理和交際需求。只有先明確譯文目的,譯者才能夠確定合適的翻譯原則和翻譯策略。
2.連貫原則(Coherence rule)
連貫原則是指譯文必須符合篇內(nèi)連貫的要求,是針對譯文語篇內(nèi)部及其譯語文化之間的關系而言。目的論強調(diào)翻譯以目的為總原則,同時譯文要讓受眾理解,并在譯語文化以及譯語交際環(huán)境中有意義。任何一篇文章中的詞語或者句子的意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整個語篇的意義密切相關的,因此,譯者應當熟悉源語和譯語兩種語言在語篇形式銜接上及其意義連貫上的特點。
3.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
忠實原則是指譯文與原文之間應符合篇際連貫的要求,是針對譯文語篇與原文語篇之間的關系而言的,即譯文應忠實于原文的原則。目的論認為,翻譯是兩種文化的比較。在一種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到了另一種文化卻需要用大量的篇幅加以解釋,王佐良先生將這種文化上的差異視為翻譯中最大的困難。如果譯者對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不高,可能使譯文不符合譯語的文化規(guī)范,而不被受眾接受;或者不能完整傳達原文信息,造成譯文信息缺失,最終無法實現(xiàn)譯文的預期功能,達不到交際目的。
二、合肥市景點標識語翻譯存在問題和分析
(一)拼寫和語法錯誤
旅游景點的標識語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具有指向功能和勸導功能,其使用對象是以英語作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旅游、商務、休閑人員等。標識語的交際目的突出,迎合的是國際公民及國際旅游者對不同民族文化深入體驗、學習、接納和融合的需求。恰當而得體的標識語翻譯就是中外文化銜接的對接點,也是文化交流的交匯點。然而,在合肥主要景點中,標識語譯文的質(zhì)量卻良莠不齊,有些甚至漏洞百出。例如,合肥某公園的某標識語將“兒童活動場所”譯為“Children actirity space”,屬于明顯的拼寫錯誤;而將“樟林雅徑”譯為“present Zhanglin diameter”,則是拼音與單詞混用,選詞混亂,毫無意義,更起不到信息傳遞和指示的作用。
(二)譯法不統(tǒng)一
在不同地方甚至同一景點,同一名詞譯法不同,以方位為例,在方位詞“南”的翻譯上,有以下幾種譯法:Nan,S.,S,(S).,s.,south。翻譯方式不僅寫法各異,而且在譯名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有的翻譯成south of xxx,有的翻譯為 xxx south。
(三)中國式英語表達比較多,翻譯表述不清、不易理解
在合肥景點翻譯中,中國式英語表達比較多,有些翻譯讓人很難理解。如“welcome”的用法,合肥某公園的入口處印有如下翻譯:“XXX park WELCOMES you(××公園歡迎您)”,給動詞加上了三單形式,還帶了賓語,完全誤解了譯語的使用環(huán)境,造成了蹩腳的翻譯。翻譯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信息,應站在讀者的角度,使用符合外國友人文化傳統(tǒng)以及認知的方式進行翻譯,否則無法被讀者理解的譯文,就失去了用譯文傳遞信息及溝通的功能。
三、基于目的論的翻譯對策
(一)建立市域景點標識翻譯標準規(guī)范,形成統(tǒng)一翻譯標準
從目的論視角出發(fā),合肥景點翻譯的目的是傳達合肥“大湖名城,創(chuàng)新高地”的文化定位和發(fā)展定位,因此在著名的湖泊、景點、方位等的翻譯上要實現(xiàn)翻譯的標準化、統(tǒng)一化,建立翻譯標準庫,著力建立翻譯標準規(guī)范。通過建立翻譯標準庫,在翻譯地名等就可以依據(jù)標準庫實現(xiàn)翻譯,避免出現(xiàn)翻譯不統(tǒng)一的情況。同時,統(tǒng)一語法規(guī)范,如有的地方采用中文式翻譯 xxx road,有的地方翻譯為road of xxx,通過建立統(tǒng)一的語法翻譯標準,可以提高翻譯的質(zhì)量。
(二)統(tǒng)一籌劃景點標識翻譯的空間和方位布局
建立總體規(guī)范景點標識翻譯的空間和方位布局,通過對合肥市市級的景點標識進行空間上、方位上的統(tǒng)一布局,對穿越多個區(qū)的河流、景點、建筑等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從各個方位進行景點標識翻譯的布局,可實現(xiàn)區(qū)域標識的系統(tǒng)化宣傳和介紹。
(三)傳達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發(fā)展精神
在目的論的理論指導下,堅持理論與實證相結合,使用對比研究的方法,從目的論的角度探討合肥城市景點標識語翻譯尤其是在具有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景點翻譯的成功或失敗典型譯例,對誤譯問題進行定性與定量評估。同時,結合問卷調(diào)查的結果,通過對比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方法,分析游客群體對這些標識語翻譯所傳達的文化內(nèi)涵的認可度、滿意度的原因及啟示,以符合游客群體的需要、期盼及目標語市場的文化特征為目標,修改歸納景點標識語翻譯存在的問題。
(四)建立景點標識翻譯查詢和管理系統(tǒng)
建立景點標識翻譯查詢系統(tǒng),基于上述的標準庫,建立“WEB+知識庫+規(guī)則庫”的景點標識查詢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已有景點翻譯的存儲,對于新景點的翻譯,系統(tǒng)可基于知識庫和規(guī)則庫給出系統(tǒng)推薦的翻譯,并有利于合肥市景點的規(guī)范化管理。
四、總結
旅游景點的標識語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具有指向功能和勸導功能。其使用對象是以英語作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旅游、商務、休閑人員等,迎合不同民族文化深入體驗、學習、接納和融合的需求。恰當而得體的標識語翻譯就是中外文化銜接的對接點,也是文化交流的交匯點。旅游景點的標識語的翻譯不僅僅屬于翻譯這個學科或譯者,也是社會文化領域中的重要一隅,通過新技術新方法可以提升景點翻譯的規(guī)范化,并有利于政府統(tǒng)一管理,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
參考文獻:
[1]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吳長青.目的論指導下的標識語英譯探析[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23 (6):113-114.
[3]王穎,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英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13-15.
[4]張麗.德國功能主義及交際翻譯關照下的中英公共標識語錯誤分析及相應策略[D].汕頭:汕頭大學,2010.
[5]成天娥.翻譯批評視閾的城市標識語英譯研究綜述[J].西北大學學報,2010,40 (5):171-172.
[6]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語,逐步確定參照性譯文[J].中國翻譯,2006,27 (6):42-46.
[7]黃有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25 (6):27-28.
[8]李增根.二十年來的國內(nèi)公示語英譯研究綜述[J].中南大學學報,2013,19 (2):237-242.
[9]劉力,刁宗廣,張濤.合肥旅游形象分析與評價[J].合肥學院學報,2007,24 (1):34-38.
[10]梅榕.旅游從業(yè)者對合肥旅游形象的認知[D].合肥:安徽大學,2014.
[11]任靜生,王文玲,俞曉平.合肥市公示語的漢英翻譯問題與對策[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22 (6):94-97.
[12]盛湘君.旅游景區(qū)標識語英譯問題的實例分析[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28 (1):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