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聰楠
摘 要:本文通過對當代大學生檔案意識現(xiàn)狀及其原因的分析闡述,提出把檔案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中,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以及開展網(wǎng)上檔案教育等有效途徑。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檔案意識;檔案教育;有效途
大學生檔案意識即大學生對檔案的概念、性質(zhì)、價值的認識,以及對檔案工作地位、性質(zhì)、作用的認識。大學生群體檔案意識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公民的檔案意識和素養(yǎng)。因此,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檔案意識和素養(yǎng)至關重要。
1 對當代大學生檔案意識現(xiàn)狀的分析
1.1 大學生缺乏對檔案最基本的了解。為了解大學生檔案意識現(xiàn)狀,筆者進行了“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大學生檔案意識調(diào)查”活動,在該院全體在校生中,隨機選取300名大學生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20.1% 的大學生去過學校檔案館或其他社會檔案館,32.3%的大學生從未去過任何檔案館,38%的大學生表示不知道學校檔案館具體位置。53.5%的大學生熟知檔案的性質(zhì),75.2%的大學生大概知道學生檔案的作用,13.4%的大學生對學生檔案的作用一概不知。73.2%的大學生根本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道《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
1.2 大學生對檔案價值認知度低,利用檔案意識薄弱。調(diào)查顯示,8%的大學生清楚學生檔案具體包括哪些材料,18.4%的大學生則完全不知道學生檔案具體包括什么材料。只有少數(shù)受訪者表示,清楚或比較清楚畢業(yè)后將如何處理自己的人事檔案和黨員材料,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不太清楚甚至完全不清楚。在校期間,多數(shù)大學生填寫檔案材料時書寫不規(guī)范、不工整,隨意涂改等。他們平時很少關注檔案,只有在加入黨組織、繼續(xù)深造、就業(yè)等關乎個人切身利益和前途時,才被動地關注自己的檔案。所以,大多數(shù)大學生對自己檔案的內(nèi)容和價值認知度較低,了解檔案知識的欲望不強,利用檔案的意識十分薄弱。
2 當代大學生檔案意識薄弱的原因分析
2.1 很多高校檔案管理制度落后,大學生對檔案的認知存在偏差。一方面,檔案常常被籠罩上神秘色彩,認為檔案館是不能夠輕易進入的地方。這種認知很容易使大學生對檔案敬而遠之;另一方面各高校的檔案管理制度落后,大多數(shù)檔案管理部門不同程度存在重保存、輕利用現(xiàn)象,并且學生查閱利用檔案的手續(xù)繁雜,他們不到萬不得已就不查閱利用檔案。
2.2 各高校檔案教育缺失,檔案管理部門對檔案價值的宣傳有待加強。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檔案教育幾乎為空白,社會媒體對檔案的教育宣傳力度也不容樂觀。在高等教育階段,檔案普及教育也比較薄弱,檔案常識的普及教育普遍缺乏。檔案管理部門僅滿足于日常工作而極少主動宣傳介紹館藏檔案資源。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種類很多,但與檔案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卻極缺乏。所以,大學生接觸檔案知識的渠道非常少,加之,學生容易受檔案無用論的誤導,因而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基本的檔案意識。
3 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檔案意識的有效途徑
3.1 把檔案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中。在新生入校時,檔案工作部門應與各院系合作,通過講座、參觀,設立宣傳欄,演示、培訓等方式,向新生介紹學校檔案館藏的概況、利用指南和學生檔案的價值等,對大學生進行檔案意識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他們對檔案的興趣及應用意識。
3.2 將檔案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各院系團委和輔導員應定期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檔案宣傳活動、檔案知識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檔案知識,增強其對檔案的了解度。同時,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學校博物館、校史館和社會檔案館等,使他們在感受學校悠久歷史文化的同時,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檔案中蘊藏的豐富資源,提升對檔案價值和檔案本身的認知度。
3.3 充分利用網(wǎng)絡媒體,開展網(wǎng)上檔案教育。檔案管理部門可以在微信公眾號等網(wǎng)絡媒體上,以視頻、漫畫、動圖、短文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定期推送畢業(yè)生檔案轉(zhuǎn)遞流程、人事檔案的具體內(nèi)容、人事檔案的作用等實用性檔案知識,便于他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輕松地獲取檔案知識,提高檔案知識的普及度,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的檔案意識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方燕平,戴晶晶.大學生檔案意識與檔案知識需求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與思考[J].山西檔案,2014(3):74-76.
[2]龐尊麗.關于高校學生檔案意識和技能培訓的思考[J].蘭臺世界,2005(2):30.
[3]陳海靜.當代我國大學生檔案意識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分析——以蘇州地區(qū)在校大學生為例[J].檔案學通訊,2012(01):89-93.
(作者單位: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 來稿日期: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