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素蓮
(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淮安 223002)
手術室是醫(y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其主要是為病患提供手術及搶救工作的重要場所,其會涉及到較多的科室,同時手術所需要的器械及物品等也比較復雜,因此手術治療存在著較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目前臨床上多進行手術室的風險管理以減少不安全因素的產生,而為了進一步保證手術室風險管理的效果[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分析在手術室風險管理中采用護理標識的臨床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擬行手術病患560例,隨機將病患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80例,其中實驗組病患女280例,年齡0.9~55歲,平均(27.95±27.05)歲,對照組病患女280例,年齡0.7~55歲,平均(27.85±27.15)歲,對兩組病患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給予本組病患常規(guī)手術室風險管理。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病患護理標識,具體措施主要包括:①病患信息標識:護理人員應將所有住院病患的姓名、年齡、性別以及手術名稱等信息制成腕帶并為其佩戴在手腕上,以便在接送病患、進入手術室、麻醉前以及手術開始前后對病患的身份進行確認,避免出現錯誤接送病患以及進行錯誤的手術[2];針對有藥物過敏史的病患,護理人員應該做好病患的過敏標識,并懸掛在病患的腕帶以及病歷夾表面;同時主刀醫(yī)師應該對病患的手術部位進行標識,要求標識在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仍舊清晰可見[3]。②輸液、引流管標識:病患在進行手術的時候通常會應用到較多的輸液管,因此護理人員應對不同的管道名稱、置管人以及置管時間進行標識,對動靜脈以及中心靜脈應該給予醒目的標識,避免管道使用或者是靜脈應用錯誤[4]。③藥物標識:普通藥物:由于手術病患需要應用的輸液藥物較多,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對每種藥物的用藥時間、用途、功能以及使用方法進行標識,避免出現差錯;針對需要提前準備在注射器中的藥物同樣應該將其貼上醒目的標簽以進行區(qū)分[5];術中藥物標識: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準確找到主刀醫(yī)師所需要的藥物,同時由于大部分藥物的外形無較大區(qū)別,因此護理人員應該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區(qū)分并在上面醒目地標識[6]。④手術器械及環(huán)境標識: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會應用到較多的手術刀,且形狀相似,再加上其直接接觸病患的病變部位,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很好區(qū)分并醒目標識,同時保證手術器械的無菌性;手術室的環(huán)境對病患的手術效果同樣有著較大的影響,不同區(qū)域的消毒程度均有所不同,因此針對無菌區(qū)可應用綠色進行標識,針對污染區(qū)可使用紅色進行標識,避免出現感染[7]。⑤警示標識:手術在進行的過程中需要保持絕對安靜的環(huán)境,以免影響主刀醫(yī)師的操作,因此護理人員應在進入手術室之后,在手術室門口放置相應的警示標識,避免家屬進入以及禁止其在手術室外大聲喧嘩。
對兩組病患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進行對比,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病患的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進行調查,9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7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護理質量評定內容為護理人員素質的提高、管理方法的改善等,護理質量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護理質量越高??傮w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為96.1%,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5.4%,實驗組病患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病患護理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病患的護理效果[n(%),±s]
表1 對比兩組病患的護理效果[n(%),±s]
組別 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總體護理滿意度 護理質量評分實驗組 159(56.8) 110(39.3) 11(3.9) 269(96.1) 92.35±3.45對照組 114(40.7) 125(44.7) 41(14.6) 239(85.4) 80.24±4.15 χ2/t 6.819 37.548 P 0.009 0.000
手術室作為醫(yī)院挽救病患生命的重要場所,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多部門工作人員參與以及術中應用的儀器設備較多,導致其存在較多的不安全因素,會影響病患的手術效果,甚至是導致病患的死亡或者是殘疾,因此臨床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手術室的風險管理[8]。在楊美東[9]的研究中,其在手術室風險管理中應用了護理標識,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護理標識病患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未應用病患,提示在手術室風險管理中應用護理標識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保證病患手術的效果。
護理標識主要是對病患的身份、術中會應用到的藥物及器械、手術區(qū)域等方面進行標識,主要是為了方便護理人員接送病患,并將正確的病患推入手術室,同時對藥物及器械進行標識,有利于護理人員在手術中能準確快速的找到對應藥物同時避免出現用藥差錯;對手術區(qū)域進行標識可有效避免出現感染。在王婀娜[10]的研究中,將護理標識應用于手術室風險管理中可將護理評分及病患的護理滿意度提高,在本次的研究中,實驗組病患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病患護理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與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風險管理中采用護理標識,可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從而提高病患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