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豐田 劉志鵬
家庭教育是以孩子為視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長和品格為導向,著手于孩子問題行為的辨識與校正,為孩子的生長經歷賦予正向感知與信念,同時針對性地提升孩子的各項能力與素質,最終達到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教育過程。提高家庭教育質量,促使學校與家庭密切合作,不僅是促進孩子健康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未來學校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我們常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子女承擔與生俱來的教育責任。然而,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并不清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職責,弄不明白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教什么、做什么。
首先,家長的第一責任是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家庭的任務不是向孩子系統(tǒng)傳授各學科的具體知識,而是把孩子教導成 “人”。在知識、信息爆炸的現(xiàn)代社會,無論多么聰明的家長,都不能取代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教師傳遞知識的功能。同樣的道理,教孩子學吃飯、學穿衣、學走路、學說話、學交往,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養(yǎng)成 “人”的行為習慣,主要是由家庭承擔的。教導孩子成“人”,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一門大學問。成功的家庭教育=成“人”教育=健全人格教育。
一位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為了拔苗助長,把學齡的兒子關在家里自己教授。據(jù)說,這位家長自信這種 “單兵教練”的方法能比學校教育更快地增進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結果不僅影響孩子文化課的系統(tǒng)學習,也影響孩子人格成長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這則報道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不認可這種極端的做法。但父母作為第一任教師應該做什么,許多家長并不比這位極端的家長高明多少。
若簡單把家長的教育責任理解為對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理解為檢查孩子的作業(yè)、布置更多的作業(yè),或充當?shù)诙n堂的陪讀陪練,我們就至少忽略家庭教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能。
孩子的成長有著不以家長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只有按照孩子成長規(guī)律,根據(jù)孩子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引導,才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 “正能量”,否則就是“拔苗助長”。
抓住孩子睜開眼睛看世界的契機,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灌輸知識更重要;抓住孩子表達情緒、情感的契機,培養(yǎng)孩子積極、健康的情感,比控制孩子的情感更重要;抓住孩子遭遇困難的契機,培養(yǎng)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品質,比幫助孩子解決困難更重要;抓住孩子尋求需要滿足的契機,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滿足孩子的某些需要更重要。
依據(jù)上述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將父母作為第一任教師的責任歸納為如下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孩子積極、健康的情緒與情感,培養(yǎng)孩子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配合學校與社會,把孩子教養(yǎng)成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以及具有生存競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的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 “四有”新人。
為此,我們不僅提倡親子閱讀,更需開展多種活動促進學校教育指導家庭教育走向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方向。
家庭教育專業(yè)化指導需要整合教育資源,廣泛宣傳,實現(xiàn) “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以理論學習為引領,營造家校合作氛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需要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以微信為平臺,開展相關理論學習、宣傳活動,引導家長關注有效的家庭教育。邀請專家、教師定期開設家庭教育講座,分別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年段的家長交流孩子的身心特點,結合自己的家庭教育經驗,提出家庭教育觀,幫助家長重新看到孩子,促進家庭教育觀的改變,改進教育方法。
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家校合作平臺。學校搭建各種平臺,積極引導家長參與活動。開展親子互動活動,學校組織家長與學生開展親子互動活動,開展大型親子互動活動,家長和孩子共同參加趣味游戲,促使學生和家長密切配合,增進彼此感情,讓家長享受與孩子一起活動的歡樂。
以微信為平臺,推進家校合作。通過建立 “班級QQ”和 “班級微信”,家長發(fā)表各自的教育觀、教育經驗及教訓等,共同分享教育的酸甜苦辣,為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搭建平臺。通過平臺,教師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思想情況、學習情況,同時回答家長提出的各類問題,密切學校與家長的聯(lián)系,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以問題研究為契機,提高家校合作成效。針對不同層次與特點的學生,開展 “百名教師訪千家”家訪活動,關注 “特殊學生”,從以往的告狀家訪到現(xiàn)在的溝通交流,從單純的關愛到有針對性的指導,從上門服務到自覺反思,與家長一起面對問題、分析原因,共同尋找解決辦法。家訪產生多重效應,教師的服務角色得以重新定位,平等、愛心、交流融進家長的心中,家長成為教師真正意義上的同盟軍和團隊成員,由此教師、家長、學生實現(xiàn)共贏。
我們緊緊追隨新教育的教育,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感受到快樂的體驗。與此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推進家庭教育專業(yè)化需要家長教育培訓專業(yè)化,強化家庭教育學科建設,學校更應當本著全面育人的原則,將家庭教育專業(yè)化培訓納入教育培訓體系,組織教師學習,不斷提升教師素質,并選拔特長教師作為家庭教育導師重點培養(yǎng)。只有具備豐厚的專業(yè)知識,將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通過合適方式傳播給家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以此推進家庭教育的專業(yè)化。
推進家庭教育專業(yè)化需要家庭教育課程化。學??梢葬槍W生的特點,組織編寫健康成長家長讀本,更具針對性地開展指導。為家長量身定做教材,給家長最專業(yè)的指導,以塑造下一代新父母與新孩子??茖W的指導能讓父母與孩子相互潤澤,讓學校與家庭教育攜手共進。
教育是一項立體而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承擔著重要職能,家庭教育的力量與影響同樣不容小覷。強化家庭教育,促進家庭教育專業(yè)化,不僅可以幫助學校教育有效落實,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更能優(yōu)化家校合作,營造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基石,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大家共同關注、一起努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促進教育的公平,以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