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周市鎮(zhèn)春暉小學 王永芳
新課改明確提出數學教學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獲得適應生活和發(fā)展必須具備的數學知識、思路與經驗。簡言之,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倡導教師用生活化的方式為學生展示適應其學習需求的數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數學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接下來就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策略進行具體的分析與探討。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時,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依據教學內容加工學生數學的生活情境,并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整合或加工教學內容,保證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開放性與多元性,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例如:當教師在講解關于比例的性質與基本意義的知識時,就可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同學們,你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比例現象,你能從自己的身上找到比例現象嗎?通過創(chuàng)設該情境,教師成功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學生討論之后再對人身體上的比例現象進行歸納,包括拳頭緊握并翻滾一周的長度與腳長的比例是1∶1,腳長與身高的比例是1∶7等等。在了解身體中的這些有趣比例之后,買襪子或買鞋子時只需測量自己拳頭的周長即可,還有警察叔叔在辦案的過程中也經常由罪犯留在現場的腳印的長度推斷出其身高。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之后,教師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源自生活,生活和數學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挖掘生活化的素材,豐富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細致觀察小學生的特征和生活經驗,把生活里的數學學習素材融入數學教學過程,充實生活化教學內容。例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應用題的知識時,就可把學生用零花錢的生活化內容引入數學課堂,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每一個星期可以從家長那里獲得多少零花錢,再給出生活化的應用題:爸爸每天早上給阿杰3元錢買牛奶,每星期給5元錢買鉛筆、練習本等學習用具,請問爸爸一個星期要給阿杰多少零花錢?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解題方法:3×7=21,21+5=26。通過用小學生熟悉的零花錢這一生活素材吸引學生興趣,將生活化的活動作為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用生活的方式思考有較強邏輯性的數學知識。教師對生活素材的合理選擇,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對生活素材進行深入的挖掘,用生活激勵學生學習,認識生活中的數學。
首先,教師可采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生活化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新課改下,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己只扮演引導者和合作者,拒絕替代包辦。例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除法知識時,可讓學生自己動手說一說、分一分生活中常見的月餅,理解除法、平均分等概念,建立起操作過程、符號表征與語言表達的關系,真正理解數學概念,體驗成功學習數學知識的喜悅。
其次,教師可將游戲帶進課堂,引導學生自由思考。例如:當教師在開展計量單位的課堂活動時,就可把梨子帶進課堂,和學生們一起玩猜梨子質量、猜梨子皮的長度等游戲。學生們通過自己用手掂量、直觀觀察,在小紙片上寫出自己覺得正確的答案,由教師與學生用尺子、秤測出正確答案,如果學生的答案沒有超出規(guī)定的誤差范圍,就可獲得吃梨的獎勵。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方式使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經歷猜測與驗證的過程,對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鞏固數學知識,還獲得獎勵。
第三,教師可為全班學生準備生活化的學具,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例如:當教師教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時,可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一張長方形紙片,折疊之后用彩色筆把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顏色。當教師用投影儀把幾名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時,學生們踴躍發(fā)言,說有的學生涂錯了,把二分之一涂成了四分之一,有的涂成了一分之一。于是教師請正確涂色的學生講一講自己是如何涂的,學生回答說先把紙片對折,再涂,之后打開,就是涂了整個紙片的二分之一。教師繼續(xù)追問涂成四分之一的學生是如何涂的,學生則回答對折了兩次再涂,就是四分之一。借助生活化學具和學生的錯誤操作,教師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和記憶。
小學數學中常見的課后練習題都是考查學生掌握概念、定義、公式等的情況,包括選擇、填空、看圖列式等題目,盡管題型看似多變,但考查范圍沒有變化。為真正考查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程度,教師應在設計練習題上下功夫,聯(lián)系生活素材設計生活化的習題,喚醒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實現有效教學。例如:在學生學習認識人民幣的知識后,教師為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就設計生活化的習題,讓學生放學之后自己到家附近的超市去買東西,在實踐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有的學生用一張1元和一張5元幫媽媽買了一瓶醬油;有的學生用一張20元買一本價值15元的故事書,售貨員給自己找零一張5元;有的學生買一個杯子4元和一個文具盒8元,一共用了12元;有的學生拿著10元錢去買小蛋糕,但小蛋糕賣15元一個,于是只能回家問家長再拿5元。這樣的練習題真正將數學問題和現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把數學知識帶入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做練習題時形成主動感,積極思考,鞏固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總之,新課改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為實現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新課改要求教師立足學生現有生活經驗,采取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豐富生活化內容、使用生活化方式、設計生活化習題等實踐策略,真正實現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強調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滿足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成效,提升小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