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第二高級中學 馬成林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睈垡蛩固沟挠^點與高中數學新課標的觀念大致相同,他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教師如何設計出有效性的問題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高中課堂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習氣氛,避免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教師往往會采取提問題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但是很多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都比較隨意,沒有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精心設計。例如常會采取“二選一”“四選一”的答題形式,讓學生在幾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的答案,因為不是考試,學生往往會隨口答一個。又或者是問一些課本上有現(xiàn)成答案的問題,學生無需經過思考就能回答出來。這樣的提問缺乏針對性,沒有提問價值。
高中數學教學中,有的教師對于新課改的理念理解不透,認為探究活動就是要提更多的問題,讓學生踴躍參與其中,認為課堂提問越多越好,這樣就能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不知過多的、淺顯的問題只會浪費課堂時間,并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預設問題過程,占用時間,抓不住教學重點,影響教學進度,學生忙于應付問題,思考不足,對知識掌握不透。這樣看似熱鬧的教學只會讓學生對知識一知半解,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
一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活躍的氣氛,往往會提問一些比較簡單的、記憶性的問題。例如函數的基本性質、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圓的方程等。誠然,這樣的提問學生無須經過思考就能輕松回答,但由于問題太淺顯,缺乏實用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用不大,這樣的提問并無實際意義。
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材內容,能夠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在這兩方面進行問題設計,讓學生突破難點,把知識掌握透徹,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教學《函數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時,重點是對函數基本性質的掌握。在教學了基本知識后,教師可以進入提問環(huán)節(jié):函數y=x2的圖象在y軸右側是上升的,如何用數學符號來描述此種“上升”呢?函數y=x2的圖象在y軸左側是下降的,請概括出減函數的定義。學生逐個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分析,在探索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后,采取類比法,概括出了減函數的定義。學生在足夠的時間內進行思考、探索、消化、理解,從而掌握了函數的基本性質,掌握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與性質,并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學習任務。
高中數學知識的關聯(lián)性很強,往往是上一節(jié)的內容緊扣著下一節(jié)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通過設計問題既能讓學生復習舊知識,又能學習到新的知識。奧蘇泊爾就認為當學生能夠把教學的知識與自己的認知結構聯(lián)系起來時,學習便會變得有意義。數學學習更是如此,在新舊知識銜接處進行同化和順應,最終讓學生融會貫通。例如在教學《函數模型及其應用》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結合學生事先學習過的函數與方程的知識,設計出如下問題:“假如你有一筆資金用于投資,現(xiàn)有三種方案供你選擇,這三種方案的回報如下:1.每天40元。2.第一天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10元。3.第一天0.4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翻一番。你會選擇哪種投資方案?為什么?”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分析。這樣的問題設計首先要求學生熟悉函數及方程,其次要會建模,最后要會應用。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加深學生對函數和方程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應用中得到提高。
高中數學的知識點非常多,各知識點的概念、含義、內涵等學生很容易混淆,再者,由于學生思維定式或者對知識點的理解偏差,容易造成知識運用上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同一類問題永遠弄不明白。教師要以學生容易混淆處為切入點,設計有效性問題,幫助學生消除困惑,提高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內容時,求最大(?。┲禃r,學生容易忘記考慮定義域,造成解答錯誤。教師在針對這一問題設計問題:“拋物線y=2x2-5x+6有最__值;y=-3x2-5x+8有最__值?!睂W生判斷:當a>0時,二次函數有最小值;當a<0時,二次函數有最大值。這樣,學生就會在以后的解題中充分考慮到二次函數的定義域,從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要求學生多思考、探索、研究,要有一定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設計問題的有效性,通過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去探索與思考,發(fā)散他們的思維,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充分,對知識理解更深刻,知識應用時更得心應手,融會貫通。通過有效性的問題設計,實現(xiàn)新課改下的高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