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芬(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銅羅中學,江蘇蘇州 215237)
2018年大年初一晚上央視綜藝《經典詠流傳》首播,筆者在閑暇中無意間觀賞了該節(jié)目,被這期節(jié)目里的一首由鄉(xiāng)村老師梁俊和山里孩子傳唱的《苔》感動得熱淚盈眶。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清代袁枚的這首小詩《苔》在這個春節(jié)一夜爆紅?!鞍兹詹坏教?,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花雖然如米粒般渺小,但是它卻可以像花中之王牡丹一樣盛放,憑借自己的微薄之力,活出牡丹的尊貴,綻放生命的精彩。
這首小詩向我們傳遞著“普通人也要做好自己”的信念。由此,筆者聯想到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術教師,要做好的就是上好每一堂普通的課。而要上好每堂普通的課,需要把課堂中每個如苔花般細小的環(huán)節(jié)盡力設計好、處理好,讓每個課堂環(huán)節(jié)“也學牡丹開”,綻放生命課堂的精彩。
課前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身心特點而又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把每個靈動的學生個體迅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這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筆者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日常教學中,非常注重課的導入,多角度去創(chuàng)設情境,用心去“呵護”好這個“如米小”的環(huán)節(jié),讓它能綻放精彩。
比如,《信息與信息技術》這小節(jié)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集“眼、耳、鼻、口”感官體驗于一體的情境,讓學生迅速地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學生排隊進入電腦房,在他們還沒完全靜下心來時,筆者突然向全班大聲宣布:“今天有樣好東西要與大家分享!”話音剛落,全班瞬間鴉雀無聲,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被集中。接著,筆者又乘機問道:“怎么突然這么安靜了?”他們馬上反問:“老師你不是說有好東西嗎?”“哦!對,看來是老師的話向你們傳遞信息了,是吧?”“對!對!”于是筆者又大聲說:“請看,這是什么?”筆者將事前準備好的一支巧克力仿真筆展示給大家看。一個口快的學生立馬喊道:“這不就是一支筆嗎?”“對呀!那你上來聞一下吧!”那同學上前一聞就說是巧克力的香味。馬上又請他嘗一下。這時所有同學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那膽大的同學真的咬了一口,結果激動得大叫道:“是真的巧克力啊!真好吃!”瞬間全班“沸騰”了。短短兩分鐘的時間,大家通過耳聽、眼看、鼻聞、嘴嘗的感官體驗感知了多重信息,由此導入關于“信息”的新課內容。
一堂課想達到其教學目標的前提是:先將學生帶入課堂。因此,課前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就是為高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服務的,可以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動地“進入”課堂。
每堂課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一環(huán)。課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如何突破重點與難點,對教師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日常教學過程中,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的方法很多,其目的都是為了突出重點,化難為易[2]。接下來,列舉在教學中突破重難點時創(chuàng)設的一些情境。
比如,在教學《認識計算機》這小節(jié)中,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是本節(jié)的難點。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是有很大的難度的。課堂中,筆者先在黑板上寫了一道大家前一節(jié)剛學過的二進制運算題:“1+1+1=?”。同學們立馬回答是“11”。接著,筆者又反問同學:“我們的大腦是怎樣給出答案的呢?”在筆者的提示下,同學們總結了:大家先將題目經過眼睛和耳朵輸入大腦,大腦又將送來的信息存儲好,再調用已學過的二進制運算規(guī)則來處理“1+1=?”得到的中間結果保存后再加上一,得出最終答案,最后將結果通過嘴巴輸出。大腦處理該題的過程,對同學們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然后,筆者把大腦處理信息過程與計算機工作原理進行類比,同時,配合播放了模擬計算機工作過程的動畫。整個過程筆者是用輕松易懂的方式帶著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教學過程中重點、難點的突破方法有很多,筆者在某些課中采取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筆者處理這個細節(jié)的過程,就是為了用心去綻放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苔花。
每堂課的結尾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每堂課的收尾既是對本課的小結,又是對本課的提升。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在一些課的收尾,也用心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情境,給課堂增效。
比如,教授《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筆者讓學生將之前課堂上撰寫的研究報告《青少年吸煙的危害》再做成演示文稿。在課堂的結尾筆者設計了八分鐘迷你演講來完成本課收尾。先請兩名不同設計風格的學生,讓他們各花一分鐘用演講形式來展示各自的作品;然后花六分鐘時間讓在座的同學作為評委,對兩位同學的作品設計、制作效果及演講風格等方面進行點評。讓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將本節(jié)課學到的內容加以總結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又提升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每堂課的收尾環(huán)節(jié),往往時間都是很匆忙的,有時可能只是幾句話的總結。但這短暫的幾分鐘,卻也是一個重要的課堂細節(jié)。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讓每個細節(jié)都綻放它的精彩。這就是一名普通教師為上好普通一課而努力的過程。
一堂完整的課,是課首、課中、課尾的完美結合。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努力都是為整個課堂服務的。對于某些模塊的教學,筆者又努力嘗試著將一個情境貫穿于整堂課。
比如,《研究報告制作》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筆者以近期學校對一位偷吸煙同學作處分為契機,讓學生撰寫了一份關于《青少年吸煙的危害》的研究報告。筆者提前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收集有關青少年吸煙情況的一些資料;然后,又指導學生分小組在校園內進行調查問卷;最后,把學生準備好的所有資料收集到一起,為撰寫研究報告做好充分準備。《青少年吸煙的危害》這個主題比較貼近生活,再加上關于該主題的調查研究過程是學生親自參與的,所以,每位學生對撰寫研究報告的積極性都很高。在這個良好的開端下,學生開始了小組合作形式的撰寫報告的過程。從研究報告的封面制作到正文內容的撰寫,整個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互相協(xié)助,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讓滿意的作品呈現出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弊鳛橐幻胀ǖ某踔行畔⒓夹g教師,要做好的事情就是上好每堂普通的課。用心去了解學生,讓學生當好課堂的主人翁;用心選用教法,讓自己做好課堂的引導者;用心去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抓住重點,輕松自如地在課堂中“翱翔”;用心去布置每個細節(jié),讓課堂開滿“苔花”。信息技術教師要盡力讓每堂普通的課綻放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