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梅
從我國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大多數老師對于語文教學都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輕過程、重結果的現象依然存在,對于小學生語文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應付考試,而對于一些實踐性的學習方式和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引起學校和老師的重視,而只有讓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與老師進行交流與互動,培養(yǎng)小學生“會問”的能力,才能更進一步地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有問題可問
提出問題不是每個小學生都能夠做到的,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中只會被動的學,而不會主動地問,尤其是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學生只知道讀課文,寫生字,而不知道還可以提問題。而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讓他們對教材內容能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這樣他們才能衍生出許多的問題,也才能從問題的探索中去進行創(chuàng)新,使他們的綜合性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比如說,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時,可以讓小學生進行思考,啟發(fā)他們進行提問,這樣他們就想想到,除了課文中所提到的各種辦法之外,還會有什么與眾不同的辦法呢?這種以激發(fā)為主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他們放飛思想,大膽想象,敢于提問,而且還可以讓他們在開拓創(chuàng)新式學習中得到成長。
二、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讓小學生有問題想問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學習中的主角,這是新課標的要求,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善于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營造探究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從中去進行自動、自發(fā)的學習和實踐,從中發(fā)現問題,而后再忍不住想提出問題。比如說在學習口語交際:《保護有益的小動物》時,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準備,然后在課堂上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各種問題,再進行討論與探究,讓他們用自己所搜集的資源及信息進行口語交際練習,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這種形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鍛煉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讓他們在自問自答中邏輯思維能力得以提高,進而使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得到更快的提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小學生“會問”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的關鍵,只有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平等、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他們才敢于去思考問題,才急于提出問題讓老師幫助找到答案。而這時,老師絕對要以朋友或同學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在老師的講解中也能插話,這樣才更有利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能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三、從學習方法中學會提問
從找到問題到提出問題是一個過程,而學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更需要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因此,語文老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引導,讓他們產生從“提問”到“會問”的一個飛躍。例如,在學習《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時,老師就可以讓大家對大樹以及夜晚的星空進行仔細的觀察,找出問題,并在課堂上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這種問題導入的教學方法就會讓小學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而在學習到《數星星的孩子》時,就可以用典故導入法,先給小學生講一個關于張衡的故事,并把張衡的事跡讓大家去理解,這樣大家去思考一下,還有什么問題是需要深入去了解的,然后再以文字敘述的形式提出來,進行深入地學習。學習《烏鴉喝水》時,可以先給小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在這種懸念導入的情景中激發(fā)起他們的求知欲,這樣就可以在進行正式地講課前讓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暢所欲言,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更讓語文課堂教學得到質的飛躍。
通過各種不同類型文章提問的引導,可以讓小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去進行觀察和分析,讓他們透過現象去尋找事物的本質,找到問題,并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找出問題的解決思路,可以在創(chuàng)新中進行學習,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既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又能無拘無束的進行問題的討論,達到“會問”能力的不斷提升。
四、提高認識,巧妙提問
問題的提出不僅可以發(fā)現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還可以從小學生所提的問題中找到他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然后因材施教,進行特別的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認識,讓他們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學會巧妙提問。比如說在學習到《草船借箭》時,小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這里為什么用一個“借”字啊,這箭本身就不是曹操心甘情愿給諸葛亮的,而是諸葛亮用計騙來的。這時老師就可以給學生進行講解,從中認識到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而且,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三國演義》,這樣就可以明白,諸葛亮借這些箭肯定是要還的,因為日后他還會用所借的箭去對付曹操呢。
總之,語言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知識為主的一種綜合性學習訓練,更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總結,可以通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及自主探究能力來把知識與經驗、理念與實踐等等合理的結合起來,并進行深入的學習,讓小學生的“學與問”中使自己的知識面得到有效的延伸,綜合性素質得到有效的加強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