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莉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金牛鎮(zhèn)仁和完小,云南 大理 671600)
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愛是信任、愛是投入、愛是力量、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學生的情感世界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尤其是后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和愛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只有愛護后進生,才能使他們和老師感情融化,以便于更能接近他們,才能更好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作為教師,應該要特別關心后進生,做到不嫌棄、不歧視、不疏遠,對他們傾注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要以真誠的愛生之情,去激起后進生感情的浪花,取得他們的尊敬和信任,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要以心靈的溫暖,健康的情感去醫(yī)治后進生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陶冶后進生的情操;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滌他們精神的污染,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棄舊圖新。同時要指導全班學生要團結和幫助他們,使他們感受到班集體和老師的真誠溫暖和體貼,在思想上完全消除疑懼,樂于接近同學和老師,樂于積極參加班集體的一些活動,樂于聽老師的話,樂于完成作業(yè),樂于奮發(fā)圖強。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指出“應該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學生”。教師要想妥善處理好師生關系,首先要尊重學生、消除偏見,以自己的言行提供良好的示范,這與其說是技巧,不如說是一種態(tài)度。對后進生的教育,要做到“對事不對人”。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應針對情況,而不要妄評學生的人品與人格,否則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損傷其自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便利用別人的優(yōu)良品質和模范行為對后進生進行教育。我讓后進生自己選擇敬佩的班干部成為同桌,采取迂回戰(zhàn)術,在這些干部身上下功夫,對其嚴格要求,使他們能很好地感染周圍的人,讓“近朱者赤”去改變后進生的不良行為。同時,我讓后進生展開競賽,要求后進生每天為自己做好評價記錄,比如:1.聽課狀態(tài)。2環(huán)保衛(wèi)士。3積極發(fā)言。4好人好事。5文明禮貌。
剛開始時,每天只要達到兩項就獎給他一張“標志性發(fā)展評價卡”,過一段時間后要求全部達到才能得到標卡。這樣,讓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物質獎勵的基礎上,我又采用了向家長打“表揚電話”的形式,給予學生精神獎勵。慢慢地我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他們把我的轉化目標,逐漸變成自覺行為,就這樣逐漸改變自己。我堅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取得成功的內動力?!?/p>
古人云:“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也一樣,后進生之所以學習不好,成績始終無法提高就是因為沒有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學習,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生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改進后進生的落后現(xiàn)狀,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并不比別人笨,只要下功夫學習,成績一定會得到提高,必要時教師可為后進生作個別輔導,指導和點撥他們改變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tài)度,使他們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亮點”和細微的進步,及時給予他們肯定、贊揚、鼓勵,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從而遠離自卑心理,重新點燃那自尊的火花,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建立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精神,提高了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轉化了后進生學習的態(tài)度。
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只掌握學生在校的情況是遠遠不夠的,應經常家訪,特別對后進生,更應經常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隨時了解他們的有關情況,才有利于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曾經我碰到過這樣一個學生,過去常聽教他的老師說他不遵守紀律,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時常違規(guī)違紀、打人、罵人、不積極參加勞動、不講衛(wèi)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后來我接手了這個班級,剛開始確實像人們說的那樣:我遇見一位“大俠”,很多時候都是讓我措手不及,真不知該如何是好。過了一段時間,我了解掌握他的情況后,三年來除在校對他進行教育外,我經常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介紹工作,通過電話聯(lián)系、家訪、家長來校等方式,每周與家長聯(lián)系,定期交流學生在校的情況,指出優(yōu)點、缺點。同時也向家長了解他在家的學習、生活等狀況,這樣,從多方面了解了他的情況,然后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適時與其談心,給予他母親般的關愛,同時又做他的良師益友,態(tài)度從不粗暴,耐心地對他進行教育,現(xiàn)在該生各方面都有了好轉。
我們的教育是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進步,得到提高,后進生——“生病”的小苗苗,更需要我們的精心照料。對他們要做到:動之于情、基于父母、曉之于理,細如雨絲,做到尊重、賞識、寬容,嚴中有愛,愛中有導”。我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給予每個學生足夠的尊重和關愛,相信我們的愛心都會喚起學生們心里的縷縷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