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娟
在追求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今天,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從而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因此,小學體育理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但教學實踐表明,小學階段體育課相對較少,已不能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改變固有教學策略,充分利用課間時間,尋找合適的體育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完成學生在校每天進行一小時體育鍛煉的目標,幫助學生積極提升自身身體素質(zhì),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提供資本。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天性貪玩,對于新鮮事物往往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而對于較為枯燥平淡的事物則提不起興趣。而在傳統(tǒng)課間活動中,大部分學校都會采用課間操的形式來讓學生鍛煉,長以此往,學生自然對其提不起興趣,甚至會產(chǎn)生抗拒心理,反而會影響學生的鍛煉效果。因此,教師在選擇體育活動的類型時,應該注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選擇較為新穎的體育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體育鍛煉,提升鍛煉效果。例如,除課間操以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間跳繩、踢毽子、跑步等等,這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活動都可以作為課間體育活動,且能起到較好的鍛煉效果。當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自主選擇體育活動,這樣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鍛煉效果??傊?,教師應該勇于創(chuàng)新,不受固有觀念所束縛,最大程度調(diào)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的時期,每一年級的學生,其各項能力都會有不小的差別。因此,在傳統(tǒng)課間活動中,大部分學校不能注意學生這一情況,在選擇體育活動時一概而論,全校學生都進行一樣的體育活動,這便會出現(xiàn)低年級的學生參與活動時會有不小的難度,而高年級的學生參與時又達不到理想的鍛煉效果。這顯然是對于引導學生提升身體素質(zhì)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在選擇體育活動時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尋找不同階段的學生所適合的體育活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得到充分鍛煉,提升鍛煉效果。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課間操或踢毽子等活動無疑是難度較大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跑步、跳繩等難度較小的活動鍛煉,這樣既能使學生不會感到難度較大而喪失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得到程度合適的鍛煉。而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做課間操、踢毽子、甚至是結(jié)合籃球進行鍛煉,幫助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得到充分的鍛煉。
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教師不能將目標單單放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zhì)這一點上,同時應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提升各項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提供資本。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進行適當?shù)母偁?,利用學生的好勝心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從而獲得良好的鍛煉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課間開展踢毽子比賽,讓學生比一比誰能保證毽子不落地的情況下,踢的次數(shù)最多。這樣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從而積極參與到比賽中來。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分組進行接力比賽,強調(diào)小組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在競爭中感受到合作的魅力。教師應該注意的是,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在比賽中不能很好地控制競爭的程度,常常會出現(xiàn)學生過于在意比賽結(jié)果,影響學生情緒的情況,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引導與鼓勵,讓學生明白比賽結(jié)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輸了比賽不能氣餒,而是應該更加努力,提升自身,引導學生享受比賽的過程。
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的時期,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已不能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因此,開展課間體育活動逐漸成為各個學校拓展學生鍛煉時間的方法與手段。總而言之,在小學課間開展體育活動,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體育活動的選擇,能夠幫助學生完成每天在學校進行一小時體育鍛煉的任務,對于引導學生鍛煉身體,提升身體素質(zhì)等具有積極的意義,從而也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奮斗的資本。當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天性愛玩,教師在進行管理時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創(chuàng)新,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使大家能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