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華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智力發(fā)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蹦壳埃橇φ系K兒童在語言方面存在著不會傾聽、理解不透、詞匯匱乏、閱讀困難等缺陷,阻礙了智障兒童與外界交流,嚴重影響了其今后生活和生存的質量。2007年5月頒布的《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對生活語文學科進行了這樣的表述:“針對智力殘疾學生的語言特點,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把傳授知識與補償缺陷有機結合,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會交往能力?!痹僖淮螐娬{了培養(yǎng)智障學生語言能力對發(fā)展智障學生適應能力所起到的基礎性作用。在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語言能力呢?現(xiàn)就此論題,結合教學實踐談如下幾點做法:
智障學生思維表象單一,直接經驗缺乏,注意時間短暫,抽象概括和再現(xiàn)的能力很差,往往因“不解”而感到語言學習的“無趣”。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性原則”,發(fā)揮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互動性、直觀性、生動性等資源優(yōu)勢,將對抽象語言文本的直接或間接感知轉介為生動、鮮明、準確的聲畫表象,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訁⑴c,為其語言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認識蔬菜》一課中,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猜謎游戲,學生觸摸屏幕,即出現(xiàn)一個謎語;接下來通過學生與媒體互動,確定回答是否正確,回答正確后多媒體就會出現(xiàn)相對應的蔬菜圖片,之后進行各類蔬菜詞語的認讀、書寫以及句子教學。這樣“兼具音畫、人機互動”的設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詞語的興趣。
智障學生感知速度緩慢,容量小,很多形容性的詞句很難理解。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將智障學生的視覺、觸覺、嗅覺等多感官充分的調動起來參與語言的感悟與理解,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不同的感知覺體驗,刺激智障學生的多感官協(xié)同發(fā)展,從而輔助語言的感知,豐富語感。
在《春夏秋冬》一課教學中,智障學生對于春天“暖”、夏天“熱”、秋天“涼”、冬天“冷”等四季氣候特點的理解有困難,在朗讀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摸一摸”來感知溫水與熱水,涼水與冰塊,結合觸覺刺激感知“暖、熱、涼、冷”等詞義,將抽象的形容性詞匯轉化為觸覺體驗,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轉變成觸覺體驗,提升了智障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
培智學校語文教學不能因為學生存在智力問題就“包辦代替”,教師要摒棄繁瑣分析、一味歸納、單純識字的做法,要堅持以讀為本,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悟意,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內化語言,從而補償語言缺陷,發(fā)展智障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中,讓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握好導讀的三個層次:一是初讀,了解文本大意;二是細讀,品析文本深意;三是延讀,體會文本的運用。其中,細讀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除了對字詞句段篇的領讀、跟讀、齊讀、個別讀、拉火車讀以外,還要根據文本的不同訓練點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語言對話的分角色讀;疑問、感嘆語氣的對比讀;重點語句的強化讀等,都是在引導智障學生在導讀過程中進行思考比較,使其在讀中明“情”悟“趣”,內化語言,發(fā)展智障學生的語言能力。
目前,智障學生在語言表達過程中所使用的大都是名詞或動詞,且數量有限,不能組織完整的語句,不會運用修飾性的詞語,嚴重影響了智障學生的語言交往能力發(fā)展。因此,反復地強化聽、說訓練,能較好地積累智障學生語言,發(fā)展其交往能力。在積累詞匯量方面,教師應抓住生活化的環(huán)境、實物以及情境,在實物上粘貼表示其名稱的詞語,將抽象的詞與直觀的物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認讀諸如常見的動植物、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勞動工具等常見的詞語,反復說練,積累詞匯。在此基礎上,再適時組織學生進行詞組的補充練習,學習使用一些形容詞,如:( )的桌椅、( )的花朵,在增加詞匯量的同時掌握具體表達語言的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智障學生根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穩(wěn)定性差、保持不牢、再現(xiàn)不準等特點,開展如下聽說訓練:
1.堅持每天對學過的詞匯進行反反復復的認讀訓練,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夠根據圖片提示認讀詞語。
2.加強智障學生聽話能力訓練,如聽寫詞語、聽懂教師的提問、聽懂句子或短文的意思等。
3.加強智障學生復述短語、復述短句、復述長句、復述別人的話、復述短文的能力訓練。
4.加強智障學生學說能力的訓練,即創(chuàng)設恰當的語境,仿照句式進行學說多個句子的訓練。
在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教學中,學科的工具性主要體現(xiàn)在智障學生在生活中能否運用語言較好地與人溝通交往,具有基本的閱讀能力,掌握一定的表達技巧,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降低邏輯性錯誤,具備融入社會生活的基本交往技能。
借助語言文本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的形式多種多樣,如以課本劇的形式模擬語境,發(fā)展智障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小羊和狼》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了不同小動物的特點,獲得小動物們相互關心、戰(zhàn)勝困難的情感體驗。為了使學生體會文本的含義和運用語言表達的方法,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小羊和狼》,通過不同語氣、不同神態(tài)的表演,使智障學生在運用語言表演的過程中體會語言、語氣的運用方法,在內化文本的同時,提升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培智學校語文課程強調生活化,重視常用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內容淺顯易懂,通過積極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語言能力,鍛煉其正確表達訴求、與人溝通交往、簡單閱讀的能力,從而挖掘智障學生的語言潛能,補償缺陷,為其今后適應生活、融入主流社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