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榮
摘要:科技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進入千家萬戶,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無限便利的同時,也帶了不良的影響,大學生遇到學業(yè)困難和戀愛挫折之后,容易產生逃避心理,網絡的廣泛應用,給青年學生提供的可以逃避現實的虛擬世界。本文通過案例分析青年學生的家庭背景來分析總結思想政治教育經驗。
關鍵詞:大學生;網癮;影響因素
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的發(fā)展為計算機互聯網領域帶來無盡的機遇,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無限便利的同時,也帶了不良的影響。其中對于青年學生的最大影響就是——網絡成癮現象。因為網絡成癮而導致的荒廢學業(yè)、放棄工作的現象比比皆是,它影響了青年人的身心健康,也給社會帶來了無窮的危害。
案例:曾經的一名男學生,大一時表現還算良好,大二時在網絡上交了一名異地女友后,開始經常上網逃課,后來其女友主動提出分手。分手后該生沉迷于網絡,經常不上課通宿上網。在與其談話的過程中,發(fā)現該生所有的道理都明白態(tài)度誠懇,保證不再曠課,而后繼續(xù)逃課上網。在和這名學生家長接觸時了解到,他家里經濟條件殷實,家長希望他成才,而父親生意忙沒時間管他,卻又只著急他能否拿到畢業(yè)證。
總結這個學生的情況我發(fā)現,該生逃避現實的心理非常明顯。很多資料顯示,導致網絡成癮的主要因素是對現實困難的逃避。這種情況在這名男生身上尤為明顯。
一些大學生有網絡成癮的問題,既有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和逃避現實等內在因素,又有網絡世界有便利的溝通、虛擬現實,可以逃避真實生活中的各種不快樂。而互聯網具有的快速信息性高度娛樂性等突出特點對于青年大學生致命的吸引力。 但是從根本點分析,發(fā)展成網絡成癮的癥結在于虛擬世界和真實生活中的巨大對比,我們看到的是青年學生背虛擬世界的表面吸引,其實追求其根源是從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發(fā)展而來的。分析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發(fā)現如下問題:
(一)該生家庭條件甚好,從小很少吃苦,連高考的巨大壓力父母都可以通過花錢買戶口解決了。
(二)該生父親工作忙很少陪伴他。但對他的成績要很高,又很少了解其心理動態(tài),導致該生對于學習的壓力很大。
(三)該生一年級時壓力不大表現良好。隨著大二各種專業(yè)資格證的考試和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深入,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又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所以沉迷網絡并談起了網上戀愛。
(四)該生二年級時非常積極的參加籃球比賽,并幫助班里獲得榮譽,說明該生愿意展示自己的特長,內心有被認可的需要。
(五)該生在畢業(yè)實習期間,有很好的表現,并有自認為完善的經商計劃,說明該生的能力需要被認可。
分析上述問題我們可以歸納總結為一下幾點:
1.原生家庭方面
在現代生活的快速步伐中,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加。一方面, 忙碌工作的父母往往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了解,部分孩子在缺乏情感交流的環(huán)境中成長。 另一方面,父母更加的專注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成績,忽略了當前不完全的人才評價體系,但凡是孩子表現出來一點點的業(yè)余愛好,就被視為“不務正業(yè)”,青年學生旺盛的體力精力無處宣泄,旺盛的好奇心得不到正確的引導,無所事事的度過大部分課余時間。此時,互聯網的普及,正好填補了青年學生空虛的日常生活。每當家長對孩子的成績過分關注的時候,他們往往通過網絡得到精神放松和逃離真正的壓力。分析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父親僅僅關注成績、缺少了解溝通、當出現學業(yè)困難采取“金元”政策——購買戶口的方式解決。從而導致該學生不善交流,在情感上孤獨與空虛感無以排解,就會通過其他途徑尋找情感的寄托,從而選擇在網絡上交男女朋友。
2.學生心理方面
虛擬網絡成癮的最終形式是學生主觀地偏離環(huán)境的現實,放棄追求現實的價值,但愿意在虛擬生活環(huán)境中擁有情感、價值觀等。這意味著學生的意識偏離現實世界,對虛擬世界過度依存。當學生在虛擬世界中建立網絡行為并且他們的價值觀與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相沖突時,由于真實社會的限制,學生經常選擇逃離現實,而在虛擬網絡世界中感受到無限的空間,無限的自由,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受約束的體驗著虛擬角色的樂趣。因此,部分青年大學生們對于虛擬網絡陷入越來越深。心理研究表明,追求利潤和尋求幸福感是為了保護自己,更好地適應外部環(huán)境而形成的心理機制。從這個角度來看,虛擬網絡成癮問題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孩子,不能歸因于互聯網的誕生及發(fā)展。有必要從產生這個問題的外部社會機制中找到原因。
分析案例我們可以看出,該學生在遇到學業(yè)困難時,不能正確面對,選擇逃避——上網成癮,將生活重心轉移到網絡上的女朋友身上。而當女友提出分手后,失去生活重心,更加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不愿意面對現實的學業(yè)和生活。
這些網絡成癮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能認真考慮解決方案,比較容易采用規(guī)避問題的態(tài)度。大學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的時期,此時的他們缺乏對問題的正確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在獨自面對問題和困難時,容易產生逃避問題的心理,認為暫時不去想了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年輕學生容易遇到的問題概括起來,首先是學習的困難,一旦出現困難,他們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有些家長不能給予適當的疏導,盲目地對學生施加壓力,讓學生產生抵抗,他們逃避學習,在行為上表現為曠課、遲到、課上睡覺、課堂上玩手機等等行為。其次是對愛情的處理上。青年學生相互產生了兩性的吸引,而這些感情對于一部分心智發(fā)展不成熟的學生來講產生了大量的心理的負擔,一方面相互吸引感覺不能自拔,另一方面是不太會互相遷就和相處,產生矛盾后不知如何化解,導致心理壓力,進而尋求網絡上的愛情獲得安慰。這種逃避的態(tài)度導致學生不能把握成長的機會,影響身心的成熟速度。
(一)嚴抓考勤
作為學生第一要務是學習,該生非常明白專業(yè)課的重要性。由于專業(yè)資格證考取困難,鼓勵他考取相對簡單的資格證,但是上課要保證出勤,用戀愛的責任感激發(fā)他對學習的認識,從而轉變學習態(tài)度。
(二)分階段談話,進行思政教育
從第一次發(fā)現該生曠課,到網絡成癮夜不歸宿,輔導員找他多次談話。談話內容進一步加深,從開始的批評教育,到后來的戀愛感情的傾述,該生對輔導員慢慢敞開心胸,態(tài)度懇切。該生有嚴重的困難逃避心理,在談話中以鼓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
(三)跟家長勤溝通
從發(fā)現該生經常曠課,輔導員及時跟該生家長溝通了解情況。給家長打電話的時候,父親母親均有通話,從溝通情況來看,母親屬于溺愛型,父親則屬于嚴父,在積極了解了家庭背景的情況下,有的放矢的給該生做思想政治教育,也比較容易理解他的心理狀態(tài)。
(四)建議做心理治療
從輔導員的角度,推薦家長帶著該生做心理咨詢。
(五)實習期跟蹤教育
實習期定期跟該生取得聯系,了解他的思想狀況和工作情況,談話中鼓勵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珍惜實習機會。該生的創(chuàng)業(yè)愿望強烈,實習期工作認真。
臨近畢業(yè)前,跟該生做了最后一次談話,鼓勵他在工作中積極的表現自己,把自己所學所想都發(fā)揮出來,他也表示很有信心,并且在同學中也找到了幾個合作伙伴,并有完整的商業(yè)計劃。那個時候我似乎又看到了大二時候籃球場上的他,依然英姿勃發(fā)。
[1]于波.青少年網癮的外在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12.
[2]楊潔.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網癮的干預問題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20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