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前——擴充背景知識
1.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象。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xiàn)有大量的課文插圖,它們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背景知識,也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一種概括,是一篇文章主題意義的直觀表現(xiàn)。因此,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象,進行看圖說話,能很快幫助學生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搞懂語篇中所蘊涵著的主要意思。例如在學習PEP 教材中,Book6 Unit2 B Read and ?Write 這一課時,其中有四幅插圖,描述的是Zoom 和Zip 在四季的主要活動,學生如果單靠讀課文去理解,可能很有難度,如果事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四幅插圖,看圖說話,便很快能理解語篇的意思,對本文的閱讀理解就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的閱讀。
2.師生對話,擴充背景知識。有些閱讀課文中沒有插圖或課文插圖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課文的重、難點。那么以師生對話的方式進行Free talk 就可以巧妙地將背景知識傳輸給孩子們。如教Book6 Unit2 A Read and Write 一課,學生可能對Mike為什么單單喜歡加拿大的秋天會有所疑惑,如果教師能事先與學生談論相關的人物背景信息(如:Where is Mike from? ?What is Canadas national flag like? In which season, the leaves are colourful?),通過簡單的問答去喚起學生已有積累的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那么課文中的理解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3.鼓勵平時搜集相關的背景知識。在平時的學習中,PEP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話題,如季節(jié)、生日、打電話等,可以多讓學生查找并搜集相關的背景文化信息,并在同學之間進行相互交流,也是一種有效擴充學生背景文化知識,幫助閱讀教學開展的方式。
二、閱讀中——活學教材
1.猜謎語,活學難詞。“猜”類活動主要特點是學生與所猜的內(nèi)容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利用這種活動方式,導入并學習重、難點詞匯,深受學生的喜愛。如在學習Book6 Unit5 A Read and Write中的“cute、trunk、any” 時,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1)It means “l(fā)ovely” . Its _________.
(2)Its long .The elephants drink water with it. Its a ________.
(3)It means “some”. Its __________.
這些單詞或是生詞,或是多義詞,在音、形、義上都不同程度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嘗試用英語思維去猜的過程中,既收獲了新的知識,又有獲得找出答案的成就感。再帶學生操練讀和運用單詞造句就好辦了。
2.讀活課文。閱讀與訓練是無法分割的。優(yōu)化組合各種方式的訓練,往往能有效地指導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課文,逐步培養(yǎng)其閱讀策略。
(1)質(zhì)疑——導讀。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有助于理解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培養(yǎng)其快速捕捉關鍵信息能力,同時產(chǎn)生的正確答案使其增強閱讀的自信心,不斷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2)任務——精讀。強烈的目標意識是閱讀成功的關鍵。為此,閱讀任務的設計必不可缺。有人曾指出:“兒童只有在被給予難度與其能力和水平相當?shù)娜蝿諘r,才會學得最好?!边@說明設計的任務必須要適度。精讀課文是一節(jié)課最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僅要讀通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不僅要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還要對語言、句式、篇章結(jié)構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而以任務促讀,正好符合了精讀的要求,能使學生的閱讀思維更加活躍,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3)表演——活讀。在精讀課文后,為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組進行以表演+朗讀的方式,再次深入課文,通過表演來直觀表現(xiàn)課文的內(nèi)容,把課文讀活,提高了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4)比賽——速讀。培養(yǎng)學生速讀能力是閱讀教學一項不可缺少任務。雖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速讀技能并沒有做要求,但作為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利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按時間(在規(guī)定次數(shù)中所用的時間)或按數(shù)量(在規(guī)定時間里讀課文的次數(shù))認讀課文,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記憶,也可為以后的閱讀學習做個鋪墊,這種競賽活動也正好迎合了學生的興趣,給他們兩、三分鐘的時間,使他們在比賽中讀出速度,讀出樂趣,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三、閱讀后——有效延伸
1.閱讀語篇的篩選與加工。閱讀語篇的選擇不僅要與學生水平相適應,應該還要考慮到幾個方面的因素:簡易、有趣、有價值、有意義,更好還能與同期的課內(nèi)教學的閱讀語篇的主題相適應。其實這樣的語篇并不好找,那么就需要對原始材料進行必要的加工或改寫。(1)改寫內(nèi)容。在不改變原文風貌的基礎上增加知識內(nèi)容。(2)改寫篇幅。把篇幅過長的選文縮短,或把篇幅過短的文章進行加長。(3)改寫結(jié)構。對句型或結(jié)構等方面,以易替難,進行修改。(4)改寫題材??蓪⒁恍┒涛母臑閷υ掦w,或?qū)υ捀臑槎涛摹?/p>
2.閱讀任務的確定。無論是課內(nèi)或課外,這種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的方式,其有效性已被實踐所證明。平時課外閱讀的開展不能只靠老師的口頭作業(yè)一帶而過,真正落實,必須有一定的任務去驅(qū)動學習。任務的布置要適量、適度,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1)給閱讀文章起個小標題;(2)回答出幾個與課文相關的小問題:(3)猜猜幾個生詞的意思;(4)翻譯文中幾個劃線句子的意思;(5)閱讀完成填空;(6)閱讀完成選擇;(7)閱讀判斷對錯等都是可行的任務。
3.閱讀結(jié)果的反饋。課外閱讀的反饋常被老師們所忽視。在實際教學中,我也曾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曾想到過上交學生完成的任務成果進行檢查,但那樣根本無法顧及到全部。也曾想到抽查,又怕有紕漏。后來,采用的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給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個交流的小平臺。我先在各個班中選定7-8名的英語學習高手,再由他們每個人分頭去組成7-8人的小組,聘請為閱讀組長。先由組長們一起討論交流,再選定一個時間帶領各自的小組交流討論,分享彼此的信息與感受。這樣做,既能讓學生對課外閱讀有所堅持,又能在課外閱讀中有所得,享受樂趣。
【作者簡介】陳音,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