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政 趙金嶺
(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競技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是訓練負荷,競技體能訓練時,運動員承受的外部刺激表現在身體在生理上的反應程度和心理方面的承受能力。教練員在制定訓練計劃時,要想達到所期望的成績和目標,必須考慮到負荷量、負荷強度和練習密度等因素訓練負荷是為了正確的制定訓練負荷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成績和目標,在保持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的同時,要科學的安排訓練方法和合理的調控運動負荷,來不斷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最應該考慮的是負荷強度和負荷量,運動員表現出來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負荷,就是在訓練時某個時間、某個動作中訓練量的完成就是負荷強度。負荷量在訓練中要奠定較高的訓練水平和外部刺激總量的反應。
在訓練實踐中,可從專項性程度、負荷的作用、動作的協調、負荷的數值大小來區(qū)分不同的訓練負荷。在影響訓練負荷的因素中,運動員所能承受的能力和在專項技能方面的需要和訓練周期的不斷變化為主要影響因素。
體現現代訓練理論和教練教學的藝術,解決科學的安排運動負荷這一核心問題,解決核心問題時同時也解決了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的提高,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保持的根本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該科學的安排與設計運動負荷,明確各種負荷因素以及提出合理的訓練實施方案。制定方案時,應注意運動員的最大承受量及最小的運動負荷、下一次運動負荷練習的時間、實際負荷水平和比賽性訓練負荷。運動負荷如果一直停滯不前甚至有所倒退,使運動成績無法提高,運動負荷水平就不能提高運動成績,反之,就能提高訓練水平。運動負荷節(jié)奏在現代訓練中一般是由波浪形、斜線漸進型節(jié)奏、直線穩(wěn)定型節(jié)奏、階梯形節(jié)奏這五種形式來安排的。運動員對運動負荷極限的承受量,運動員在運動時所要適應的變化的最小運動負荷量,運動員恢復后下一次負荷練習進行的時間,運動員所承受的實際負荷水平,具有專項性質的訓練負荷是教練員設計運動負荷方案時應當主意的問題。
在競技健美操中,肌肉力量一般是指上肢、腰腹和下肢力量,一般通過電刺激法、重復用力法、靜力性練習和強度法這四種方法來練習上臂肌群——肱二、三頭肌、屈肌群、伸肌群;腹部肌群——上下腹部肌肉;腿部肌群——大腿前后肌肉群、小腿肌肉群。
在競技健美操中,運動員的耐力素質是決定一個運動員能否克服疲勞、使機體健康和體質強弱的因素,教練員一般可以通過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來提高運動員的抗疲勞能力即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的功能,消除疲勞的過程即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的發(fā)展,鍛煉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通過持續(xù)訓練、循環(huán)訓練、變化訓練和比賽訓練等幾種方法來訓練。
在競技健美操中,運動員的靈敏素質水平表現在能否在不同的條件下自如的完成動作,能否熟練的通過動作把素質和技能表現出來。教練員可在徒手練習、器械練習、組合練習和游戲中來提高運動員的靈敏素質,在訓練中應注意練習時的多樣化,注意觀察運動員發(fā)展靈敏素質的最佳時期,根據個體差異不同進行合理安排訓練時間。
在競技健美操中,為了使運動員的動作幅度加大、優(yōu)美協調、減少受傷,柔韌是健美操運動員訓練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影響運動員柔韌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年齡、性別、溫度、肌肉的疲勞程度、活動水平和心理因素。
運動訓練過程的實施是按照總體訓練規(guī)劃的設想逐一進行的系統過程,而訓練的總體規(guī)劃是依據訓練目標來設計完成的。教練員在制定專項競技訓練計劃時需科學系統的安排,專項體能、專項技術和競技心理為最主要的要素,教練員可通過專項競技訓練,使運動員的專項綜合能力不斷提高,根據運動員的在隊時間,可以制定多年訓練計劃;根據自然變更規(guī)律,例如季節(jié)、氣候和比賽安排等因素制定年度訓練計劃;根據短時間內小目標的實現制定階段訓練計劃;根據常規(guī)訓練周、賽前周、比賽和恢復周制定周訓練計劃;根據當日運動員身體狀況、場地器材、氣候等因素制定課時訓練計劃。多年訓練計劃是為了使競技運動員常年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制定的多年訓練過程的總體規(guī)劃,在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必須制定多年訓練計劃使運動員掌握運動專項的技術,而訓練計劃的目標是多年訓練計劃的關鍵所在,數理統計方法建立訓練目標的預測公式是教練員用來分析項目特點、比賽任務、運動員最近情況等因素來制定多年訓練總目標。年度訓練計劃是教練員和運動員組織實施運動訓練過程最重要的文件之一[1]。年度訓練計劃可以分為單周期訓練計劃、雙周期訓練計劃和年訓練計劃為來控制訓練計劃的科學和有效,在制定年度訓練計劃的同時,要遵循運動訓練的客觀規(guī)律,專項運動的技術要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
無延續(xù)性的段落重復特征[2]。在制定基本訓練周訓練計劃時,內容要不拘一格,并交織有序的長時間保持訓練,在制定賽前誘導周訓練計劃時需要注意增加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練習比例,在制定比賽訓練周訓練計劃時,應該把力量性的訓練安排賽前的前幾天,把中低強度的訓練安排在賽前的后幾天,這樣會使運動員在比賽中既有良好的體力又有良好的素質?;謴椭苡柧氈饕窍\動員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勞,大大的降低訓練強度,使運動員更好的賽后恢復心情,同時保持一定的訓練量,以保持運動員能力。2-3 周的引導階段、4-8 周的一般準備階段、4-8 周的專門準備階段、3-6周的賽前準備階段和比賽階段五個階段為階段訓練計劃是為了使運動員在比賽前達到最佳競技狀態(tài)。課時訓練計劃是各個課次的訓練任務,一般一堂訓練課是由準備活動、內容教學和結束組成,同時它也對運動員在內容、數量、質量上有所要求。制定課時訓練計劃時,在主觀上結合運動員的機能現狀,在客觀上結合場地、氣候等外在條件,同時在課前要制定好當堂課的基本任務和要求。為了有效的提高運動員各方面能力,教練員在上課時可針對某一方面進行單一訓練課,也可全面整體的進行綜合訓練課。
4.1.1 體能訓練是競技健美操訓練的核心,在訓練中教練員制定詳細的體能訓練計劃來不斷提高運動員的各方面所需要的能力。我國在競技健美操領域的科學研究發(fā)展迅速,因運動員在比賽中不斷創(chuàng)新,競技水平不斷提高,對體能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4.1.2 根據運動員每個人的技術能力發(fā)展情況,教練員需要從運動員自身所欠缺的負荷強度和負荷量來考慮和監(jiān)督運動員在各個訓練周期的訓練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體能的高低決定了運動員水平的高低,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是每個教練員在指導訓練時不可缺少的。
4.1.3 體能訓練是取得優(yōu)異比賽成績的關鍵,教練員計劃的體能訓練,可以使運動員完善自身各方面能力,在比賽時可以成功發(fā)揮出甚至超常發(fā)揮自身實力。從肌肉力量、耐力素質、靈敏素質和柔韌素質這四個方面的體能訓練來不斷完善運動員各個方面的體能。
4.2.1 教練員在制定體能訓練計劃時要掌握每位運動員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能力,不能操之過急使運動員有心無力,也不能絲毫不刺激到運動員,使運動員停滯不前。
4.2.2 訓練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練員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運動員也要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加減訓練量。
4.2.3 依據比賽前,比賽時,比賽后不同的時間,運動員不同的訓練心理狀態(tài),教練員需加減訓練量,使運動員保持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
4.2.4 在沒有比賽的階段,教練員也要制定相對應的訓練計劃使運動員擁有良好的訓練狀態(tài),提高運動員的積極性,運動員自身也要提高這方面的意識,使運動員保持良好的競技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