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瓊
摘 要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面臨著較大的挑戰(zhàn),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因此我們需要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能夠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還能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水平?;诖?,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革新傳統的教學方式,認真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開始從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不斷增強,但由于自身知識積累的不足和生活經驗的缺乏,學生的許多心理健康問題開始暴露出來,相應地,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提上了重要日程?!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教師應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在學科教學中注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學中包含大量具體的、鮮活的事例和情感豐富、色彩濃厚的內容,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特殊優(yōu)勢。
1高年級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隨著獨立意識的增強,高年級小學生普遍出現逆反心理。他們對學校、家長和教師的正面教育往往心存不滿,對待不同意見或批評常常不接受、不服氣,頂撞現象時有發(fā)生,甚至一意孤行地唱對臺戲。厭學心理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的課業(yè)壓力愈來愈大,這使許多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喪失學習信心,而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很容易出現厭學情緒。主要表現為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浮躁放縱;課堂上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作業(yè)不認真、馬虎草率,甚至不完成作業(yè);還有可能找出各種理由曠課、逃學等。說謊心理高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耍小聰明、“說謊”現象時有發(fā)生。例如,不想上學,就向教師或家長謊稱身體不舒服;沒完成作業(yè),就向教師謊稱沒有帶作業(yè)本,向家長謊稱教師沒布置作業(yè),等等??傊?,高年級小學生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或者為了應對家長和教師的“為難”,說謊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方式或心理現象。
2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
2.1語文教學內容適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只要教師認真挖掘,采取有效的策略與方法,將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第一次抱母親》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讓學生發(fā)現善良和真摯的愛心;在《珍珠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相互信賴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善心等,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2.2語文教學方式適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教學方式。例如,閱讀課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情世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開放胸懷和充滿仁愛的內心情感;寫作課可以引導學生盡情地抒發(fā)情感,傾訴內心的苦悶,暢想未來的美好生活;討論課可以培養(yǎng)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學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團結合作之道。
2.3語文課程教學目標要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總目標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持久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習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有一定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個人的體驗與發(fā)現,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能清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感情。這些要求都與學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客觀上也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3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要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平等地面對每一位學生,當課堂上學生情緒失控時要客觀理性、包容學生;當學生成績不好或當面說謊時要正面引導、耐心教育;當學生心理逆反、調皮淘氣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使課堂始終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氣氛。其次要積極倡導“個性化教學”。高年級小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尊嚴感、比較豐富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注重差異、因材施教,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例如,對發(fā)言踴躍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對爭先發(fā)言但思考不周、解答不足的學生,盡量使用“你可以從某些方面再繼續(xù)考慮”“如果再從這個角度考慮,就更好了”等肯定性、鼓勵性語言,保護其熱情,引導其改正不足;對回答新穎、善于創(chuàng)新的學生,則用“你的回答很精彩,很有發(fā)展?jié)撡|”等語言來鼓舞、激勵學生。
3.2創(chuàng)新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就要善于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討論等新型教學模式,要建設“心智課堂”。要使課堂上充滿信任與尊重、悅納與欣賞、支持與幫助。為了使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保持活躍的思維、飽滿的熱情,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探究、合作的課堂氣氛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特質。
3.3搭建新型的教學平臺
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搭建新型的、有效的教學平臺。例如在進行古詩教學時,可以建立“教師指導學—學生模仿—學生自由學”的教學平臺,既能滿足學生“自己學”的心理需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在進行某些情境或人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扮演不同的人物,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人間的真愛,從而促進學生健全心智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安妮塔·伍爾???教育心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
[2] 李興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7(22).
[3] 趙建華.小學語文教學的童真底色[J].上海教育科研,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