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英
摘要:文學欣賞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開設的一門人文素質類課程,目的是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興趣不高,對文學的功能認識不清。所以中職階段的文學教育,重點不是給學生講解多少文學作品,而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熱愛。
關鍵詞:文學欣賞課程;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策略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此句見于《論語·陽貨》,是較早地對文學的社會功能的全面概括。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重視文學欣賞對修身養(yǎng)性乃至興邦治國的重要價值。
在職業(yè)教育中僅僅加強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正如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名譽院長龔學平所說“成才,須有深厚的人文素質作底蘊”。文學欣賞課程不僅承擔著美育功能,還具有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造能力等作用。然而在教學過程中,這些功能的達成是有些困難的。
一、教學中的瓶頸
(一)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太少
通過課堂調查,中職生的閱讀呈現(xiàn)四化,即閱讀時間少量化、閱讀花費吝嗇化、閱讀內容功利化、閱讀方式快餐化。大部分學生課余時間主要花費在利用手機玩網絡游戲、看動漫、交友等項目上,即使是網上閱讀也多以娛樂消遣為主,純文學閱讀量很少。
(二)對文學作品的疏離
學生談起游戲、動漫等往往津津樂道,而對文學作品則表現(xiàn)為陌生和疏離。90%的中職生表示沒有看過《紅樓夢》,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大多是通過影視劇,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也只側重作品表層的故事和情感。
(三)對文學欣賞課堂的拒絕
中職生在初中階段往往成績不夠理想,而初中語文教學為了追求應試教育的高分,多采用題海戰(zhàn)術,把鮮活的文學作品處理的僵化乏味。升入中職以后,如果把文學欣賞課上成語文課,還用傳統(tǒng)的背誦、生字詞講解、段落大意分析等教學方法,整個課堂缺乏活力,學生根本沒有興趣。
二、讓文學走進學生的心里
加強中職生文學美育教育,提高文學欣賞課堂效果,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文學興趣,讓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走入學生的心中。筆者將自己在課堂上的幾點做法總結如下:
(一)靈活使用教材
筆者曾經翻閱過一些文學欣賞教材,發(fā)現(xiàn)從難度上、文本的選取上不太適合中職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教材側重于文學欣賞理論的闡述,有的教材只能作讀本用,對文本的選擇也遠離學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要使學生對文學產生興趣,另一方面也應該讓學生學到一點文學欣賞的方法。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不拘泥于教材。
(二)選擇適合的文本
使學生愛上文學作品,在文本欣賞時要選擇既經典又能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的作品。例如,在進行古詩欣賞的時候,我選取了清代文學家袁枚的一首小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边@首詩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苔花雖小,卻毫不自慚形穢,充滿著自信,努力綻放自己。中職生經歷了中考的挫折,往往缺少自信,大多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和目標。用此詩鼓勵學生要在逆境中堅強、自信,要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種文本的選擇就會讓學生意識到經典文學作品不是面目僵化的,是可以讓人親近的。
(三)深入淺出地去講解文學欣賞理論
文學欣賞需要比較專業(yè)的理論方法的指導,要將一些基本的文學理論和欣賞方法有效地滲透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而這些理論和方法對于中職生來講理解起來是有困難的,所以可以結合一些鮮活的例子來講解。比如在講解文學欣賞中“聯(lián)想和想象”這一問題時,引入了網絡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關于青丘帝姬白淺的描寫:“容貌傾國傾城,美若天仙,仿佛是那畫中走下來的人似的,氣質空靈出塵,身材修長。被譽為四海八荒第一絕色美女。”“霸氣又不失溫柔,善良又不失執(zhí)著。敢愛敢恨,眼里容不得沙子?!比缓笙驅W生提問:“你認為電影版劉亦菲扮演的白淺與電視版楊冪扮演的白淺哪一個更符合原著?”小說以及電影、電視很多學生看過,于是踴躍發(fā)言,有說楊冪扮演的白淺更符合原著,有說劉亦菲扮演的白淺更符合原著,還有的說如果由×××扮演會更好。為什么每個人眼中的白淺都不一樣呢?是因為我們在欣賞小說人物的時候,需要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號轉換為具體可感的畫面。轉換后的畫面每個人不盡不同,是受每個人的文學修養(yǎng)、審美能力、生活閱歷等因素影響的。于是學生就明白了什么是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這種方法,抽象的理論也便于接受了。
文學如同養(yǎng)料,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涵泳性情、滋養(yǎng)情操,正如尼采所說:“教育分為兩種:一是生存的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識、獲取塵世幸福,贏得生存競爭。另一種是文化教育。其目的不是個體生存需要和塵世幸福,而是直面永恒的生命意義?!敝新氹A段,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喜愛,養(yǎng)成積極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的習慣,方能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劉毅文.構建中職語文文學欣賞教學高效課堂模式的研究[J].職業(yè),2017 (26):107.
[2]馮汝常.文學欣賞課教學模式改革新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12 (02):107-109.
[3]劉彩霞.《文學欣賞》教學方法探析[J].信陽農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0 (0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