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仁尚德”與中國傳統政治旨趣高度契合,更在“一帶一路”中得到充分呈現。“一帶一路”是以“仁、德”為染料,用大寫意手法描繪的國際合作倡議新畫卷。
關鍵詞:一帶一路;崇仁尚德;傳統文化
“崇仁尚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價值觀,其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不僅是中華各族兒女自覺自愿的價值追求和價值選擇,更成為歷代統治者維護統治的施政原則。在維護統治的過程中,歷代統治者十分注重“崇仁尚德”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崇仁尚德”與中國政治旨趣高度契合。
一、“崇仁尚德”與中國政治旨趣的契合
作為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的綱領性著作,《大學》開宗明義的傳達出將“崇仁尚德”作為傳統文化核心價值取向的思想。這種思想不僅成為歷代帝王處理國內問題堅持的圭臬,在處理對外問題上依舊是重要的行動指南。例如,在漢代,“修己以安百姓”、“與民休息”等極富“仁”、“德”精髓的治理方式就被統治者定為國策,將崇“仁政”與尚“德政”思想具體應用到管理人民的實踐之中;唐代則根據當時的形勢適時強化了“撫九族以仁”的原則,將崇“仁政”與尚“德政”思想具體應用到處理民族事務的實踐之中;在處理對外問題上,明代則制定了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和“厚往薄來”的外貿政策,提出“共享太平之?!钡耐饨焕砟?,將崇“仁政”與尚“德政”的思想充分應用到外交問題的處理中。
可見,“崇仁尚德”自古就是歷代帝王在維護統治中所依托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情感。這種思維方式和思維情感隨著歷史的積淀與傳承已然成為中華民族一種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成為全體中華兒女所遵循的一種文化自覺。中國沒有國強必霸的基因,從歷史觀的角度分析,那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始終蘊含著“崇仁尚德”的思想因子,這種思想因子歷經時代變遷而不褪色,并深深融入到中華民族的骨髓之中。
二、“一帶一路”是“崇仁”價值觀的現實呈現
“仁者人也”。在發(fā)展的新時代,“崇仁”不僅僅是要求國家在發(fā)展建設的過程中惠及自身的國民,更要有“仁者愛人”的胸襟,讓發(fā)展成果能夠惠及友邦國家的人民,能夠助力他國的發(fā)展建設,進而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而真正實現“天下大同”的仁義之道。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推進“一帶一路”,必須牢牢把握重點方向,聚焦重點地區(qū)、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抓住發(fā)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正是得益于對“崇仁”的不懈追求,僅2014年至2016年,中國企業(yè)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qū),為有關國家創(chuàng)造了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yè)崗位;從2013年到2017年,四年時間里,中國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四年時間里,“一帶一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上述成果充分說明,成果的取得絕不是利己主義等“不仁”思想、價值觀念的功勞,其是“崇仁”理念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最好的詮釋和映證。正因“崇仁”理念,我們才能克服諸多制約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的因素,各國共同發(fā)展才能成為現實。不搞排他性制度設計,不針對第三方,不經營勢力范圍,以開放性和包容性為顯性特征的各項政策、各類項目才能迅速的落地生根。
三、“一帶一路”是“尚德”價值觀的現實呈現
無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厚德載物”、“為政以德”、“立身先樹德”價值指引,還是古語“無德不貴”的告誡,這都充分的反映出,中華民族歷來就是非常重視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民族,我們的國家自古就是一個非常重視道德品行的國家。在“尚德”這一價值“沃土”的涵養(yǎng)下,新時代的“一帶一路”必然不是中國的私家的小路,必然是以“崇仁尚德”為核心價值觀,調動并充分發(fā)揮各國比較優(yōu)勢,建立互利共贏的新型全球發(fā)展伙伴關系、共謀人類發(fā)展新前景的合作共贏之德舉。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構建“一帶一路”是中國秉承“崇仁尚德”的基本價值觀念、充分釋放“尚德”因子,對真正亞洲價值觀本真面貌的新構建,是對合作外溢的政治與外交效應所采取的最為有效和最為積極的回應。
為推進“一帶一路”走好務實合作的新階段,中國在努力尋求重建國際秩序方面不懈努力,相繼成立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等,助力“尚德”理念真正落地。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尚德”的文化價值理念再次得到彰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各國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戰(zhàn)此起彼伏的今天,僅憑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也無法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因此,中國將繼續(xù)堅持“尚德”理念,更加充分、有效的釋放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等道德因子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中國將與各國進一步凝聚共識,秉持“親、誠、惠、容”的道德理念,加強政策協調,不搞以鄰為壑,規(guī)劃銜,接民心相通。也正是源于對“尚德”理念的認同,“一帶一路”才能得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一帶一路”才能成為規(guī)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才能實現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的生動局面。
結語:
“一帶一路”作為新時期中國外交戰(zhàn)略的“大格局”,其從提出之日起就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中“崇仁尚德”的精華,并自覺的將這一文化價值觀以主線的形式貫穿到“一帶一路”之中。正因如此,我們有理由、有信心的宣布:“一帶一路”不是私家的小路,不是“馬歇爾計劃”?!耙粠б宦贰笔且浴叭省焙汀暗隆睘槿玖希ㄟ^大寫意手法而描繪的國際合作倡議新畫卷。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EB/OL].新華網,2017-05-14,http://news.xinhuanet.com.
[2]金玲.“一帶一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J].國際問題研究,2015 (1).
[3]王義桅.“一帶一路”的中國智慧[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7 (1).
作者簡介:孔曉,男,山東曲阜人,中共固原市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