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進入小學的課堂,對傳統(tǒng)的教學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給語文教學帶來較大的改善,成為流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靈動的色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合理運用,避開可能出現(xiàn)的不當,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讓其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靈動;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
一、有利于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以圖形和動畫為主,是動靜結合的有效整體,可以把復雜變?yōu)椤昂唵巍?,為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供“捷徑”,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學生通過視聽,更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樣圖聲文配合的生動課堂,學生不僅可以愉悅地接受教師所教,而且獲得更加深刻、明快的學習感受。所以我們可以說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因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蒲公英的不同選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被表面事物所迷惑,要看清事實,腳踏實地。這個道理如果直接教授給學生,以他們此階段的理解力一定會形成障礙。因此在選擇教學手段時我借助多媒體,通過圖片來對比金光閃閃的沙漠、波光粼粼的湖泊和黑黝黝的土地,雖然沙漠、湖泊的樣子更具有誘惑性,但是只有黑黝黝的土地才是植物生根長葉的地方,只有看清事實,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學生在朗讀中知道了不同選擇的蒲公英的不同結局,又借助圖片了解了不同選擇的原因,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道理,較好地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教學目標。
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視野相對較為狹窄,對很多事物缺乏感性認識?,F(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教學變得聲像并茂,能夠借助直觀的圖畫、明快的色彩、逼真的聲音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如在教授《“東方之珠”》這篇課文時,我先配以音樂,播放了香港的著名風景圖片,把學生“帶”到了一個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世界。動聽的音樂、優(yōu)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欣賞了美麗、迷人的景象,而且讓學生得到了陶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赐陥D片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一個個興致勃勃地要去文中看看香港的各處風景。
三、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平面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某種程度上教師的“規(guī)定性”敘說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多媒體軟件集圖、文、聲等手段于一體,能夠積極調動學生的各項感官,有利于學生思維拓展,在聯(lián)想與想象中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作文教學“想象童話”時,我先播放一段有聲動畫,讓學生對童話的開始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關閉聲音,只呈現(xiàn)圖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此時故事是怎樣發(fā)展的?人物的對話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鼓勵學生自主為動畫配音。學生們在前一動畫的基礎上積極思維,學著動畫人物的聲音為他們配音,內容合理、有趣。到這一階段,對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很不容易,但我又試著只播放一段活潑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邊想象“此時故事又是怎樣發(fā)展的?人物會有什么樣的對話呢?”有了前兩次說話的內容作基礎,又創(chuàng)設了新情境,學生們的表現(xiàn)也較好,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爭先恐后地編織自己的童話故事,在對童話的設計中激活并鍛煉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四、多媒體教學成為教學的主角,課堂被多媒體課件所牽引
多媒體教學多數(shù)以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它的教學形式只能在語文教學中起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的教師可以通過查找,搜集各種文字資料、圖片、音視頻剪輯等,把課件制作得既新穎又實用。但是我們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知道:課件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他們是為教學重難點服務的,我們絕對不能把課件制作得過分花哨。如果在制作過程中過于追求標新立異,在意每一張演示文稿的聲、光、影等效果,這樣教師除了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去備課,很可能還會在課堂被課件所控制,從而降低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失去了應有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倡導讓多媒體只起輔助作用,小學語文教學課件的制作應遵循簡單、實用的原則,盡量少花制作時間。
五、多媒體成為“炫耀”的資本,為表現(xiàn)技術水平而使用技術
新時期,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成為對教師素質考查的重要內容,很多教師開始“惡補”多媒體知識,學有所成后開始積極且大面積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免看到一些教師為“炫耀”技術而大量使用“復雜”的教學形式。有些教學課件,畫面上充斥了復雜的三維動畫,讓人看了自嘆不如。還有些課件,內容平平,操作不便,但是表現(xiàn)的手段中卻含有相當高的技術含量,似有不吐不快的感覺。我們應該清楚: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內容,實現(xiàn)教學重難點的學習,而不是展現(xiàn)技術。技術只有為教學內容服務,使其更好地展現(xiàn),二者才能相得益彰,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芒.技術與學習——論信息化學習方式[M].科學出版社,2007.
[2]張祖忻.美國教育技術的理論及其演變[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3]桑新民.步入信息時代的學習理論與實踐[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
[4]張豪鋒,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評價[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5]余武.教育技術學[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