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共贏心理干預治療心理疾病,尤其是心理危機導致的自殺行為,是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法[1-3]。由于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緊張的學習與繁忙的工作,人們的心理壓力明顯增加。當超出個體心理承受能力時,就可能選擇 “自殺”方式以求解脫。服毒則是自殺者最為常見的自殺途徑之一[4-5]。致使近年來人們自服藥物自殺的例數(shù)在不斷地增多,嚴重傷害患者身體,增加家庭經(jīng)濟負擔,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6]。此類患者入院后,精神抑郁和焦慮煩躁等心理障礙,極不配合搶救治療。故針對此類患者,實施急診救治護理十分重要[7]。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急診科對自殺性藥物中毒患者96例,采用共情共贏的心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
選擇我院急診科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jù)就診時間,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8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8例,年齡16~75歲,平均年齡(31.4±9.6)歲。自殺原因:各種社會心理因素48例,其中婚姻家庭原因35例,精神障礙復發(fā)或加重6例,失業(yè)5例,升學壓力2例。自殺方式:單純服用藥物38例,藥物伴酒精7例,服毒伴一氧化碳中毒2例,服毒伴割腕1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30例,年齡15~75歲,平均年齡(30.6±9.5)歲。自殺原因:社會心理因素47例,其中婚姻家庭原因36例,精神障礙復發(fā)或加重5例,失業(yè)4例,升學壓力2例。自殺方式:單純服用藥物37例,藥物伴酒精8例,服毒伴一氧化碳中毒2例,服毒伴割腕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急救心理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共情共贏心理干預。自殺性藥物中毒者由于精神受到強烈的不良刺激,或者因為疾病的痛苦及家庭矛盾,加之情感脆弱和較差的心理承受力而產(chǎn)生悲觀、絕望、厭世情緒,采取自殺方式以求解脫[8]?;颊邉偟綋尵仁視r情緒通常處于極度不穩(wěn)定期,實施救治生命的同時心理干預也很重要。(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營造共情護理環(huán)境。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要保持和諧的場景氣氛,舉止言談給初次接觸的患者留和善可信的第一印象。要用心靈感受患者的情感,熱情接待,態(tài)度誠懇,同情其不幸遭遇,不可責備、諷刺和譏笑患者的自殺行為。(2)加強溝通,了解心理狀態(tài)。護理人員要捕捉和掌握患者主要的心理矛盾,積極實施心理共情共贏干預[9],激發(fā)患者求生欲望。在心理護理時,護士首要的是同情心,不但能夠感受患者情感,還要用自己的共情能力,感應患者。要先與家屬交流,了解患者的經(jīng)歷、自殺原因、以往和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患者說出心里主要癥結和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如一位17歲女性高考落榜生,通過共情干預和心理感受,說出自殺的原因是父母反復責怪自己頭腦笨拙,沒考上大學給父母丟臉。(3)回目與展望,呈現(xiàn)患者光明向上的愿景。抓住患者自殺的原因,安慰患者,闡明個人、家庭、社會之間的關系,尤要說明個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人生的價值。讓患者回憶過去奮斗經(jīng)歷、成績和輝煌,護理人員予以肯定和贊許。鼓勵患者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理解并引導其傾訴痛苦,患者的心理壓力得以宣泄,有利于緩解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10]。針對上一例患者,了解她以往學習成績良好,僅僅是高考時患上呼吸道感染,低熱頭昏,成績未能上線。落榜后又遭到家人的多次譴責,故以自殺的方式求得解脫。通過共情交流,展望美好未來,解除了心理負擔,喚起了對生存的欲望,積極配合治療,患者痊愈出院后,第二年考取一本,還給醫(yī)院送來了感謝信。
1.3.1 抑郁和焦慮評分 有1名醫(yī)生和一名護士對患者進行聯(lián)合檢查,分別于入院搶救后,神志清醒時和治療后2周進行評分。采取公認的漢密頓抑郁量表17項評分表(HAMD17)行抑郁狀態(tài)評分。該量表每項由輕到重0~5分。總分<7分為正常;總分在7~17分之間,可能有抑郁癥;當總分在17~24分時確診有抑郁癥;>24分即為嚴重抑郁癥。采取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定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本量表包括14個反映焦慮癥狀項目,所有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超過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超過14分,肯定有焦慮:超過7分,可能有焦慮:如小于7分,便沒有焦慮癥狀。除第14項需結合觀察外,其余讓患者自填問卷。在行抑郁和焦慮程度評定時,要有經(jīng)過培訓的兩名評定者對患者進行HAMD聯(lián)合檢查,時間不少于15分鐘。評分中要軀體癥狀評分。評分者要對患者的觀察進行耐心細致觀察,向患者家屬收集相關資料,準確評分。
1.3.2 患者依從性、共情表現(xiàn)、護理滿意度評分 參照李克特5級評分量表評分[11],于治療后2周,分別對患者治療依從性、共情表現(xiàn)和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分。該量表以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分別計1~5分,評分越低表示治療依從性、共情表現(xiàn)和對護理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兩周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共情表現(xiàn)和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共情是1909年由心理學家愛德華.鐵欽納提出的一詞。他認為人不但能夠看到他人的情感,還能用心靈感受他人的情感,這種情形即為共情。共情護理實質上是心理護理的延伸,它首先要求護理人員具有共情的能力,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營造共情的護理環(huán)境[12]。面對護理對象要以關切、接受、理解和尊重的態(tài)度,能充分理解他人的心情,并把這種理解,以關切、溫暖與尊重的方式表達出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壓力不斷加大,心理和精神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甚至出現(xiàn)心理危機,致使近年來人們自服藥物自殺的人數(shù)增加。嚴重傷害患者生命,加大了家庭經(jīng)濟負擔,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13]。本組資料表明,這類患者心理危機,漢密頓抑郁、焦慮評分,均超出正常值,呈現(xiàn)明確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護士要抓住患者心理失衡這一主要矛盾,以共情共贏的“同理心”和“同感心”及共情能力,去關心和關懷這類心理高壓患者[2],掌握患者情緒感知的準確度,引導出精準的情感狀況,確定和指導護理決策。誘導和促進患者不良心結和情緒的表達與釋放,及時運用語言和肢體語言及撫摸和緊握患者的雙手,加以肯定和點贊,讓患者感受到自己被接納、理解和尊重。共贏護理模式著重強調(diào)激發(fā)患者管理自我健康的意識,通過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和恰當?shù)淖o理干預,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依靠護理人員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充分理解幫助患者,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幫助其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困難,改善其不良的心理情緒,重新建立對生活的信心,從而實現(xiàn)共情共贏的目的?;颊咭坏┬慕Y打開,就會發(fā)揮出自我健康管理潛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可以大大地提升治療的速度和康復的概率。本研究觀察組行共情共贏護理后,不但焦慮、抑郁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患者共情表現(xiàn)和治療依從性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共情共贏護理模式也得的了患者的高度評價,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觀察組(n=48) 22.34±4.78 6.13±3.12 26.32±3.82 6.10±2.12對照組(n=48) 23.42±3.22 7.96±2.43 27.31±2.85 8.13±3.48 t值 1.671 3.102 1.708 3.214 P值 0.160 0.009 0.102 0.003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治療依從性、共情表現(xiàn)、護理滿意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治療依從性、共情表現(xiàn)、護理滿意度比較(±s,分)
觀察組 48 2.46±0.72 2.90±0.61 1.83±0.59對照組 48 3.83±0.62 3.77±0.43 3.17±0.52 t值 - 3.136 5.814 6.214 P值 - 0.001 0.013 0.000
綜上所述,針對自殺性藥物中毒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抓住這一主要矛盾,給予共情共贏心理干預,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重塑生存信心;還可顯著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護理服務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