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予
MEB平臺,就是大眾汽車的模塊化電驅動平臺,是大眾汽車“電動出行”的技術核心,其重要性等同于甲殼蟲到高爾夫的車型過渡
2018年9月18日,大眾汽車品牌發(fā)布“ELECTRIC FOR ALL”計劃,其全球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攻勢自此正式起步。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是大眾汽車品牌電動汽車攻勢的重要部分,也是專為電動汽車設計的平臺。其中大眾汽車品牌I.D.將成為全球首款基于MEB平臺生產的車型,它將于2019年底在德國茨維考開始生產。至2020年,大眾汽車品牌希望銷售約15萬輛電動汽車。至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將有1000萬輛基于MEB平臺打造的電動汽車。中國的首款MEB車型將是一款SUV,它將緊隨德國于2020年開始生產。
平臺戰(zhàn)略是大眾汽車獨有的特點之一,現(xiàn)在,大眾汽車為電動汽車開發(fā)了MEB平臺。大眾汽車品牌電動出行業(yè)務負責人吳博銳(Thomas Ulbrich)表示:“依托MEB平臺,我們正在充分發(fā)掘電動汽車的可能性,同時致力于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經濟效益。僅在首批計劃中,集團就將約有1000萬輛車基于MEB平臺打造。MEB平臺是電動汽車的經濟性和技術性基礎,這些電動汽車將面向所有人。”
差不多在一年半以前,大眾汽車集團提出了電動汽車的長期規(guī)劃和目標,其中涉及50多款新能源車和30多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這些是截至2025年的數(shù)字)。集團把“電動出行”提到非常高的位置,并安排董事會級別的人員進行管理。大眾汽車品牌電動出行業(yè)務負責人吳博銳先生是大眾汽車品牌董事會成員,他曾經在生產部門做過負責人,還有在中國的工作經歷。
為了更好地了解MEB平臺,我們對吳博銳先生進行了專訪。吳博銳表示,中國市場對于大眾汽車,尤其是對于MEB平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至2020年,大眾汽車將在全球設立16個生產工廠,專門負責生產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車。中國有兩個生產基地,一個在上海安亭,另一個在佛山。
Q1、您提到了安亭工廠和佛山工廠,一個是上汽大眾的工廠,一個是一汽-大眾的工廠,它們都會生產基于MEB平臺的電動汽車。那么江淮合資工廠是不是包含在整個電動出行計劃當中,江淮合資工廠是否會生產基于MEB平臺的產品?
吳博銳:與江淮汽車的合作剛剛起步,未來也的確會涉及到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但是,是否會和江淮汽車合作生產基于MEB平臺的新能源車型,到目前為止沒有定論。所以,至2025年在大眾汽車全球10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的確有2/3的銷量計劃是在中國完成,但這個銷量當中不包括與江淮汽車合作生產的汽車。
Q2、關于MQB車型有什么計劃?
吳博銳:雖然大眾汽車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較晚,但至2020年年底與2021年年初,我們會基于MEB平臺推出一系列車型。這并不意味著大眾汽車過去沒有任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fā)經驗。我們在MQB平臺上積累了不少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所以,大眾汽車針對中國制定了MQB平臺新能源汽車的路線圖。至2020年,我們會推出約10款基于MQB平臺的新能源車型。這是我們過去所有技術的自然延伸和積淀的體現(xiàn)。
Q3、關于充電設施,大眾汽車在中國會獨立建網,還是尋找合作伙伴?
吳博銳:中國的充電基礎設施現(xiàn)狀和建設情況,要比世界上很多其他地區(qū)和國家好得多也快得多,所以我認為,中國的充電行業(yè)具有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大眾汽車深知充電服務和充電行業(yè)對于我們未來電動出行計劃的重要性,因此,大眾汽車在全球積極布局。在歐洲,我們投資建立了一家四方合資的企業(yè)——IONITY,提供充電設施和服務。在美國,我們有著相應的建設計劃;在中國,我們同樣開展了相應的項目。我個人看來,大眾汽車初期跟合作伙伴開展合作的可能性要大于單打獨斗的可能性。約3至4個月之后,大家可以了解到大眾汽車發(fā)布的官方信息。
Q4、MEB平臺擴展性很大,是不是說,電池也可以柔性地擴展,即加長后的MEB車型可以搭載更多電池,續(xù)航里程更長?
吳博銳:的確,MEB平臺和MQB平臺一樣,也是可擴展的。就像我們之前所推出的概念車I.D.,是與高爾夫同級別的車型。之后,我們在北京車展上又發(fā)布了I.D. VIZZION,這是一款B級轎車。所以,基于MEB平臺,我們可以生產出不同類型和軸距的車型。
盡管理論上軸距越長會留出更多的空間,可以裝載更多的電池,但我們并不認為,目前續(xù)航里程必須超過600至800公里。倒不是大眾汽車的技術不足以支撐這樣的里程,而是我們認為,這個續(xù)航里程的拓展必須建立在有效的、良好的電池密度之上,自然而然的達到這樣的目標,而不是一味追求續(xù)航里程。
Q5、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基本由中國的自主品牌占據(jù)主導地位。您認為,在中國市場上,遲來的大眾汽車將如何與中國的自主品牌相抗衡?
吳博銳:大眾汽車的新能源規(guī)劃從內部來講是起步于2014年。我們的優(yōu)勢,第一,大眾汽車有著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的傳統(tǒng);第二,我們的產品非常過硬,質量有充分的保障;第三,設計方面,我們一直致力于推陳出新;第四,基于長久以來所積累的經驗,我們技術的精良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因此所打造的平臺可以確保為用戶提供更為寬敞和舒適的車內空間。
基于以上四點,再加上在與中國合資伙伴的親密合作,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而且,大眾汽車有著數(shù)十年的汽車制造歷史,大眾汽車在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并不是最早進入這些市場的,但是進入了就能夠引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