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表達生命的本真(外一篇)

        2018-11-15 06:35:39葛文榮
        青海湖 2018年10期
        關鍵詞:綠色

        ■葛文榮

        江河源頭,這片土地高峻、遙遠、圣潔、神秘,就散發(fā)著令人震撼的魅力。根植于這片土地上的藝術家和他們用生命守望的藝術形式,更接近藝術的純粹,更接近生命的本質,更容易讓人產生思考和內心的震顫。

        唐卡——生命在絢麗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娘本成為我們采訪的第一位三江源藝人,由于娘本急于趕去上海舉辦畫展,僅有三天的時間。但也就是這三天,讓我重新認識了唐卡這門藝術,也被這種藝術真正的魅力所感染,同時越發(fā)覺得雪域高原這片土地的博大、神奇和厚重。

        以前,我也看過很多唐卡,但是幾乎每次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對唐卡藝術并沒有真正去了解,覺得唐卡僅僅是以精細取勝而已,顏料寶貴而已。同時,很多人認為,唐卡只是嚴格按照度量經的規(guī)定一絲不茍地進行復制,并沒有太多的藝術創(chuàng)作。

        由于采訪的需要,我需要熟悉唐卡的所有制作過程,需要知道畫師在繪畫時的心理活動,清楚在他們心目中,唐卡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藝術,還要明白唐卡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方面的現狀等。應該感謝這次拍攝經歷,也應該感謝娘本大師三天的相伴。也許是機緣如此,這三天里,從清晨一直到深夜,相伴周圍的全是那些五顏六色的唐卡,以至夢里也是五彩繽紛的唐卡,所以,我覺得我開始慢慢讀懂了這門藝術,和這門藝術有了心靈的互動。

        現代繪畫藝術靠靈感去創(chuàng)作,憑的是藝術家的激情和創(chuàng)作經驗,是藝術經驗的瞬間爆發(fā),然而,唐卡卻靠精神的信仰、執(zhí)著的堅守和多年的功力。唐卡的繪制是全天候的,不管畫師身體、情緒有什么變化,繪制出來的內容絕對不能受到影響。畫師一坐到畫布前就需要很快入靜,進入自己的世界和唐卡的世界,只有這樣的狀態(tài),才是唐卡的狀態(tài)。所以,幾乎在每一個畫室里,安靜得能聽到一枚針的落地聲,不管是年齡稍長的成熟畫師,還是剛剛入門的年輕畫師,讓自己靜下來,是畫唐卡必修的一門功課,過不了這一關,也就不可能畫好唐卡,更別說成為優(yōu)秀的畫師了。“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這是很多畫師在繪畫時的狀態(tài),那一刻,他們并不是沒有創(chuàng)作,他們的創(chuàng)作就是將自己的信仰和精神通過筆尖傾注進唐卡,將佛的慈祥和慈悲通過畫布展現給觀者,讓觀者怦然心動,心生感動。所以,我深深感受到,畫師手中的筆是心向外的延伸,是他們在向畫布傾訴著自己的內心。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很多畫師過了40歲就基本不再畫唐卡、一生中也畫不了多少唐卡的真正原因,徹底明白了坊間對此的誤解。真正的原因是,一開始,畫師對唐卡傾注了太多太多的精力和情感,他們是用生命在作畫,所以,一幅看上去讓人震撼不已的唐卡,那里有畫師的精氣神,每天十幾個小時的繪畫,以致他們的創(chuàng)作精力提前衰減了。年過四十,首先眼睛無法承受十幾小時的專注,其次是身體和注意力下降,所以,進入這個年齡的畫師只能進入傳授徒弟的階段。

        一幅唐卡光是天空的染色就能達到幾十萬筆,那每一筆細如發(fā)絲的下筆,都是畫師一絲不茍的傾注,而且在長達數年的繪畫中,那些線條始終是統(tǒng)一的,氣是連貫的,構圖是毋庸置疑的嚴謹,色彩是由內而外的美麗,恐怕沒有一種繪畫藝術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一顆浮躁的心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自己有這樣的堅持。

        一幅唐卡需要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筆才能完成,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堅守,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的持續(xù),光這種量的積累就足以讓人感到震撼。所以,唯有雪域高原才足以支撐起這門藝術。假如脫離了這片土地,這門藝術會陷入浮躁、輕飄,那真會成為沒有價值的復制。

        每一位畫師在從師之初,都要接受信仰和信念的灌輸,這其中包含如何做人的道理和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唐卡藝術的敬畏。一開始,一位優(yōu)秀的唐卡畫師就要保持著優(yōu)秀的靈魂,所以在欣賞一幅好的唐卡作品的過程,就是在和一個優(yōu)秀的靈魂對話。一位好的畫師可以將心中的信仰、對神明的敬畏表達在畫布上,他心目中佛的慈悲和慈祥躍然布上。在欣賞一幅唐卡時,你的靈魂瞬間捕捉到畫師的傾訴時,你就會怦然心動,覺得眼前的唐卡就是活的,是充滿靈氣的,不少人在欣賞唐卡時都有這種內心的感動。觀者首先被唐卡所蘊藏的那種氣氛所感染,被畫師的付出、堅守所感動,其次欣賞的才是顏色的絢麗、線條的精細。

        一位優(yōu)秀的畫師的靈魂是高尚的,對腳下這片土地、對眼前的畫布、對所有的顏料充滿了敬畏感,尤其是那些來自于大自然中,帶著大自然靈氣的天然顏料。其實,這就是江河源頭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內心追求天人合一的樸素情懷。

        在世人日漸用浮夸的鼓噪去掩飾內心空虛的同時,娘本這些鄉(xiāng)土藝術家依舊秉持著內心的信念和寧靜,堅守著天然顏料和藝術質樸表達的本真。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本真,才讓唐卡那么令人感動。我想,之所以始終不肯丟掉這份本真,是來自于這些畫師們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和對這門藝術的守望。本真、質樸本身就是三江源這片土地的集體性格,在當下顯得彌足珍貴,是人類回歸的方向。

        熱貢泥塑——對土地的感恩表達

        熱貢的泥塑藝人對泥土表現出如此的敬畏感,是我沒有想到的。在拍攝的這幾天里,夏吾角以及他的徒弟們反復在說:“泥不是我們的,是土地爺給的。”在到隆務河邊取土的路上,夏吾角的徒弟扎西一直在強調:“泥不是我們的,是土地爺的,所以土不能隨便去取,先要到寺院里去申請,然后寺院會派僧人一同前去,煨桑念經后方可取土?!?/p>

        目睹了泥塑藝人神圣的取土過程后,我十分感慨,自古以來,中國人最敬畏的莫過于天和地,土地是萬物生存的根本和來源,不管是牧民還是農民,土地就是一切的來源。

        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土地的情感和依賴遠沒有以前那么深刻,這是工業(yè)文明對農耕文明侵蝕的結果。不過,三江源地區(qū)的人們依舊保持著對土地的敬畏感,確實讓我始料未及,難怪大師夏吾角的泥塑作品讓人感到驚訝和震撼。

        可以說,是這種特有的紅膠泥成就了熱貢泥塑。紅膠泥,青海人并不陌生,很多地方都有,干了硬得像石頭,一旦見水,就會吸水變軟、變黏。尤其是過去雨天出行時,紅膠泥是個大麻煩。但是,唯獨熱貢泥塑所用的泥土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樣,不需要過多的加工,不需要燒制。我站在隆務河畔細細觀察,看看這種泥土到底不一樣在哪里、到底神奇在哪里。

        我拿起扎西剛剛挖出來的一塊泥土仔細觀察,發(fā)現這種泥土質地很細密,拿到手里很沉。再就是這種泥土與別的泥土最大的區(qū)別是,里面沒有沙子和其他土的成分,這就能保證泥土的黏性和細膩。

        隨后,我站在遠處查看這一泥土形成的原因。其實,熱貢周圍的山上有紅膠泥,但那紅膠泥和青海其他地方的紅膠泥一樣,里面含有大量的沙子,制作泥塑需要想法篩掉里面的沙子和其他泥土成分,很麻煩。

        隆務河藏語意思為九條溪流匯集的河流,從夏德日山開始,它一路攜帶大大小小的河流逶迤而來。在上游地區(qū),我發(fā)現很多小河的河床是紅色的泥,那是因為沉淀了一層紅膠泥。平時,這些小河里的水是清澈的,一旦遇到雨雪天氣,小河就會變成紅色,大量的紅膠泥被河水挾裹,沖到了隆務河。

        隆務河在這塊被稱為金色谷地的開闊地沖刷出一條寬近一公里、深十幾米的河床。我們取土的地方在河岸東側,是河水千萬年沖刷出來的十幾米的橫切面,從這個橫切面就能看明白這種泥土形成的原因。在河水長期沖刷的過程中,沙子、紅膠泥、泥土按照密度逐漸沉淀,就形成了這個橫切面從上到下泥土、紅膠泥、沙子的順序。這樣在沉淀的過程中,紅膠泥里的沙子往下沉淀了,里面的泥土往上走了,最終形成的紅膠泥去除了沙子和泥土,成了優(yōu)質的泥塑原料。

        我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在賜予熱貢這種泥土的時候,就已經進行了優(yōu)選加工。熱貢的藝人們也不辜負大自然,將這種泥土變成一尊尊制作精美的佛像。

        扎西在取回來的泥土中加入了從長江、黃河、青海湖等各大河流湖泊、大江大河以及神泉中取來的水,還加入粉碎了的寶石、香料等,再放入棉花反復敲打。瞬間,在我的眼里,褐紅色的泥土就充滿了靈性,越發(fā)顯得神圣起來。

        在制作佛像前,藝人們要誦讀《造像度量經》。在經文里,對每尊佛像都有嚴格規(guī)定,對佛的神態(tài)、體形有仔細的描述。誦經時,要做的那尊佛就會浮現在心中,甚至出現在眼前。作為藝人就是要將佛最美麗的一面,把佛的慈祥、慈悲用手中的泥體現出來。

        夏吾角出身泥塑世家,小的時候就對泥巴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候,熱貢的藝人中絕大部分都在搞泥塑,所以熱貢的泥塑才能保持較高的藝術水準。在跟著父親走南闖北的過程中,他耳濡目染了各大寺院的泥塑作品,19歲的時候就可以獨立完成作品了。這些年,夏吾角大師的泥塑佛像有了一些創(chuàng)新,他去過一些國家和地區(qū),也拜訪了很多泥塑大師,回來后,他吸收了漢地佛像以及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好的技藝,尤其是在佛像的比例和神態(tài)上做了一些細節(jié)調整,做出來的佛像讓更多的人看了以后怦然心動。

        以前沒有這么長時間、近距離地觀察過泥塑佛像,以及制作的過程。熱貢的泥塑與內地的不一樣,盡管沒有更多創(chuàng)作和發(fā)揮的空間,但是細膩、優(yōu)美、神圣,尤其是傾注了佛的慈悲和莊嚴,看了讓人震撼不已。我想,更多的原因就是這里的藝人對這片土地、對手中的泥巴保持了感恩和敬畏,從而使泥塑作品傾注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和日石刻——將心刻在石頭上

        陽光透過殘缺的玻璃窗,照到貢保才旦的臉上,安詳又寧靜。老人一輩子鐘情于石刻,此時此刻,老人布滿溝壑的臉上,線條分明,他的臉成了歲月得意的雕刻作品。

        老人今年80歲了,由他創(chuàng)造的和日石刻輝煌期已經漸行漸遠。常年傾注于石刻,老人的視力消耗殆盡,如今已無力石刻。徒弟們也忙著各自的石刻生意,老人每天習慣一個人在小屋里靜靜地坐著,或者慢慢地在屋前踱步。由于語言上的障礙,我無法知道老人的心境,但我又似乎能讀懂一位風燭殘年的石刻藝人此刻的內心。繁華之后,他又經受著怎樣的孤獨和滄桑?

        他的作品在市場上至今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價位,然而這些都已經成為浮云,老人唯獨保留了一塊十厘米見方的石刻。這是他十來歲時的作品,老人視它為珍寶,時不時拿出來,久久地摩挲著,望著遠處,沉浸在無限的回憶中??吹贸?,這方石刻作品刀法細膩、沉穩(wěn)寧靜,出乎我的意料。盡管方寸見方,但是石刻上的佛像面目表情慈祥、寧靜,那眸間唇角流露出的微笑,透露出篆刻者內心的靜穆與內在的和諧。這件小小的石雕,附著了老人青春年少時的靈氣,釋放著一種雪域藝術品特有的感染力和魅力,不但讓你過目難忘,而且會經由悅目的感覺,深入你全部的心靈世界。

        草原深處的和日村在雪后更加寧靜安詳,有著數百年石刻傳統(tǒng)的村落,如今更加透露著一種特殊的氣質。從孩提時,貢保才旦就顯露出他在石雕上不凡的身手。他是土生土長的和日人,從小就拜和日寺的石刻藝人為師,學習唐卡、壁畫、泥塑等藝術。由于他聰明好學,很快就掌握了石刻的技法,之后,他不斷博采眾長,將和日石刻技藝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為了熱愛的石刻藝術,老人年輕時就出家為僧,如今膝下無子,住在和日寺旁的小屋內。老人時常喃喃地說著什么,聽不清是誦經還是念叨著什么。

        有一塊地方,是老人最想去的地方。在和日寺后面的山梁上,有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石經群,其規(guī)模之大、字數之多、裝幀之別致,堪稱一奇,實為世界石書藝術之最。老人在這里留下許許多多美好的記憶,這也是老人一輩子最敬仰的地方。這是和日寺歷代的石刻大師和和日村的村民們用時間和信仰堆積起來的。數百年來,這里的人們世代相承地做著一件事,將佛經、佛像鐫刻在石頭上,將信仰用石刻從內心呈現給自然。這是青藏高原迄今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雕刻工藝最精美的藏族石刻藝術巨制。

        在這里,你無論拿起任何一塊石經板,上面刻的字都清晰、工整,字跡清秀大方,筆畫流暢,蒼勁有力。石刻圖畫及各種人物構圖準確、比例適當,雕刻線條自然、精細美觀。人物神態(tài)各異,刻畫恰到好處,技法簡拙古樸,堪稱石刻藝術之杰作。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藏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人們的藝術才華,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且是重要的文物。這些作品雖經數十年的風吹雨打,至今仍保持它樸實壯美的風姿。

        這些石刻內容涉及藏族詩歌、藝術、天文、歷算、醫(yī)學、律法、建筑等內容,被譽為用石頭刻成的“藏族大百科全書”。

        面對鏡頭,老人表現出了一種執(zhí)拗,他只愿意表達對徒弟們的期望,希望他們能把和日石刻很好地傳承下去,至于曾經的輝煌和過去的作品老人不愿意提及。是有著傷心的過往,還是老人秉持著什么信仰,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老人很善良,為了彌補拍攝,他主動帶著我們找角度。

        和日村里幾乎所有的石刻藝人都是老人的徒弟,他把自己畢生的雕刻絕活傳給了徒弟們,如今的和日村開始大規(guī)模開展石刻加工,村子也享有了“高原石刻第一村”的美譽,當地的牧民群眾也因為源遠流長的石刻技藝而自豪。石刻現已成為和日村家家戶戶傳承發(fā)揚的傳統(tǒng)技藝,也逐漸成為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山下的村子里整日傳來叮叮當當的鑿石聲,山上的小屋里,一臺錄音機的誦經聲整日整日不斷,老人靜靜地坐著,他是在坐等這世生命慢慢耗盡,然后繼續(xù)前世的輝煌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就在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這句詩。

        在江源理解綠的本義

        秋天,草原上已經沒有了綠色,一顆牧草的種子隨風搖落,以飽滿的姿態(tài)回歸大地,它將在泥土中經歷一個漫長的冬季,積蓄所有的力量,期待著在來年,把一抹綠色奉獻給草原。

        遙遠的三江源地處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綠色,在這里有著十分深沉的意義。盡管漫長的冬季,使綠色停駐在這里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四個月時間,但是,綠色永遠是常駐人們心間的希望。有了綠色,這片土地才那么安詳、和諧、寧靜,令人向往。有了綠色,生靈便躍動在這離天最近的荒原上,給這片蒼茫遼闊的土地帶來勃勃生機。有了綠色,也就有了三江源特殊的生態(tài)鏈條和全球獨一無二的生態(tài)地位。三江源地區(qū),也就成了孕育大江大河、福澤億萬人類的母性大地。每每走進三江源,我內心深處總有一種尋找綠色的渴望,然后靜靜感悟綠色在這里的特殊意義。綠色在這里比綠色本身更有值得人們思考的價值。

        雪山的啟迪

        巴顏喀拉山冰川在初春的招呼下,開始了融化,此時的山谷里祥和寧靜。一滴晶晶亮亮的水珠落地,水和生命便開始在這片大地上蔓延,偉大的黃河、長江和瀾滄江也從那一滴水開始,才有了源遠流長和永不枯竭的奔騰。水,是三江源的靈魂。這里的一滴水,在任何人眼里都可以蔓延成一條奔騰的江河。

        走進雪域三江源,很多情況下是巴顏喀拉山,給予了人們第一份關于三江源的啟迪和感悟。巴顏喀拉山的積雪孕育了黃河源頭地區(qū)著名的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以及無數個小湖泊,使偉大母親河黃河從這里蹣跚起步。

        廣袤的三江源有很多這樣富有靈性的山脈和高峰,這些高貴、雄偉、曠達、神秘的山,以它們難以企及的高度和神秘滋養(yǎng)著屬于雪域的神話。于是,這些山都成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山,護佑一方平安,慰藉人們的心靈。

        在三江源,東西南北方向分別是巴顏喀拉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北、昆侖山,這些巨大的山系縱橫錯落,共同形成了三江源高峻、雄渾、神秘的氣質。

        每一座高峰之上,都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和冰川。這些神奇的雪山孕育了總面積近2400平方公里,蘊藏量達2000億立方米的冰川資源。圍繞著雪山和冰川,無數的溪流和山泉長年靜靜流淌著。于是,從一座座雪山開始,便形成了三江源地區(qū)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的地理特征。雪山、冰川構成了三江源的主體,是綠色的源頭,更是偉大母親河長江、黃河和國際河流瀾滄江的初始之地。

        濕地世界的精彩

        從雪山往海拔更低的地方走去,便是一塊塊濕地。地處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隆寶濕地,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大天鵝等珍稀鳥類的棲息地和繁育場所。這塊濕地世界里生機盎然,萬物生長,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生命系統(tǒng),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水的滋養(yǎng)。

        像隆寶這樣的濕地,在三江源這塊高大陸上隨處可見,因為擁有了814.36萬公頃的濕地,使青海的濕地面積位居全國第一,而且三江源的濕地還具有世界海拔最高、分布最集中的特性。其中,青海湖鳥島、扎陵湖、鄂陵湖分別于1992年、2005年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三江源地區(qū)的濕地多為沼澤型、河流型和高原湖泊型,具有著調蓄水源、調節(jié)氣候、凈化水質、保存物種、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多種生態(tài)功能。因此,三江源地區(qū)被人們稱為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jié)器,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濕地的滋養(yǎng)下,以草地為依托的生物多樣性系統(tǒng),支撐起了三江源一個特殊的生態(tài)鏈條。這樣,草原才有了四季不休的輪回,雪域白云深處才會有牧人的歌聲,牧人的帳篷里才有了千百年傳唱的英雄贊歌。

        所以,這片熱土才會圣潔如天境一般,人們才會五體投地地膜拜和感恩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也才會那么溫柔、美麗和深邃,才有了江源人世世代代的相依相伴,才有了世人前赴后繼的向往。

        森林的高貴

        比起蒼茫的雪山和遼闊的草原,森林就是三江源綠色的幔帳。由于這里望而生畏的高海拔、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獨特的高寒干旱氣候,森林的出現,讓人感到格外的親切。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瑪可河林場里氣候濕潤、林木茂盛,一棵川西云杉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來,和三江源地區(qū)的牧人一樣頑強和堅韌。一場雨后,這棵初生的小樹就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的樹冠截留了一部分雨水,大部分雨水被它根部的泥土蓄留起來了。

        在雨水和陽光的滋養(yǎng)下,小樹茁壯地成長。當有一天,小樹成為一棵參天大樹的時候,它也將承擔起“地球之肺”的神圣使命,一邊向空氣中散發(fā)自己吸收的水份,使林區(qū)空氣濕潤,起到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一邊吸收二氧化碳,向大自然釋放出寶貴的氧氣。

        三江源地區(qū)的森林,就這樣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障。在森林的庇護下,幾十種高原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在密林里,充分享受著森林的綠色。

        森林是人類和各種生物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是解決生態(tài)危機的關鍵,森林在三江源顯得尤為珍貴。在長江源頭分布的瑪可河、多可河林區(qū),在黃河源頭分布的羊玉、中鐵、麥秀、坎布拉等林區(qū)和瀾滄江源頭的白扎、江西等林區(qū)的天然林地,是三江源擁有的一筆巨大而又最珍貴的綠色財富。這些頑強生長在高寒地帶的森林以其強大的生態(tài)功能,涵養(yǎng)水分、調節(jié)氣候、保持水土,彷佛是雪域里綠色的捍衛(wèi)者。

        令人欣慰的是,自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十年來,分布在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源頭高海拔寒冷地區(qū)的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森林面積凈增加22.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6.32%提高到7%以上。

        高地陽光

        一只云雀的鳴叫聲,引起了不遠處一只高原鼢鼠的警覺,它迅速遁形于地下,而洞口就是這只云雀的窩。在三江源地區(qū),這種鼠鳥同穴并與其和諧相處的現象,不由讓人感到驚嘆不已。在千萬年的演變中,在三江源這樣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里,萬物生靈都形成了自己的生存法則和種群保護本領。它們共同享受著三江源的綠色和陽光,哪怕是被人們深惡痛絕的鼠類,也在高寒、荒野、冷寂中守望著三江源,以頑強和堅韌的姿態(tài),在整個生態(tài)鏈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在可可西里的荒野上,一群藏羚羊正在歡快地奔跑,它們的身后大地明亮,陽光燦爛,空氣稀薄,生命在這片荒野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和異樣的感動。

        沒有了森林的庇護,嚴酷的環(huán)境考驗著這里的生靈萬物,所以生存、頑強、不屈是這里的永恒主題,綠色是這里永遠渴望和追求的顏色。經歷了冰雪、嚴寒和曾經被捕殺的洗禮,藏羚羊這樣一個機敏、堅強的物種,至今仍然不屈不撓地躍動在可可西里的荒原上,種群從瀕臨滅絕逐漸恢復到了7萬多只,成為三江源不屈的驕傲。

        不遠處的山崗上,幾只牦牛似閑庭信步般悠閑。高原植被稀少,樹木更是罕見,所以牛糞便成為牧人家中取暖、燒茶、做飯的唯一燃料。我們無法想象,沒有了牦牛,就沒有了溫暖的賬房,沒有了滾燙的酥油茶和香甜的青稞炒面,還有醇烈的青稞酒,草原便沒有了愛情故事的浪漫,更沒有了草原英雄故事的代代相傳。所以,在草原上,牧人們對牦牛有著無比的敬畏和崇拜。

        三江源地區(qū)的冬天是十分寒冷和漫長的,對于生長在三江源地區(qū)的物種來說,它們能夠適應高原嚴酷的環(huán)境而生存至今,并能與人類共存共生,是自然的奇跡,是生命的奇跡。這就是三江源和三江源地區(qū)的生靈帶給我們的感動,更是三江源的魅力所在。

        感恩膜拜

        六月的內地已經是色彩斑斕、暑熱難耐了,而三江源才是初春的景象。但是,這個時候的草原卻是最迷人的,綠色喚醒了草原的萬物,也喚醒高歌的姑娘。蟄伏了一冬的草原牧人充分享受著草原的陽光,對面前的綠色表現出了無比的敬畏,他們深知草原上萬物生生不息輪回的關系,他們敬畏天地,敬畏萬物,尊重所有只能絢爛一次的生命。

        在三江源過去漫長的歲月里,人類也和這里的一草一木,以及動物生靈們,平等地享受著充足的陽光和稀薄的空氣,遵循和延續(xù)著大自然的倫理秩序。高寒產生了冰雪,冰雪融化創(chuàng)造了濕地和江河,在江河的滋潤下草原、森林和灌木不斷延伸。而有了水草環(huán)境,也就有了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了逐水草而居的牧人。一個生命的鏈條就這樣延伸開來,延續(xù)著三江源特殊的自然規(guī)律,演繹著大自然的精彩和生命的贊歌。

        然而,每當站在這片牧草低矮的大草原上,心中滿是對這片土地的擔憂和牽掛,因為,三江源地區(qū)是一個生態(tài)極其脆弱和最為敏感的地區(qū),是典型的生態(tài)脆弱地帶。它的生態(tài)穩(wěn)定與否,直接影響著青海、全國乃至全球大氣、水循環(huán)。所以,和諧穩(wěn)定的三江源是中國內陸的一道天然屏障,這道屏障遮擋住了東進的風沙,阻擋住了干旱,進而使江南水鄉(xiāng)風光綺麗,溫和濕潤。那么,偉大而美麗的三江源應該是一片人類感恩不盡、膜拜不停的凈土。

        清晨,陽光照在了通天河畔,山谷里安詳又溫暖,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紀念碑靜靜地矗立在晨曦里,與不遠處的山,腳下的河水形成了一幅和諧溫暖的畫卷。

        曾一度,三江源經歷了一場生態(tài)之痛,令所有關注三江源的人們都感到焦慮,人們從未有過地渴望和呼喚綠色。我們還清楚地記得,2000年8月19日,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qū)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在通天河畔宣告成立。2005年8月,國家投資75億元,啟動實施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總體規(guī)劃。這是一項人類在極地開展的偉大工程,三江源,從那時起踏上了重筑綠色的征程。

        十年彈指一揮間,當退牧還草、禁牧封育、黑土灘治理、人工增雨和濕地修復等工程在草原大面積推行時,十年時間便悄悄從指間流走了,如今,隨著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工程的深入推進,三江源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宏觀結構逐漸向良性方向發(fā)展,源頭地區(qū)開始重現碧水青山的美麗景象。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目光開始聚焦三江源,人們終于開始撫摸三江源那裸露已久的創(chuàng)傷了,終于有一種聲音開始變成億萬人共同的心聲,那就是“三江源是生命的源頭、文明的源頭,也是希望的源頭,我們只有一個三江源”!有一種信念開始凝聚成億萬人共同的希望,那就是“我愛三江源”!

        猜你喜歡
        綠色
        節(jié)儉綠色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綠色環(huán)保
        品牌研究(2021年31期)2022-01-25 06:41:46
        綠色環(huán)保
        品牌研究(2021年36期)2022-01-21 09:29:28
        綠色環(huán)保
        品牌研究(2021年34期)2022-01-18 10:54:04
        綠色環(huán)保
        品牌研究(2021年35期)2022-01-18 08:45:18
        綠色環(huán)保
        品牌研究(2021年20期)2022-01-11 04:07:56
        綠色環(huán)保
        品牌研究(2021年27期)2022-01-04 06:41:14
        綠色環(huán)保
        品牌研究(2021年17期)2021-12-09 05:06:54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av|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千人斩|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麻豆资源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产桃色精品久久久| 女局长白白嫩嫩大屁股|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人妻在线有码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网站| 久久欧美与黑人双交男男|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草莓|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一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蜜桃a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2021|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无码A一区| 求网址日韩精品在线你懂的|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国产男女猛烈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国产女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亚洲av影音先锋| 日韩在线无| 日本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av精品国产av精品| 日本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中文乱码字幕在线亚洲av|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四虎影视亚洲精品| 亚洲成人色黄网站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日本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