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學院
貧困專項大學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無法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不能勇敢地張開嘴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因而錯失了許多鍛煉自己的機會,外語水平一直停滯不前,但這些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種負面情緒就是焦慮感。因此,在高校外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保護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認識焦慮情緒。具體如下:一是教師理應發(fā)揮出重要的樞紐作用,嘗試著與學生交朋友,讓他們談一談自己的心理感受,也可以通過日記、QQ、微信等方式,向老師訴說自己的苦惱,幫助他們消除對外語的生疏感。同時,需要教師注意自己的言行,給予學生足夠的包容與理解,呵護他們的自尊心。二是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語言學習是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任務,最重要的是要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每一位外語教師都要細細揣摩學生的心理,以最能讓學生接受的方式與他們溝通,避免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同時,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外語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歸宿,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教師擺正心態(tài),以新理念、新思路面對教學。具體如下:一是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對班上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認知能力、學習習慣等了然于胸,努力走進學生內(nèi)心深處,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產(chǎn)生進步的欲望。二是善用組織者角色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教師要把學生視作親密無間的學習伙伴,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載體,想方設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善思、好問、敢說。這也向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在外語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促進貧困專項大學生外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具體如下:一是營造融洽、愉悅、溫馨的學習氛圍,適當減少課堂競爭。在教學活動中,要時刻將培養(yǎng)學生興趣置于最突出位置,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化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外語學習活動中。二是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絕大部分學生都不具備外語學習的基礎,自尊心過于強烈,他們不敢大膽發(fā)言,唯恐因為說得不好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這就是焦慮的典型癥狀。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不能積極應對老師的提問,膽小保守、不善于猜測。這就需要教師多向學生投去贊賞的目光,使他們敢于冒險。
總之,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讓貧困專項大學生獲得成功感,使他們以足夠的信心投入到外語學習中。與此同時,允許學生犯錯誤,其實語言學習就是由無數(shù)個“犯錯-糾錯”的過程堆砌而成的。當學生犯了錯,一定要引導他們找出問題的根源,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情感是開啟心靈大門的金鑰匙,是各種行為的源動力,尤其是外語教師,更要努力。構建起新型師生關系,以溫和的聲音、詼諧的語言、鼓勵的話語,消融學生心中的堅冰,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期待,也會獲得安全感,不良情緒自然也會得到緩解。具體而言,應從真誠以待、學會接受、給與理解三個入手:一是真誠以待,把學生當朋友,耐心地與他們交流,坦誠地提出自己對他們的希望,鼓勵他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生硬、機械地把自己的思想與觀念強加給學生;二是學會接受。要正確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及時對學生的進步表示肯定與祝賀,包容他們的錯誤,呵護他們敏感的自尊心,以朋友的身份對學生進行點撥。三是給與理解。教師要通過家訪、與學生談話等方式,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情況,能對學生的處境感同身受,不能急于做出定性評價,而要多替他們著想,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
總之,因此,教師要轉變對學生的態(tài)度,向學生展露燦爛的笑容,以溫婉的語氣與他們交流,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要對每一種教學策略的優(yōu)勢與劣勢了如指掌,還要有一顆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的真摯而火熱的心,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構建起情感型師生關系,為教學效率的提高做好準備。
外語學習焦慮問題是影響貧困專項大學生外語學習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必須給予貧困專項大學生外語學習情況以高度重視,從樹立起自尊心、自信心、提升其主動性以及構建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等層面探索解決貧困專項大學生外語學習焦慮問題的具體路徑,從而最終促進貧困專項大學生外語學習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