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的武俠作品流傳甚廣,不少人都閱讀過金庸的武俠作品并且被其中的俠義柔情深深吸引。金庸塑造過的人物不計其數(shù),其中不乏經(jīng)典女性形象,像任盈盈,黃蓉,李莫愁等等形象,都已經(jīng)深入人心,本文主要分析金庸筆下的女性人物,認為金庸挑戰(zhàn)了多年以來模式化的女性形象,賦予女性更多生命力與活力。
金庸筆下很多女性性格都活潑開朗,并且亦正亦邪,例如黃蓉,阿紫,趙敏,這些只身在江湖闖蕩的女性,她們的行為舉止往往出乎人意料,但是卻又有著基本的善心存于心底,所以讓人物形象豐滿,讓人難以忘記。
這一類的女性形象主要以小龍女,小昭這類的女子為代表,她們生性純良,且沒有經(jīng)歷過太波折的人生,所以對感情和世界的看法簡單,從一而終,遇見了心上人之后就一心認準,體貼溫柔。
這類型的女子是大多數(shù)古代小說里面所提倡的女子形象,她們恭順謙卑,往往是男性的最佳賢內助,例如韋小寶的妻子雙兒,還有喬峰的心上人阿朱都屬于這類善良,懂得照顧人的類型。
這類型的女性十分癡情,往往可以為了愛情飛蛾撲火也在所不惜。因為心中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所以很容易為愛成魔,代表人物有岳靈珊,程靈素等等。她們在全心全意追逐愛情的同時并沒有顧及到周圍的世界,所以往往自己所追尋的愛情也會以悲劇收場。
這樣類型的女子大多是因為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導致了性格囂張,而且目中無人,容易頤指氣使,做事也不安正常人思維出牌,并且有一些邪惡的心思,以戲弄他人為樂。代表人物有建寧公主等。
(六)悲情邪惡類
這一類人物大多是心懷血仇,誓不報仇不存活與世。仇恨是這類人物的主要動力,人物的動機和行為都和復仇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常常為了復仇而擁有絕世武功,對于觸犯自己逆鱗的人絕不姑息,好大開殺戒,性格古怪,行蹤詭異。
金庸寫作的時期,正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很多海外學子在西方社會完成了高等學業(yè)之后都會前往香港尋找生存之地。在這股風潮之下,香港比起內陸更加自由開放,也更加兼容并包。它吸收著來自西方女性獨立運動的潮流,同時也影響到了金庸。在金庸筆下的女子,她們聰慧,活潑,敢于追求自我,也敢于突破世俗的目光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和從唐代就有的武俠小說相比,女性形象更加多樣化,人物也更加豐富多彩,人物精神更加獨立,脫離了男性的壓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金庸在創(chuàng)造女性角色的時候,雖然已經(jīng)賦予了她們一定程度上的獨立和平等,讓他們敢于大膽去追尋自己心目中的愛情,這是擺脫了封建大家庭的明顯寫照。但是對于金庸來說,他筆下的一部分男主角仍然是數(shù)以一夫多妻,例如韋小寶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也反應了金庸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帶有女性依附男性的想法。
另外,金庸在描寫玉女派,古墓派,峨眉派等等由女子創(chuàng)建的江湖教派的時候,雖然承認了她們的江湖地位,但是卻有著妖魔化這些純女性教派的嫌疑。她們往往都以武林異端,武林人心中的一塊心病而存在,而在李莫愁,天山童姥等等人物的描述之下,這些女性形象往往十分毒辣,而且下場也異常悲慘。例如天山童姥是為了爭奪一男性的遺物而死,而李莫愁是無法忘記被負心人背叛的傷痛,并且無論她們變得多么強大也無法擺脫對于男性的臣服。這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男權的強大和女性反抗男權最終會以失敗告終的思想。
金庸筆下的男性英雄,往往都有一定程度的戀母情節(jié),這主要的原因是男主角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了母親的陪伴所導致。例如楊過和姑姑之間的互動,郭靖和黃蓉之間的互動,張無忌和趙敏之間,還有令狐沖和師娘。這些女性角色身上的母性光輝描寫主要是會為了引導主人翁走向人生巔峰而設立,擁有母性光輝的女性在英雄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扮演了引導者,玩伴,還有一定的性啟蒙教育的角色,當英雄真正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男人的時候,女性身上的母性光輝就會減淡,成為異性之間的吸引魅力。
金庸筆下的女性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本文主要分析了金庸筆下的六類女性角色,有溫柔的,可愛的,嬌俏的,邪惡的,歹毒的,還有嬌蠻的。她們的存在成為金庸筆下令人難以忘記的風景,豐富了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但是金庸也逃不脫對于男權世界的臣服,所以在描寫女性的時候,有對傳統(tǒng)文學的反叛,也有對傳統(tǒng)文學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