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偲
文學作品利用具有深厚意識的語言對社會的形態(tài)、現(xiàn)實、現(xiàn)象加以闡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具有個性明確、生動形象、思想豐富的特點。文學是語言藝術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它將語言作為基礎工具對個人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生活加以呈現(xiàn),可以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對文學作品語言的分析,可以根據(jù)語言的特有表現(xiàn)手法,從語言的表面窺探出作者潛藏的深厚思想,以此加深對作品人物的認識,理解作者所反映的社會本質和反映出來的個人意識形態(tài)。
文學作品的作者一般擁有豐富的經(jīng)歷,或者擁有豐富的學識,此基礎上,作者利用自身的認知和意識將思想用語言文字加以表述,以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一系列文學作品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作者必然傾注了大量的情感,而這些情感都藏在文字之中,需要讀者對語言文字加以細細的品讀和揣摩,才能發(fā)現(xiàn)作者潛藏的思想情感。以具有世界文學最高殿堂的《莎士比亞全集》為例。其中有這么一段文字:“不懼寒風凜冽,風威遠難遂及。人世之寡情,其為風也雖厲。其牙尚非甚銳,風體本無形。噫嘻乎!且向冬青歌一曲:交友皆虛妄,恩愛癡人逐。噫嘻乎冬青!可樂唯此生?!比缛魡螐倪@一首詩歌進行賞析,則表明了作者對社會上存在的現(xiàn)象的失望。詩歌的開頭用寒冬之寒風加以描述,寫出了“冷”的狀態(tài),實則,此冷一語三關。一:寒風吹拂所含之冷;二:社會風氣之冷;三:作者的心冷。人世之寡情,其為風也雖厲。其牙尚非甚銳,風體本無形,則是作者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歷和觀察得到了“人世之寡情”的結論,后三句則為對前面的內(nèi)容進行遞進,對“人世之寡情”加以升華。同時“交友皆虛妄,恩愛癡人逐”表明了作者交友的態(tài)度以及表現(xiàn)了社會上戀愛的現(xiàn)象,此態(tài)度應該和作者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有關,表達了作者對交友的態(tài)度與情感,但同時對“恩愛”并不加以評論,只是將“恩愛癡人逐”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v觀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失望的思想感情,對“可樂唯此生”的向往。
文學語言一般具有重點突出、飽含情感、形象生動的特點。文學作品是作者意識結成的產(chǎn)物,可以將丑陋的事物利用優(yōu)美的文字表現(xiàn)出來,或者將丑陋事物的內(nèi)在之美加以呈現(xiàn),使得“丑陋”變成“美”。文學對事物的描述,在表面的形式上可能平淡無奇,但是若對文字加以細細的品讀,便會覺得回味無窮。比如:“在一場暴風雨來臨之前,天上往往有片刻的沉寂,一塊塊烏云靜懸在天空,狂風悄悄的收起它的聲息,死樣的沉默籠罩整個大地,可是就在這片刻之內(nèi),可怕的雷鳴震裂了天空”。針對此段落,可以從描寫方式和寫作手法上加以分析,暴風雨、烏云、狂風、大地,是作者闡述的事物,運用了修辭的寫作說法對烏云、狂風狀態(tài)進行了描寫。烏云的狀態(tài)是靜懸在天空的,狂風將它的聲息收了起來,因為對靜懸、聲息等詞匯的運用,使得語言一下“活”了起來。
文學作品對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使得語言生動、形象、有趣。文學上的修辭手法一般是用的比喻和擬人。比如:“在遠處森林的上空,鐘聲中揉進了某種嗡嗡的顫動,仿佛地平線處的松針是它拂動的豎琴的琴弦。一切聲音在傳到可能聽到的最遠處時都產(chǎn)生一個同樣的效果,那就是宇宙豎琴的顫動聲。仿佛遠處的山脈,由于介于大氣的作用,被涂上了一抹天藍色,看上去極富情趣。在本段的描寫中,其中,“仿佛地平線處的松針是它拂動的豎琴的琴弦”,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平線處的松針比喻成拂動的豎琴的琴弦,使得整段文字豐富生動,具有美的享受。再比如“夏季的一部分時間里,晚班火車在七點半準時開過去以后,夜鶯照例停留在我門的樹樁上或屋子的房梁上,唱半個小時的晚禱曲。它們幾乎準確的和時鐘一樣,每晚根據(jù)日落的具體時間,在五分鐘之內(nèi)開始唱歌?!贝硕挝淖郑瑢⒁国L的聲音比作人們唱的晚禱曲,將夜鶯的聲音形容成“唱歌”,便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對夜鶯進行了描寫,賦予了夜鶯本不具有,只有人類才可能實現(xiàn)的“唱歌”的本領,從而使得此段文字生動而富有活力。并且此段文字給人以舒服的享受,描述的此種生活與城市的喧囂生活具有很大的不同,難免令人心神向之。
文學作品是作者反映社會形態(tài)和表達思想的載體,是人們以最深厚的知識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經(jīng)歷為輔助寫成的。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給人們思考的能力和美的享受的體驗。對文學作品的情感分析,語言特點的分析以及寫作修辭手法的分析,有利于幫助高中生更全面更好的理解文學作品。
注釋:
①段雙全.文學作品教學的四個共同內(nèi)容[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03):61~68.
[1]陳娜娟.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北方文學(下旬),2017(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