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平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對我國作為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產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對此,文章結合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現狀,對我國貨幣政策受到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著重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經濟;貨幣政策;電子貨幣;影響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其應用不斷突破行業(yè)和地域的限制。伴隨著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如火如荼,快速壯大,金融科技的創(chuàng)新也應運而生,互聯網金融正是為了適應新時代經濟發(fā)展需要的新型金融形態(tài)。由于互聯網經濟的交易總量快速增長,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得以表現出更多的活力,然而,這也對我國以線下銀行為核心的傳統(tǒng)金融格局產生了沖擊。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互聯網為技術基礎,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將金融業(yè)務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的金融運行模式。互聯網思維的金融代表著開放、分享、平等和協作,它絕對不僅僅是傳統(tǒng)金融的簡單互聯網化,也不僅僅是在互聯網上加入金融,而是由此相互融合而產生的包括更多形態(tài)和功能的一系列金融形式,它主要包括有傳統(tǒng)金融的互聯網化、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電子貨幣、互聯網征信和網絡貸款、互聯網保險、P2P網絡貸款、眾籌融資、大數據在證券投資中的應用等。
互聯網金融特點:一是虛擬特征。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業(yè)務都是虛擬化的,并且很多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也是虛擬化的。以電子貨幣為例,它可以幫助消費者很方便地通過虛擬貨幣完成支付;二是互聯網金融業(yè)務邊界具有模糊性。由于互聯網金融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技術而完成,這就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并且擴大了應用范圍,必然對傳統(tǒng)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機構及其業(yè)務產生很大的沖擊,進而使得金融業(yè)務的邊界逐漸模糊化;三是開放性的特點?;ヂ摼W金融能夠有效突破傳統(tǒng)金融業(yè)務在時間、空間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而以大大促進金融業(yè)務的高效運行??梢哉f,互聯網金融業(yè)務能夠在任何時間、地點和方式進行;四是透明性。利用互聯網自身的開放性特點,可以提高互聯網金融的透明度,這樣可以為金融業(yè)務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
二、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貨幣政策主要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采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在制定、實施過程中,通過其傳導機制影響中介目標的變化,最終達成穩(wěn)定物價、促進經濟發(fā)展、保障就業(yè)的政策目的。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分析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1.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影響
中央銀行在執(zhí)行貨幣政策時,由于其具有滯后性和動態(tài)性,因而會借助一些能較快反映經濟狀況變化的指標,作為觀察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信號,這就是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是貨幣政策工具與最終目標的中介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貨幣供應量、利率等貨幣變量。
(1)互聯網金融使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的有效性降低
互聯網金融削弱了貨幣供應的可測性和相關性。國家的貨幣供應量由中央銀行發(fā)行的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和貨幣供給函數決定。首先,互聯網金融使得貨幣供給層次的劃分變得模糊,各層次貨幣之間的轉化變得更為迅速便捷。隨著時間推移,電子貨幣的發(fā)展將會越來越成熟,在未來,當電子貨幣作為一種新的貨幣形式加入到基礎貨幣行列的時候,就很可能使基礎貨幣朝著虛擬化發(fā)展。因而計量也變得更加困難。
另外,互聯網金融導致很多金融業(yè)態(tài)的邊界不好界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容易導致重復統(tǒng)計或者統(tǒng)計遺漏,因此監(jiān)管和統(tǒng)計的數據就失去其準確性,使得貨幣供應與物價增長、經濟發(fā)展等最終目標之間的相關性下降。
互聯網金融削弱了貨幣供應的可控性?;A貨幣的供應量由中央銀行控制,但是互聯網金融使得貨幣乘數的變化趨于不穩(wěn)定。貨幣乘數由超額準備金率、法定準備金率、通貨比率等因素決定,隨著電子支付的盛行,使得流通中的通貨數量減少,存款準備金也將減少,因而電子貨幣在導致現金漏損率減少的同時,貨幣乘數將隨之增大。這就使得貨幣供應脫離了中央銀行的控制,直接影響了貨幣政策制定的準確性。
(2)互聯網金融增強了利率對最終目標的影響效果
互聯網金融增強了利率的可測性?;ヂ摼W金融以電子貨幣的大規(guī)模使用,事實地加大了貨幣供給,并且了提高了整個貨幣體系的電子化水平,因而增強了貨幣體系的透明度,政府機構、企業(yè)及普通個人都能通過各種信息化渠道了解到利率的最新變化情況。
互聯網金融增強了利率的可控性?;ヂ摼W金融的發(fā)展極大地提升了貨幣體系運轉的效率,也使得中央銀行相關政策的傳導更加快捷。電子信息渠道可以最快地將影響利率的政策轉遞出去,并通過市場參與者的快速反饋得到回應。
互聯網金融增強了利率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ヂ摼W金融的發(fā)展使得市場的效率和競爭水平進一步提高,而利率是市場運行的結果,因而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信號指標將會更有效率,準確性更高。
2.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工具的影響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指中央銀行為了實現一定的貨幣政策目標而采取的手段。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存款準備金、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而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同樣會對這些貨幣政策工具產生一定的影響。
(1)互聯網金融會削弱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調節(jié)效果
法定存款預備金是央行調節(jié)貨幣供給量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是,從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看,中央銀行并沒有對互聯網電子支付要求存款準備金,這樣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可以使大量資金通過網絡流向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從而脫離了商業(yè)銀行準備金率的約束,使得商業(yè)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大大減弱。另外,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主要是通過對商業(yè)銀行派生存款的控制,而通過互聯網,商業(yè)銀行的大量活期存款流向了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并因此產生了央行控制外的派生存款,使得貨幣供給量失去控制,結果,存款準備金機制的作用效力就會降低。
(2)互聯網金融會削弱再貼現政策的作用效果
再貼現率也是中央銀行控制信貸規(guī)模和貨幣供給量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大小與商業(yè)銀行對再貼現的依賴程度有關,依賴程度越高,再貼現率的調控作用越大,依賴程度越低,其調控作用越小?;ヂ摼W金融的出現,不僅增加了金融交易的透明度,也讓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金融市場的融資渠道更加便捷。這樣,商業(yè)銀行的流動性需求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實現,而對央行的再貼現依賴減少。因而,央行的再貼現政策的調節(jié)功能就會被削弱。
(3)互聯網金融會對公開市場業(yè)務造成干擾
公開市場業(yè)務是中央銀行直接參與貨幣交易來控制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手段。公開市場業(yè)務調節(jié)作用的效果取決于金融市場的交易速度以及中央銀行持有的通貨。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加快了金融市場信息的傳遞速度,公開市場業(yè)務任何價格的波動都能得到快速反饋,市場參與者在購買各種金融工具的同時,都在不自覺中配合了央行的政策操作,使得政策效果更加優(yōu)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使得電子貨幣得到廣泛使用,導致中央銀行發(fā)行的通貨逐漸被替代,進而會讓央行資產負債表規(guī)模大大縮減。這樣,中央銀行可能因為缺乏足夠的資產負債,不能在公開市場進行大規(guī)模的貨幣吞吐操作,導致公開市場操作的效果被削弱。
3.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首先,中央銀行根據目標制定貨幣政策,選擇貨幣政策工具并實施;然后,政策工具傳遞到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各方根據中央銀行的政策操作調整自己的行為;最后,對中介目標產生影響,并影響各類經濟行為主體的消費、儲蓄、投資等經濟活動。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會使傳統(tǒng)銀行的存款、貸款和結算功能逐漸弱化,目前銀行網點和自助取款機的大批撤店就是例證,這種變化表明商業(yè)銀行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減弱。因而,商業(yè)銀行的政策傳導作用將逐漸喪失,而不得不向“非中介化”發(fā)展。另外,互聯網金融增加了貨幣政策傳導時滯的不確定性。由于互聯網金融更容易捕捉新的信息和變化,并傳導快捷,對政策的實施形成反作用力,如果中央銀行在制定政策時,沒有預見到這種信息和變化,那么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必然出現誤差。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對多方面、多層次的,中央銀行應該對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各方面進行反思和調整,以便在新的技術變革中,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要預見到互聯網金融影響的方方面面,在理論層面進行深入研究,更好地保證貨幣政策的調節(jié)效果和實施效率。
參考文獻:
[1]彭涵祺,龍薇.互聯網金融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以新興網絡金融公司為例[J].湖南社會科學,2014.
[2]白萌萌.網絡金融對貨幣政策的影響[J].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