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國斌
摘要:得益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影視字幕翻譯作為一種文學翻譯對中外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由于其特殊的限制因素,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評價標準和翻譯策略與傳統(tǒng)的文學翻譯大不相同。斯坦納的闡釋翻譯學理論認為理解即翻譯,主張采用補償策略來處理翻譯中的難點問題,對影視字幕翻譯有很強的解析力。基于闡釋學翻譯理論,譯者可以根據字幕翻譯的特性靈活采用補償策略來提升譯文水平。
關鍵詞:字幕翻譯;闡釋學;翻譯策略;補償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8.051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8)08—0175—03
一、引言
翻譯外文影視作品有兩種途徑:“譯配解說”和“譯配字幕”。譯制外文影視作品最常見的兩種策略就是配音(dubbing)和字幕翻譯(subtitle transla-tion)。前者通常被稱為譯制片,后者習慣上被稱為字幕片。配音旨在聽覺上再現外文影視作品的語言魅力;字幕翻譯則旨在視覺上對外文影視作品的語言魅力加以補償。之所以說字幕翻譯是在視覺上對外文影視作品語言魅力的一種補償,這是因為影視作品有別于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它首先是一種畫面的藝術,更多地依靠受眾的視覺感知。同時,影視作品還是一種有聲的藝術。屏幕上的畫面、人物所說的話、乃至音樂和其他音響效果相輔相成,共同闡釋影視作品的意義。一部影視作品(啞劇以外)光靠看不可能完全理解;同樣,光靠聽也不可能完全理解一部影視作品。
為了滿足大部分譯語觀眾群體的需要,外文影視作品通常會以譯入語進行配音。但隨著信息和網絡時代的到來,相比耗時更長的譯制片,字幕翻譯的影視作品能讓觀眾更快地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外文影視作品。鑒于此,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工作就更為重要了。
二、字幕翻譯的特點
(一)時效性
影視作品中的字幕是有聲語言,隨著劇情的推進而時刻變化,因此影視作品中的字幕語言一般要求簡明、通順。此外,字幕顯示的時間有限。一般來說,字幕的顯示時間應該與畫面中人物講話的速度同步。畫面中人物講話的速度越快,字幕的顯示時間就越短。影視劇單行字幕的顯示時間一般約為兩秒,《國際字幕標準》要求的顯示時間更長一些,因為觀眾的注意力往往在畫面上,而不在字幕上。
(二)空間性
空間指的是字幕翻譯的字符數和行數。每行字幕最大字符數大體約11~16個字,字幕的行數也受規(guī)范的制約。如果是雙語電影字幕,上一行一般是源語字幕,下一行是譯語字幕。在電視中,標準的做法是一兩行的開放性字幕,目的是盡量少占畫面空間。字幕位置通常置于畫面的下半部分。鑒于有些觀眾可能有聽力障礙,字幕不能覆蓋畫面中講話人的口型動作。
(三)可讀性
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如小說、詩歌、散文等,在語言上有明顯的深淺難易之分。影視作品從一開始就是要面向廣大觀眾,所謂“收視率為王”就是強調影視作品的普適性。因此,影視作品中的字幕語言應符合廣大觀眾的語言認知水平,讓觀眾一看就懂,即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字幕的可讀性旨在讓觀眾無需付出額外認知努力,以便讓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到畫面上。而前文提到的時效性也要求字幕語言必須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此外,在字幕翻譯中譯者應該使用簡明通暢的標準語言,避免使用可讀性差的俚語和方言,除非是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藝術效果。
三、斯坦納的闡釋翻譯學及其補償策略
喬治·斯坦納于1975年首次將闡釋學引入翻譯理論。他認為翻譯是多種解釋形式中的一種,而且是一種特殊的解釋形式,無論語內翻譯、語際翻譯,還是符號學翻譯,都是不同形式的翻譯。斯坦納主張譯文必須基于原文的意思,譯者可以對原文的意思加以發(fā)揮,但是不能隨意更改,這是因為翻譯是一種探索和轉移意義的闡釋學行為。從闡釋學原則出發(fā),斯坦納提出了翻譯的四個步驟:信任、攻入、吸收和補償。前三個步驟重點在理解,最后一個步驟才是翻譯的具體顯化。
不難看出,斯坦納的闡釋翻譯理論強調理解源語的內在含義。各國文化由于歷史、地理、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而個性迥異,體現在語言上則往往成為不可譯性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某國文化中獨有現象難以用另一種語言再現;另一方面某國文化中的特殊現象可能與譯人語言所代表的文化貌合神離。
四、闡釋學視角下電影字幕翻譯譯例分析
根據斯坦納的闡釋翻譯學理論,在字幕翻譯過程中,譯者需根據譯入語潛在讀者的認知水平和影視字幕的特定規(guī)范采用合適的翻譯策略。下文將從字幕翻譯的時效性、空間性和可讀性角度探討字幕翻譯的策略,譯例主要取自2016年上映的中國電影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Sword of Destiny(《臥虎藏龍:青冥寶劍》)和2015年首播的美國電視劇Elementary Ⅳ(《基本演繹法》第四季)。
(一)應對時效性的闡釋學翻譯策略
由于字幕的顯示時間應與畫面中人物的講話速度同步,且字幕顯示的時間有限,字幕翻譯過程中譯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匹配源語的發(fā)音長度,方便觀眾快速、及時地理解影視情節(jié)和內容。
例[1]——Ineedadrink.
——On the house.(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Sword of Destiny)
這是Turtle Ma應召去鐵府捍衛(wèi)正義前在城郊一家酒館里同酒館老板娘的對話。酒館老板娘見識了Tulle Ma等人的俠肝義膽,愿意免費請他們喝酒。“On the house”字面意義是在屋頂上(喝酒),其內涵意義卻是“這酒是酒館免費請你喝的,不用付錢”。影片自帶的字幕翻譯為“在屋子里”,很顯然,譯者未能領會源語的內涵意義。此處“house”是“publichouse”或者“roadhouse”的簡稱,而“on”則意指“由……付錢”。源語意義確定后如何處理仍然需要兼顧字幕翻譯的時效性。試比較以下兩種翻譯:
譯文(1)——我要一杯酒。
——這是酒館免費請你喝的。
譯文(2)——來一杯酒。
——算我的。
盡管兩種譯文都準確地譯出了源語的含義,但是就時效性而言,譯文(2)更加適合于字幕翻譯。源語只有簡單的三個詞,譯文(1)卻用了一句話,而且畫面中講話人的口型動作與譯文不相稱。相反,譯文(2)采用闡釋學翻譯理論的原則,突破了源語的字面意義限制,再以一種簡潔的方式加以補償,不但在語義上忠實于源語,在時效性上也與源語相匹配。
(二)應對空間性的闡釋學翻譯策略
如前文所述,字幕翻譯中每行字幕最大字符數大體約11~16個字,且字幕的行數也受制約。為了不干擾觀眾觀賞畫面,字幕應盡量少占畫面空間,且不能覆蓋畫面中講話人的口型動作。
例[2]——You have brightened a sad day-(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Sword of Desti-ny)
“brighten ones day”意指讓人一天心情愉快。源語的這句話是鐵府的王爺對俞秀蓮說的,表示對她的到來表示很開心。如果直譯成“你的到來讓我在悲傷的一天心情愉快”,在字數上與源語相差較大,且在時效性上也不及源語(源語更加簡明)。影片自帶的字幕翻譯為:“你來啦。”此譯文考慮到了空間性,卻未能完整地表達鐵府王爺的喜悅之情。借助闡釋學翻譯理論的補償策略,可試譯為:“你來得正好?!边@樣既可以表達王爺對俞秀蓮的到來表達的喜悅之情,又兼顧了字幕翻譯的空間性和時效性。
例[3]——We were just about to nip the miner-al rights to an Oil company when the governor banned hacking.(Elementary Ⅳ)
此例源語文字較多,被分成了兩行:“We were just about to filp the mineral rights to an oil company”和“when the governor banned hacking”。鑒于字幕翻譯的空間性這一特性,譯文也必須分成兩行,長度與源語相稱,且每行的字數不超過16個字,該電視劇自帶的字幕翻譯為:“當州長禁止水力壓裂的時候,我們正要把礦權賣給一家石油公司?!薄癴rack”一詞意指用水力壓裂法開采頁巖氣,原譯文直接譯成“水力壓裂”可能會讓普通觀眾不知所云。采用闡釋學翻譯理論的補償策略就可以幫助觀眾準確、快速地理解源語字幕,試譯如下:“我們正要把礦權賣給一家石油公司,卻遭遇州長禁止開采頁巖氣。”
(三)應對可讀性的闡釋學翻譯策略
影視作品自身的普適性要求字幕語言應符合廣大觀眾的語言認知水平,讓觀眾一看或者一聽就懂,無需付出額外的認知努力。
例[4]——How does a man I once killed return to challenge me?(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Sword of Destiny)
影片自帶的字幕翻譯為:“既然你陰魂不散,今天我就再超度你一次?!贝俗g文基本譯出了源語的內涵意義,在可讀性上卻未能很好地匹配源語,如果一行呈現的話,字數超過了16字。源語使用的均為簡單常用的詞語,譯文卻使用了較為書面化的漢語詞語“陰魂不散”和“超度”,與源語大相徑庭。剝離源語的復合句式,以不同的漢語句式加以補償翻譯,試譯如下:“你這個手下敗將怎么能勝我?”這樣既兼顧了源語的時效性和空間性,在可讀性上也與源語相稱。
字幕語言要求行文通俗易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譯者可以使用方言來翻譯字幕。影視作品要面向最廣大范圍的觀眾群體,故不能僅限于某個地區(qū)的方言,且各地區(qū)的方言林立,舍此取彼終是不妥。
例[5]——Clinton:Imher father.(The Dynasty)
此例中的“father”如果譯成北方方言的“爹”就會失之于可讀性,相較之下,標準漢語的“父親”則有更高的可讀性。
五、結語
由于其特殊的限制因素,字幕翻譯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長期以來倍受關注卻仍舊難以解決,且缺乏足夠的理論研究和方法指導。本文所探討的闡釋學翻譯理論主張理解即翻譯,強調理解源語的內在含義,能夠幫助字幕譯者靈活地處理字幕翻譯過程中的各種限制因素。結合字幕翻譯的特性,本文旨在以闡釋學的視角為譯者提供較好的理論和技術路徑。限于篇幅,本文只采集了少量的字幕材料作為佐證。在具體的字幕翻譯實踐中肯定會碰到更多的疑點和難點有待譯者處理,譬如字幕中文化詞(culture-specific items)的翻譯,筆者將在今后的研究中做進一步的探討。
[責任編輯: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