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云
摘 要:自媒體時代下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傳播,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不可預估的負面影響。因此,在網絡時代,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著力增強“三力”,做到“三個轉變”,旗幟鮮明的反對歷史唯物主義。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盵1] 這是新形勢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根本指南。然而,近年來,網絡技術尤其是自媒體個人終端的快速發(fā)展為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空間的泛起提供了新的便捷條件。加之高校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的形成期,思想具有可塑性,缺乏清晰的辨別能力,很容易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重點滲透對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如何使用歷史唯物主義這一理論工具來拒斥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如何有針對性的抓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破除歷史虛無主義的負面影響顯得尤為迫切。
一、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傳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盵2]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求新意識和批判精神強烈,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可塑性強,易受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思想觀點的蠱惑和滲透,這給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滲透和侵襲找到了可乘之機,也使得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
(一)宣揚“告別革命論”,以淡化理想信念的方式沖擊主流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
歷史虛無主義者慣常以“反思歷史”和“總結歷史經驗”為名,惡意放大歷史人物的錯誤,妖魔化中共領袖人物及其思想,質疑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選擇和發(fā)展道路,企圖詆毀社會主義的歷史發(fā)展與現(xiàn)實成就,從而完全顛覆過去的歷史,向廣大學生傳遞一套完全不同于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觀點。尤其是伴隨網絡時代的到來,西方敵對勢力在與我國爭奪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方面除了使用傳統(tǒng)手段外,網絡空間更因其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共享性的特點成為敵對勢力與我國爭奪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主戰(zhàn)場。他們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力圖建構起一套符合其思想觀點的認知結構和話語體系,讓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產生“懷疑”、“不可靠”錯覺,淡化其理想信念,沖擊主流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
(二)歪曲黨史國史,以丑化中共形象的方式沖擊大學生對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政治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盵3]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和執(zhí)政的合法性正是黨領導人民在中國革命斗爭的歷史實踐中建立起來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然而,歷史虛無主義者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公開宣稱革命喪失理性“只是起破壞作用”,判定20 世紀的革命給中國帶來了“災難”,革命的結果只是實現(xiàn)了“專制復辟”。歷史虛無主義者刻意將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割裂甚至對立起來,把改革開放前近30 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歷史污蔑成“只是一部荒唐史”、“一系列錯誤的延續(xù)”,否定和掩蓋其本質和主流,從而一點一點侵蝕大學生對中共執(zhí)政合法性的政治認同。
(三)詆毀傳統(tǒng)文化,以動搖文化根基的方式沖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怎樣對待本國傳統(tǒng)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shù)典忘祖、妄自菲薄?!盵4] 然而,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微博、微信等話語平臺,竭力散布各種詆毀民族歷史和文化成就的思想言論,并通過反復的“話語轟炸”誘引大學生顛覆和毀滅其本民族核心價值理念,試圖瓦解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根基,從根本上消解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向心力,以此達到抹殺我國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
二、消解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傳播沖擊和危害的對策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5]高校作為人才建設的“智庫 ”,更有責任和義務積極防范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給青年學生在理想信念、政治認同、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的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著力增強“三力”,做到“三個轉變”,旗幟鮮明的反對歷史唯物主義。
(一)增強網絡傳播的管控能力,從“亡羊補牢”向“未雨綢繆”轉變
習總書記強調:“辦好我們的高校要堅持不懈培育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fā)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盵6]因此,我們必須增強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監(jiān)督管控能力,從源頭上切斷其傳播途徑,為學生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輿論空間。一是要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建立輿情監(jiān)測預警機制,提高預見性。大數(shù)據(jù)具有輿情搜集、檢索和監(jiān)控的功能,學院可以開發(fā)研制網絡意識形態(tài)輿情監(jiān)控系統(tǒng),加強對大學生對網絡上出現(xiàn)的歷史事件思想反映的動態(tài)跟蹤,尤其是對大學生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微博等進行重點關注,從而為高校的科學決策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提供有益支撐。二是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跟蹤。高校網管中心可以通過運用技術手段提高對宣揚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的信息進行及時發(fā)覺、跟蹤、屏蔽、刪除并阻斷其傳播能力;高校政治輔導員、班主任、政治理論課教師等可以充分借助網絡平臺的隱蔽性,默默關注大學生的網絡賬號,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牢牢掌握其思想狀況,發(fā)現(xiàn)有學生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影響時,及時與其溝通、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二)增強網絡傳播的快速回應能力,從“單槍匹馬”向“多管齊下”轉變
習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7],“要借鑒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做法和方法,還要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黨史研究的方法、手段、方法、載體”[8]。自媒體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否定我黨我軍歷史的網絡事件一旦發(fā)生,我們必須把握“黃金四小時”原則,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多管齊下,以預求快、以準求快、以快制快,迅速果斷地處置各種矛盾問題。堅持先聲奪人,搶占話語權和輿論導向權。一是要培養(yǎng)一支業(yè)務精、能力強的黨史、國史、軍史理論教師隊伍。通過其他高校的交流與討論,及時了解黨史國史軍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種錯誤思潮的蔓延方式和特點,讓任課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旦發(fā)生歷史虛無主義事件,黨史國史軍史理論課教師可以迅速對學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二是要建立學生——教師雙向互動反饋機制。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例如座談會、研討會、第二課堂活動等形式,充分聽取學生在歷史認識與理解方面存在疑惑和困難,采取現(xiàn)場答疑和研討的方式來進行主流價值觀與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正面交鋒讓學生在互動參與中清楚地認識到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之所在,快速化解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自覺強化鐵心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三)增強網絡傳播的正面引導能力,從“舍本逐末”向“正本清源”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向前推進的必修課?!币霃氐浊宄龤v史虛無主義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和毒害,最根本的是要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不斷加強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教育,把學習黨史、軍史作為每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一門必修課。一是要有針對性地加強黨史、國史、軍史教育,提高被教育者的歷史素養(yǎng)。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紅色資源,進行現(xiàn)地教學,讓大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歷史、領會歷史;主動搜集多方歷史資料,整理匯編成冊,及時下發(fā)各至學生手中進行學習。二是綜合運用各種自媒體平臺書寫傳播客觀歷史,構建良好輿論氛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自媒體平臺發(fā)現(xiàn)學生關注的歷史熱點問題的自覺性,追蹤新的思想理論熱點,積極發(fā)揮論壇、微信、微博等微平臺的互動交流作用,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撥開學生在歷史虛無主義思想認識上的迷霧。三是針對被歷史虛無主義者虛無和歪曲的歷史內容要有序的開展撥亂反正工作,充分發(fā)揮各高校門戶網站的發(fā)聲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習近平: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820/c1024-22634056.html
[4]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報,2013-7-22.
[5]習近平.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 為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供有益借鑒[N] .中國青年報,2014-10-14.
[6]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7]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8]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