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萍 周曉婧
doi:10.3969/j .issn.1007-614x.2018.3.26
摘要:目的:觀察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患者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臨床治療預后及療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患者70例,分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依次施行急診對癥支持治療和聯(lián)合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和預后指標情況。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1.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2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8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78%,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預后指標,急診時間、治療評估時間、住院時間及球囊擴張時間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治療結果,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患者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臨床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能夠明顯縮短急診搶救時間、球囊擴張和治療評估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臨床治愈時間。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患者;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AMI)為以冠狀動脈病變?yōu)榛A而形成的冠狀動脈斑塊破裂或糜爛,致心肌細胞壞死。危重癥患者合并心房顫動、室間隔穿孔、室性心動過速,還會直接導致死亡。常規(guī)急診搶救渠道以對癥溶栓和抗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針,而后實必要對癥搶救措施進行搶救。隨著臨床醫(yī)學依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實施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治療(以氧供氧耗理論為基礎的輔助循環(huán)方式),在相關研究中獲得了較為滿意的突破性進展。具體試驗、對比、分析研究如下。
資料與方法
采用醫(yī)學研究對比法,對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7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記錄分析,依照治療策略不同分為對照組(n=36例)和觀察組(n=34例)。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61~73歲,平均(66.51±0.35)歲;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60~ 74歲,平均(66.61±0.25)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適應證和禁忌證:適用于內科心源性休克、休克前綜合征的范圍持續(xù)增大、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各種心臟疾病等;排除血流動力學顯著改變的主動脈瓣功能不全、主動脈瘤或主動脈血管壁性疾病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晚期患者。
治療方法:對照組施行急診對癥支持治療(保心、止痛、鎮(zhèn)靜、積極治療并發(fā)癥、絕對臥床休息等),觀察組聯(lián)合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和預后指標情況。
療效判定標準:將臨床療效分為可控、起效、并發(fā)癥3等級。①可控:搶救成功,無并發(fā)癥和其他合并癥感染現(xiàn)象;②起效:術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緩解、患者機體功能基本復舊;③無效:術后合并合并心房顫動、室間隔穿孔、室性心動過速或死亡??傆行蕿榭煽芈?起效率。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PEMS 3.1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樣本率比較采用%表示,用X2檢驗;均數(shù)值采用(x±s)表示,用t檢驗,P< 0.05為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情況:觀察組臨床療效91.18% (31/34),明顯高于對照組臨床療效72.22% (26/36);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82%(3/34),明顯低于對照組27.78%(10/36)。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預后指標情況:觀察組預后指標,即急診時間、治療評估時間、住院時間及球囊擴張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患者早期急救治療中,對改善患者心肌梗死狀況,實現(xiàn)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以及防止合并其他心臟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相比于急救處理,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臨床治療,對顯著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療效[1]。
文獻資料進一步佐證,心血管危重癥患者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治療,治療后在收縮壓、舒張壓、心率、N末端前體腦利鈉肽以及腎功能得到顯著改善,且治療后無一例死亡[2、3]。早期急救治療中,實施再血管化治療、強化藥物治療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輔助循環(huán)裝置治療,對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臟輸出量并且預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進展,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4]。搶救措施中,落實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漂浮導管等特殊管道的安全管理,對降低死亡率、確?;颊呒霸绯鲈?,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5]。因藥物治療和/或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無效而行ECMO輔助的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動力學障礙患者,在治療結果上,ECMO能暫時性為心肺功能提供有效的支持,有利于穩(wěn)定心臟危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為心功能的恢復創(chuàng)造機會,減少ECMO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能會改善心臟危重患者預后[6]。
本研究的結果中,觀察組臨床療效91.18%,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82%,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急診時間、治療評估時間、住院時間及球囊擴張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的治療結果,證實該治療方法協(xié)同對癥支持治療,在臨床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患者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臨床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能夠明顯縮短急診搶救時間、球囊擴張和治療評估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臨床治愈時間,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周紅霞.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患者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治療的預后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28):348-349.
[2]劉蕊.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癥患者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治療的預后觀察[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6(14):91-92.
[3]謝瓊,郭瑩,潘宏偉,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心血管危重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7(4):400-404.
[4]劉文嫻,朱佳佳.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臨床應用與展望[J]山東醫(yī)藥,2012,52(4):6-8.
[5]楊艷青,劉英紅.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患者術后護理[J]護理學報,2012,19(2):44-45.
[6]張治平,吳明祥,楊遇春,等.體外膜肺氧合在心臟危重癥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4,20(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