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雙
【摘 要】
目的:探討口服胃窗聲學造影劑超聲檢查在胃潰瘍診斷超聲聲像圖表現及臨床應用。方法: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門診就診的初步診斷為胃潰瘍的患者100例,采用口服均勻有聲型造影劑進行胃超聲檢查,采用超聲多切面、多角度觀察胃壁的厚度、結構層次、粘膜回聲、胃蠕動的情況及潰瘍病灶的大小、深度、部位及周圍胃壁的結構層次等,并與胃鏡結果對比。結果:超聲診斷胃潰瘍的符合率胃78.4%,不符合率為21.6%。結論 在胃充盈良好的情況下超聲可準確的判斷潰瘍位置、面積大小、及胃壁層次結構等,是早期發(fā)現和診斷胃潰瘍的關鍵,且無創(chuàng)傷、無痛苦、無輻射、重復性好、病人易接受。因此,胃超聲檢查可作為篩選胃潰瘍的首選方法。
【關鍵詞】 超聲造影;胃潰瘍;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5.7;R445.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25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診的患有上腹反復疼痛、反酸、噯氣等癥狀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7歲。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PhilipsiE33彩色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探頭頻率為3.5~5.0MHz。超聲造影劑選用浙江省湖州市東亞醫(yī)藥公司生產的速溶胃腸超聲顯影劑。所有患者檢查前需禁食8h,禁水6h。本次研究使用的口服造影劑為速溶胃腸超聲助顯劑(每袋 50g), 主要成分為薏苡仁、山藥、陳皮等藥食兩用中藥。檢查前先將速溶造影劑每包用開水沖泡調制成 500~600ml 均勻糊狀液體冷卻后備用,然后囑患者口服事先調制好的胃窗聲學造影劑,受檢體位:以坐位、仰臥位和右側臥位為主。按胃、十二指腸在腹部的體表投影,依次分別在劍突下、左肋緣下、臍上、右肋間及肋緣下做縱切、橫切、斜切依次顯示賁門、胃底、胃體大小彎、胃角、胃竇、幽門、十二指腸球部等,并仔細觀察胃壁厚度、層次結構黏膜面回聲、胃蠕動及胃病變的腔內外表現,胃毗鄰臟器聲像圖改變及血管淋巴結等相關改變,發(fā)現潰瘍病灶則認真觀察,記錄潰瘍的位置、形態(tài)大小、深度、周圍胃壁的厚度及層次、局部胃壁蠕動情況及造影劑充盈情況、胃十二指腸周圍情況 ( 如有無腫大淋巴結或包塊等)。 以胃鏡病理活檢為最終確診標準。
2 結果
本組100例患者行胃鏡檢查。共檢出胃潰瘍51例,胃癌1例,超聲診斷符合40例.符合率達78.4%。漏診8例,其中6例為直徑<3mm的潰瘍灶,2例因體型肥胖,圖像難以清晰顯示。胃超聲造影檢查與胃鏡檢查對比。
3 討論
胃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我國此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逐步上升。據估計國內人口中約10%-20%在其一生中患過此病。胃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病因不明,有學者認為主要是胃局部黏膜損害因素和黏膜保護因素之間失去平衡所,與遺傳因素也有一定關系。胃潰瘍好發(fā)于胃體小彎側或胃竇部,特別是胃角出,可單發(fā)或多發(fā),直徑多在5~15mm之間。典型的慢性潰瘍有四層結構:滲出層、壞死層、肉芽層、纖維瘢痕層。同時在潰瘍邊緣常有不同程度的粘膜慢性炎癥、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由于具有穿透性的特點,故可損害胃壁內的血管,引起出血,穿孔。長期反復發(fā)作,導致胃腔變形或幽門梗阻。可有以下幾種特殊類型的慢性潰瘍:1.巨大型潰瘍,直徑大于25mm;2.活動型潰瘍,易發(fā)生出血或穿孔;3.穿透型潰瘍,已穿透至漿膜層;4.胼胝型潰瘍,指潰瘍底不有大量纖維瘢痕組織;5.多發(fā)性潰瘍,指胃內有2個或以上潰瘍;6.復合型潰瘍,指胃和十二指腸球部同時潰瘍;7.愈合型潰瘍,指潰瘍表面已被新生的粘膜所覆蓋。
胃潰瘍聲像圖表現
1.病變處胃壁局部增厚,厚度一般 <15 mm,范圍小于50mm;增厚胃壁回聲大多減低。
2.病變處胃壁粘膜面完整性破壞,在增厚的胃壁中央粘膜層破潰、中斷、出現大小不一的粘膜凹陷,失狀面呈月牙形、陷坑狀,冠狀面呈圓環(huán)形或靶環(huán)形。該粘膜凹陷形態(tài)規(guī)整,口大底小,底部平坦,表面常附有強回聲斑點、斑塊回聲,不隨胃蠕動消失。
3.粘膜凹陷不隨胃蠕動波消失,其周緣胃壁對稱性、均勻性增厚,近粘膜凹陷處增厚,向遠處逐漸變薄。
4.較大潰瘍可出現“粘膜糾集征”,即粘膜凹陷向腔內突起,凹陷口周圍多量的粘膜皺襞聚集,沿潰瘍呈放射狀排列。
5.潰瘍直徑大于10mm者局部胃壁蠕動減弱直徑小于10mm者,一般胃蠕動不受影響。
6.部分潰瘍周圍可見腫大淋巴結。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采用助顯劑充盈能夠有效鑒別胃黏膜皺襞與胃壁增厚情況;(2)可以有效評估胃壁厚度,識別胃壁層次,直接顯示病變的大小、形態(tài)、位置、內部回聲、邊界等;(3)針對觀察到的黏膜下病變,胃超聲造影可以區(qū)分胃內外病變,判斷潰瘍、腫瘤的生長程度;(4)強化胃后方與胰腺結構的顯像效果;(5)能夠動態(tài)觀察到胃排空與胃壁蠕動情況。若胃壁黏膜面出現固定的單處凹陷和圈狀、點狀強回聲斑附著,周圍壁有增厚,即可提示胃潰瘍。對于觀察中出現巨大潰瘍,潰瘍凹陷不規(guī)則擴大,形態(tài)僵硬,周緣壁隆起高低不對稱,則應高度警惕惡變可能。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針對早期胃癌無法直接定性;(2)掃查角度過大的情況下,易遺漏較小的病灶; (3)食物與黏膜易附著于胃壁,繼而造成假象;(4)胃內食物未有效排空的狀態(tài)下,胃超聲造影所提示的圖像質量較差。
綜上所述,胃超聲造影檢查用于對消化性潰瘍檢查是繼胃鏡、X 線鋇餐檢查之后又一具有簡便性 、無創(chuàng)性及較高準確性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并且超聲造影檢查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性,無交叉感染,重復性好,尤其適合老年者,兒童,孕婦,和一些有癥狀而又畏懼行胃鏡檢查者??勺鳛榕R床診斷胃潰瘍的初步方法,也可用于對治療后患者臨床療效的追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