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嶺
【摘 要】
目的:研究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影響因素。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間就診的6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髓心減壓加植骨術治療,統計分析影響患者預后效果的具體因素。結果:60例患者經臨床治療后,臨床治療效果理想,且治療有效率是100%,患者都沒有發(fā)生骨吸收以及骨壞死情況。6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中,髖進展有32例,與沒有髖進展患者臨床壞死體積以及壞死部位對比發(fā)現,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在股骨頭壞死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科學合理采用髓心減壓加植骨術,能夠不斷優(yōu)化臨床治療效果,但患者壞死體積會直接影響患者預后效果,所以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
【關鍵詞】 股骨頭壞死;臨床治療;預后效果;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226-01
股骨頭壞死在骨科中是十分常見的疾病,臨床治療難度較大,主要是股骨頭的血供出現中斷亦或是受到損壞,致使骨細胞亦或是骨髓成分死亡,股骨頭的結構出現變化,甚至發(fā)生關節(jié)功能障礙等系列疾病[1]。在此次研究中,利用回顧性分析方法,統計并分析接受髓心減壓加植骨術治療患者臨床基礎資料,對影響股骨頭壞死預后效果的因素展開深入分析,以期手術時機與方式選擇更加科學與合理。
1 基礎資料和方法
1.1 基礎資料
以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間于我院就診的6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最大年齡61歲,最小年齡22歲,平均年齡(33.34±8.21)歲。所有患者都以髖關節(jié)疼痛和髖關節(jié)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
1.2 方法
60例股骨頭患者都接受了髓心減壓加植骨術臨床治療,要求患者選擇仰臥體位,通過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方法,處于C臂監(jiān)視條件下開展Seldinger穿刺手術。選擇大粗隆的部位縱行切開2厘米切口,并在大粗隆頂下兩厘米的位置,將導針鉆入到股骨頭中,確保其位于股骨頭頸的中心部位。同時,尖端應達到股骨頭軟骨組織的3-4厘米位置,沿導針方向使用1厘米直徑的鉆頭,向骨皮質進行鉆入處理[2]。隨后,選擇使用1厘米環(huán)鉆沿導針緩慢鉆入,具體的深度控制在骨下的兩毫米處,對環(huán)鉆與導針進行輕搖并推出。將柱狀骨芯嵌入到環(huán)鉆當中,取出后實施病理學方面的檢查。在側股動脈進行穿刺并插管,按照特定順序抵達患者側旋股的內外側動脈,借助導管完成推注,具體的推注量控制在652-210毫克之間[3]。與此同時,還應當將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苷以及復方丹參注射液緩慢注入其中,對患者注射后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接受手術治療以后,需通過靜脈滴注方式給予患者廣譜抗生素,經過三天滴注后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
檢查使用的儀器型號為飛利浦5T超導磁共振儀器,對RIS軟件系統與PACS軟件系統加以利用,準確計算患者的壞死部位面積,與MRI掃描所得層厚相乘,在儀器中輸入全部層面的計算結果,即為股骨頭壞死部位總體積。而患者則需要利用蛙式位X線和標準前后位接受隨訪檢查。若患者受疼痛等多種因素而置換髖關節(jié),即可將其納入到進展期,而其他患者則屬于未進展期。
1.3 評價指標
研究分析6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臨床治療與預后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的股骨頭壞死患者所有數據均行SPSS21.0軟件處理,對COX回歸分析方式加以利用,系統研究患者病灶的體積以及部位,并總結歸納股骨頭進展的相關影響因素。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60股骨頭壞死患者接受臨床治療后,療效顯著且沒有并發(fā)癥發(fā)生。另外,X線片與CT檢查結果為患者股骨頭減壓植骨填充效果理想,并沒有骨吸收或者是骨壞死的情況。
2.2 股骨頭壞死發(fā)展影響因素
60股骨頭壞死患者中發(fā)生髖進展的有32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治療20例,進展至FicatⅣ期12例。對比兩組患者壞死體積,病情有進展的體積為(27.34±10.87)立方米,病情沒有進展的體積為(12.78±8.21)立方米。T值為5.7870,P值為0.0000,差異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
3 討論
在此次研究過程中,60例患者均接受髓心減壓加植骨術的治療,且術后患者都沒有發(fā)生骨吸收亦或是骨壞死現象。近年來,伴隨MRI技術發(fā)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對MRI機計算機軟件加以利用,準確計算股骨頭的壞死病灶大小[4]。因不同醫(yī)生亦或是同一醫(yī)生不同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差不明顯,所以MRI圖像所顯示的股骨頭壞死病灶體積和體積的實際測量結果差異并不顯著。在此研究方面,通過對MRI亦或是計算機軟件的應用,對股骨頭壞死病灶大小進行計算,比較分析病情有進展和病情無進展的股骨頭壞死病灶大小發(fā)現,病情有發(fā)展的股骨頭壞死病灶大小高于病情無進展的股骨頭壞死病灶大小,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說,股骨頭壞死病灶大小是對股骨頭壞死進展產生影響的最主要因素。必須要盡快接受臨床治療,才能夠獲得理想的預后效果,一旦股骨頭有軟骨下骨塌陷的現象,或者是壞死的體積相對較大,必然會提高其病情進展率。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股骨頭壞死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選擇使用髓心減壓加植骨術的治療方式,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臨床治療的效果[5]。而影響患者預后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壞死的體積,即股骨頭壞死體積越大,影響患者病情進展率的程度越大,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臨床治療,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狀況,盡早采取治療措施,以期不斷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力,王振虎,趙巖等.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伴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治療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18(12):1221-1222.
[2] 郭偉文,張躍,鐘偉堅等.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6,37(7):1754-1755.
[3] 劉金星.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治療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0):5813,5815.
[4] 李明,于立川,張雨等.創(chuàng)傷性股骨頭壞死38例臨床治療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2(38):200-201.
[5] 剡李平.創(chuàng)傷性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分析[J].母嬰世界,2017(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