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瓊
鄂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選編了魯彥的《聽潮》。文章通過藝術手法,描繪了漲潮前大海波瀾不驚和漲潮時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這些描寫文字優(yōu)美、情感豐富,是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激發(fā)興趣感知美
學生都有一種迫切的探索未知世界的需要,就是希望從自己的視角來探索發(fā)現(xiàn)和研究自己想要的東西。美無疑是學生想要發(fā)現(xiàn)的東西,教師要抓住學生這種心理需求,通過多種方式調動他們感知美的興趣。
教學《聽潮》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風光旖旎的大海圖片——湛藍的天空飄著潔白的云朵,天空下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海邊的沙灘閃著金光,休閑的人們愜意地躺在椅子上,靜靜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潮聲舒緩,使人內心充滿寧靜;隨后,漲潮的畫面和聲音同時出現(xiàn),洶涌澎湃、波瀾壯闊的漲潮情景強烈震撼著學生的內心,讓他們感知了大海的魅力;最后,朗誦聲響起,聲音和畫面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很快進入文本之中,初步感受到了語言文字和通過文字營造出的意境之美。
品讀文本鑒賞美
文章之美是通過文字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品讀文字是鑒賞美的重要途徑。
課文中,作者對海潮的描寫非常細膩生動。如:“在平靜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開了一款狹長的明亮的云汀,閃閃地顫動著,銀鱗一般。遠處燈塔上的紅光鑲在黑暗的空間,像是一顆紅玉。”描寫了大海平靜時可親可愛的神態(tài),讓人對神秘的大海充滿向往之情?!懊刻斐眮淼臅r候,聽見海浪沖擊巖石的音響,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有時它帶著腥氣,帶著咸味,一直沖進我們的窗欞,粘在我們身上,濕潤著房中的一切?!庇寐犛X描寫潮聲,用視覺描寫潮的形態(tài),用嗅覺、味覺描寫潮的腥氣和咸味,用觸覺描寫潮的動作。作者調動各種感官細膩地描寫潮初起時給人的感受,即使沒有見過大海的人,也感到海潮仿佛就在眼前。此外,還有描寫海潮憤怒時的各種聲音:“音響就越大了。戰(zhàn)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zhàn)了起來?!比绱撕拼髩验煹膱雒?,仿佛真有千軍萬馬撲面而來,讓人震撼、戰(zhàn)栗。
課文中類似的例子很多,教師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閱讀、品味,他們就能深切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初步揣摩出作者表現(xiàn)美的方式與技巧。
個性閱讀想象美
在描述漲潮前的情景時,作者寫了這樣幾段話:“海睡熟了。大小的島擁抱著,偎依著,也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xiāng)。星星在頭上眨著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許久許久,我倆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緒?!苯處焼枌W生:“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思想情感變化的?”大部分學生認為“睡了”體現(xiàn)出周圍一片寂靜,是為下文寫潮醒、潮怒作鋪墊和蓄勢的,并沒有反映出情感變化。有一名學生不同意大家的看法,認為作者“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緒”是他思想感情發(fā)生變化的重要階段。此前,作者因為報道“五卅慘案”真相而被南京國民政府撤去宣傳部世界語翻譯之職,內心充滿矛盾與痛苦。此時,面對波瀾不驚的大海,作者深受感染,內心漸漸平靜下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心境,在漲潮的時候,他才內心澎湃,感受到了“欣幸”。
這樣的認識已經比較準確地貼近了作者的內心,而學生在聯(lián)系作者的人生經歷感知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中,也就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文本之美、情感之美。
(作者單位:武漢市新洲區(qū)第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