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買春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九江 332000)
染色體病是染色體異常引起的一類遺傳性疾病,包括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和染色體機構(gòu)異常,是導致新生兒缺陷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據(jù)統(tǒng)計,染色體病占新生兒出生缺陷的5%-10%[1],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負擔。倡導國家優(yōu)生優(yōu)育政策,減少染色體異常患兒出生,對胎兒進行宮內(nèi)診斷十分必要。本文通過選取來我院九江市婦幼保健院產(chǎn)科門診就診的511例孕中期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對具有相關(guān)產(chǎn)前診斷指征的孕婦進行羊水穿刺,分析其胎兒染色體核型,判斷胎兒染色體異常情況,為指導產(chǎn)前診斷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臨床資料 511例孕婦均選自2016年5月10日~2018年2月13日就診于我院九江市婦幼保健院產(chǎn)科門診的孕中期孕婦,年齡19-46歲,孕周17-22周,其中175例為唐氏篩查高風險者,190例為高齡孕婦,36例孕婦B超顯示NT增高,5例孕婦是夫妻雙方其中一方染色體有異常者,63例為無創(chuàng)產(chǎn)前診斷為高風險者,其他42例孕婦都具有羊水穿刺指征,如不良孕產(chǎn)史,唐氏分娩史,唐氏篩查中危等。
1.2 方法
1.2.1 抽取羊水 在B超影像指導下對孕婦進行羊水穿刺,抽取羊水20ml均分兩無菌離心管盛裝,如混有母血,滴2滴無菌肝素抗凝劑于羊水中并混勻。
1.2.2 羊水細胞培養(yǎng) 將羊水進行離心1200g/r 7min,棄上清液,取0.5ml培養(yǎng)液加入留有羊水細胞沉淀物的離心管中,并用吸管輕輕吹打混勻,接種于培養(yǎng)中并置于溫度為37℃,5%CO2的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全程無菌操作。一周后觀察羊水細胞貼壁生長,視生長情況決定收獲細胞時間。
1.2.3 收獲細胞 收細胞前3-4h,加入秋水仙素處理,使染色體處于分裂中期。然后將培養(yǎng)液倒入新的干凈的離心管,往培養(yǎng)基中加入1管羊水消化液放入水浴箱溫浴2min,加入培養(yǎng)液終止消化,并用刮細胞器刮取培養(yǎng)基中羊水細胞,倒入離心管中離心1200g/r 7min,棄上清液,留細胞底物,再加入0.4%枸櫞酸鈉低滲液溫浴低滲4min 30s,立即加固定液 (甲醇∶冰乙酸=3:1)進行預(yù)固定。然后離心1200g/r 7min,棄上清液留底物,加入固定液進行固定3次。
1.2.4 滴片染色 將固定好的底物懸浮液離心1200g/r 7min,棄上清液留底物,加入少許固定液混勻底物進行滴片 (預(yù)先置于冰箱中的干凈的冰玻片),并放入烤箱80℃ 3h,烤好的玻片用吉姆薩進行染色,置于高倍鏡下觀察并分析染色體核型。
2.1 64例異常染色體的具體情況 64例異常染色體,占比12.5%,包括具有產(chǎn)前診斷指征異常染色體者23例(異常占比4.5%)和無創(chuàng)DNA產(chǎn)前檢測高風險異常染色體41例。具體情況見下表1。
表1 64例異常染色體的具體情況
2.2 具有產(chǎn)前診斷指征孕婦檢測的具體情況 511例受檢者檢測出23例具有產(chǎn)前診斷指征孕婦胎兒染色體異常,異常占比4.5%(23/511),其中包括175例唐氏篩查高風險查出異常核型8例,檢測異常率4.6%(8/175),190例高齡孕婦查出9例異常染色體,檢測異常率4.7%(9/190),36例B超檢查NT增高者異常核型4例,檢測異常率11.2%(4/36),5例父母其中一方染色體異常者查出異常核型2例,檢測異常率40%(2/5),具體情況見下表2。
表2 具有產(chǎn)前診斷指征孕婦檢測的具體情況
2.3 無創(chuàng)產(chǎn)前DNA檢測染色體異常的具體情況在無創(chuàng)產(chǎn)前DNA檢測高風險者中,24例無創(chuàng)21三體高風險者查出23例染色體異常,檢測異常率率95.8%(23/24),18例無創(chuàng)18三體高風險者查出5例異常,檢測異常率27.8%(5/18),21例無創(chuàng)顯示性染色體異常者檢測出13例染色體異常,檢測異常率61.9%(13/21),具體情況見下表3。
表3 無創(chuàng)產(chǎn)前DNA檢測高風險者行羊水檢測染色體異常的具體情況
有關(guān)文獻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500萬新生兒出生缺陷,其中70%為遺傳性出生缺陷[2]。染色體病是細胞遺傳性疾病的主要研究對象,目前尚沒有技術(shù)方法可以有效治療染色體病,只能做好預(yù)防工作,因此對胎兒進行宮內(nèi)診斷防止染色體異常患兒出生十分重要。
本研究511例受檢孕婦檢查出胎兒染色體異常者64例,其中無創(chuàng)顯示高風險者41例,其他具有產(chǎn)前診斷指征染色體異常者23例,占比4.5%(23/511),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3,4]。 具有產(chǎn)前診斷指征染色體數(shù)目(包括嵌合體)異常者12例:2例嵌合體、2 例性染色體異常(45,XO;47,XXX)和 8例21三體綜合癥,其中21三體綜合癥占比34.8%(8/23),是染色體異常核型的主要類型,與文獻報道一致[5,6],應(yīng)特別關(guān)注;11例染色體結(jié)構(gòu)異常者包括6例平衡易位(包括羅伯遜易位)和5例9號染色體的臂間倒位,9號染色體的臂間倒位在人群中的發(fā)生率高達1%,為防止畸形患兒的出生,對9染色體臂間倒位片段比較長者必須加強宮內(nèi)診斷。
511例具有產(chǎn)前診斷指征孕中期孕婦中唐氏篩查高危者175例,查出染色體異常者8例,占比4.6%:2例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 (包括嵌合體)、3例平衡易位(包括羅伯遜易位)和3例9號染色體的臂間倒位;190例高齡孕婦查出染色體異常者9例,占比4.7%,其中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者7例(5例為21三體綜合癥,1例為性染色體異常,1例嵌合體)、1例羅伯遜易位和1例9號染色體的臂間倒位;高齡孕婦中查出21三體綜合癥異常率高達2.6%,高齡孕婦的胎兒宮內(nèi)診斷必須高度重視;36例B超顯示胎兒異常者查出染色體異常4例,占比11.2%:1例9號染色體臂間倒位、1例性染色體異常和2例21三體綜合癥,B超是檢查胎兒是否異常的重要技術(shù),NT值大于2.5㎜可以有效的檢出孕早期胎兒染色體異常和染色體結(jié)構(gòu)異常,特別是對21三體綜合癥的檢測,NT值越高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越大;5例父母一方染色體異常者查出胎兒染色體異常者2例,占比高達40%,染色體攜帶者是指染色體結(jié)構(gòu)異常但表型正常的個體,在生育后代中,由于減少分裂作用,只有1/18可能性生育正常兒,1/18可能為攜帶者,其余都是畸形兒,因此,父母為染色體異常攜帶者必須進行胎兒宮內(nèi)診斷,防止染色體異常患兒出生。
511例孕中期孕婦中無創(chuàng)DNA檢測顯示高風險者63例,其中無創(chuàng)21三體高風險者24例,查出染色體異常者23例,占比高達95.8%;無創(chuàng)18三體高風險者18例,查出染色體異常者5例,占比27.8%;無創(chuàng)性染色體高風險者21例,查出染色體異常者13例,占比61.9%。由此可見,無創(chuàng)DNA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存在假陽性,特別對13、18和性染色體的檢測,如果無創(chuàng)DNA檢測陽性者,必須羊水穿刺進行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以作最后確認結(jié)果。
綜上所述,羊水細胞培養(yǎng)對于優(yōu)生咨詢產(chǎn)前診斷有重要意義,產(chǎn)前診斷中密切關(guān)注具有產(chǎn)前診斷指征的孕中期孕婦,并對其進行羊膜穿刺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羊水穿刺進行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是診斷胎兒染色體是否異常的金標準,能有效的判斷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核型,是防止染色體異?;純撼錾闹匾罁?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