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體育科學技術中心 寧夏 銀川 750004)
頸椎病主要表現(xiàn)出頸肩疼痛、酸脹、頸部不適等癥狀[1],其發(fā)病率在我國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大等影響下不斷增多,且呈現(xiàn)年輕化特點,給患者身心健康、生活、工作或?qū)W習造成不良影響[2]。近年來運動療法因其操作簡單、成本低、效果良好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頸椎病治療熱點,包括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兩大方面,筆者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對36例頸椎病患者行以運動療法為主的方案聯(lián)合中醫(yī)康復治療,效果令人滿意,報道如下。
抽取本中心2015年1月—2016年6月診治的頸椎病患者72例,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平均(32.00±10.25)歲;病程平均(15.32±5.00)d;對照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平均(32.62±11.14)歲;病程平均(16.00±5.36)d。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癥狀、體征、X線片顯示確診為頸型頸椎??;(2)年齡18~65歲;(3)適合保守治療;(4)患者知情并簽訂同意書;(5)臨床資料完整。排除及剔除標準:(1)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等嚴重慢性疾??;(2)其他類型頸椎病;(3)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異常、惡性腫瘤者;(4)治療依從性差;(5)納入后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不符者。
(1)對照組:給予中醫(yī)康復治療,①針灸,選擇頸夾脊、天宗、合谷、后溪等穴位,平補平瀉法,留置0.5h,1次/d,1療程10次,治療2療程,療程間間隔3d;②推拿,靈活運用推、揉、拿、 等手法,1次/2d,1療程10次,治療2療程,療程之間間隔3d。(2)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運動療法,①懸吊訓練,主要包括中立位懸吊頸椎、激活頸椎深層肌肉、激活前鋸肌等步驟,1次/d。②懸吊訓練將頸肌激活后指導患者進一步行頸椎導引操鍛煉,包括蒼龜縮頸、大鵬展翅、白鵝引頸等動作,30次/組,2組/d。1療程10次,治療2療程,療程之間間隔3d。
觀察記錄兩組治療前、治療2療程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頸肩疼痛、頸肩酸脹、頸部不適等,4等級評分法,0分、2分、4分、6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計算總分)評分、CASCS評分及VAS評分。
以《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為依據(jù),臨床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頸肩功能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受氣候、勞累等影響輕度不適,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好轉: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生活、工作受到一定的影響;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不變或加重??傆行?100%-無效率。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22%,較對照組的80.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癥狀及體征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癥狀及體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6 12.78±0.70 3.72±0.451)2)對照組 36 12.82±0.73 6.28±0.601)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CASCS評分明顯上升,VAS評分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ASCS評分及VAS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ASCS評分及VA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組別 n CASCS評分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6 74.00±6.12 95.52±3.541)2) 6.17±1.00 2.45±1.361)2)對照組 36 74.35±4.58 87.45±3.551) 6.08±1.15 3.50±1.101)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針灸、推拿中醫(yī)康復治療,加以運動療法對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更明顯,更能顯著緩解患者疼痛,促進其頸肩功能恢復。運動療法旨在增強項背肌肉力量,促頸椎穩(wěn)定性恢復,有利于頸椎病康復。臨床實際中需根據(jù)患者年齡、病情等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尚未納入神經(jīng)根型及其他類型頸椎病,且未對治療遠期效果進行分析。為此需通過與其他類型頸椎病比較或病例選擇時頸椎病類型多樣化進一步分析,同時日后需通過隨訪觀察其遠期療效。
綜上所述,以運動療法為主的方案聯(lián)合中醫(yī)康復治療能明顯緩解頸型頸椎病患者疼痛等癥狀,恢復其肩頸活動,療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