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孟君
(蒼溪縣人民醫(yī)院呼吸科 四川 廣元 628400)
喘息性支氣管炎主要是因非感染因素或者感染因素而導致的支氣管、氣管黏膜及其周邊組織病變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喘息性支氣管患者多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為主,患者臨床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嬰幼兒則以低熱或者不發(fā)熱,以及各種刺激性干咳為主,在不咳嗽時還可聽聞到有痰鳴音,喘鳴音聲音較大,通常不伴隨有喘憋、呼吸困難等癥狀,但嚴重者還可出現(xiàn)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等癥狀,甚至可能導致心率變換危及生命[1]。為此,加強對喘息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干預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的重要任務。硫酸鎂是喘息性支氣管炎治療的主要藥物,為最大程度上提高其治療效果,本研究對其不同的給藥途徑進行對比,旨在為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提供參考。
本研究病例均來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接診的喘息性支氣管炎患者。選取96例作為本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排列法將其分為兩組,實驗A組32例,女性14例,男性18例,年齡為(52.36±1.57)歲,病程為(2.32±0.31)年;實驗B組32例,女性12例,男性20例,年齡為(53.11±1.02)歲,病程為(2.27±0.04)年;對照組32例,女性12例,男性20例,年齡為(52.67±1.66)歲,病程為(2.14±0.44)年。三組患者一般資料逐項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即為患者提供解痙平喘(氨茶堿2~4mg/kg,1/8靜脈滴注)與抗病毒干預(炎琥寧10mg/kg)。實驗A組采用硫酸鎂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以7.5%硫酸鎂行霧化吸入治療,氧流量保持在5~8L/min,每日1次。實驗B組采用硫酸鎂行靜脈滴注治療,以100~150mg/kg 25%硫酸鎂與5%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經靜脈滴注給藥,每日1次。
(1)顯效:患者的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癥狀均消失或者有非常顯著的減輕,恢復到發(fā)作前的水平狀態(tài),體征也有明顯減輕。(2)有效:患者的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癥狀均有所減輕,但并未恢復到發(fā)作前的水平狀態(tài),體征也有明顯減輕。(3)無效:患者的各種臨床體征、癥狀均無明顯減輕或者表現(xiàn)為持續(xù)加重。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處理,若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喘息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纏綿難遇的臨床疾病,其發(fā)病與多種因素均有關,包括感染、遺傳、過敏、寒冷等?;颊咴缙诙啾憩F(xiàn)為咳痰、咳嗽癥狀,此后逐漸出現(xiàn)喘息癥狀,是一種較為多見的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并且伴隨著年齡的遞增,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病率也隨之不斷升高。
硫酸鎂是當前臨床中較常使用的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的藥物,其在進入機體后能夠迅速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進行抑制,促使骨骼肌得以松弛,在抗痙攣、鎮(zhèn)靜以及控制顱內壓等方面均有顯著效果。但以往在硫酸鎂用藥中,多以靜脈滴注為主,可有效改善氣道高反應性疾病的臨床癥狀,且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獲得了學界公認。根據(jù)本研究結果來看,分別對實驗A、B組給予霧化吸入和靜脈滴注,其治療效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表明硫酸鎂相較于常規(guī)治療方法,能夠達到更好的解痙平喘的功效。但隨著對硫酸鎂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研究,其給藥方法也逐漸豐富起來,霧化吸入也隨之成為了主要給藥途徑之一,且有研究者認為通過霧化吸入能夠更好提升硫酸鎂的用藥效果[2]。通過實驗A組與B組對比來看,A組的治療效果達到了96.88%,明顯比B組的90.63%更高(P<0.05)。這表明通過霧化吸入給藥效果更顯著。這主要是由于霧化吸入治療屬于局部用藥,在吸入后能夠迅速經由黏膜屏障滲透到血液循環(huán)中形成作用,且吸入后直接作用于疾病部位,迅速產生藥用效果,故療效更顯著。
綜上所述,在喘息性支氣管炎治療中,通過霧化吸入為患者提供硫酸鎂,其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對病變部位的作用,取得比靜脈滴注更好的治療效果,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