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玉 黃麗偉(通訊作者) 何美娟 薛毅 黃色丹 韋梅娟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廣西 百色 533000)
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血液透析的時間很長,血管通路需要保證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目前,在患者實際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動脈內瘺亦或是中央靜脈留置導管的方式,能夠預防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無需進行皮膚的反復穿刺處理,且取出環(huán)節(jié)操作簡單,可以保證患者的安全性,適合應用在老年人群體亦或是心臟病群體,可以取代動靜脈瘺管的建立方式。然而,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對相關的護理知識、重要性及并發(fā)癥缺乏認識,易發(fā)生導管感染、堵塞等并發(fā)癥,導致患者血管通路使用壽命縮短,治療依從性降低,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1]。護理程序由“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等五個步驟組成,是以促進和恢復人的健康為目標所進行的護理活動,是一個綜合的、動態(tài)的、具有決策與反饋功能的過程。下文分析我院滌綸套雙腔導管行維持性血透患者,評價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在其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維持性血透的患者100例。入選標準:未留置導管;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劃分成為兩個組別,即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25~76(51.52±9.16)歲;其中有15例為大專學歷,20例為中專亦或是高中學歷,15例為初中以下學歷。對照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22~76(50.76±9.21)歲;其中有12例為大專學歷,21例為中專亦或是高中學歷,17例為初中以下學歷。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按中心靜脈留置帶滌綸套雙腔導管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健康教育模式。實驗組則采用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評估:①治療中注意:勿打折、扭曲、壓迫、牽拉導管,勿靠近尖銳物品。②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可散步、日常家務活動,不可劇烈運動,如出現(xiàn)縫線脫落、導管滲血、導管感染、導管破裂、導管脫出,及時就醫(yī);保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洗浴方式為淋雨,不可以盆浴,在洗浴之前應采用紗布對外露的導管進行包裹,然后套入一次性的塑料袋中,最后使用防水類型的塑料對導管密封,在洗浴之后必須要做好導管的消毒工作,并仔細更換皮膚敷料;應穿寬松衣服,保持導管處清潔、干燥;在夜間應當取平臥位入睡。(2)診斷:采用“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評價小組,針對患者健康教育問題提問:用中心靜脈留置帶滌綸套雙腔導管健康教育調查問卷,評估并判斷患者自護知識與遵醫(yī)行為是否缺乏。(3)計劃:根據患者知識缺乏面制定個體化健康宣教計劃,逐一針對性突破。(4)實施:根據評判性計劃采用多樣化健康教育方式,通過口頭講解及操作示范[2],配合給患者播放相關影像資料,衛(wèi)生宣傳欄、舉辦腎友會,一對一進行指導。(5)評價:反饋式評價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以“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組成反饋評價等級小組,一對一針對性提問患者健康教育知識及患者執(zhí)行情況,強化健康宣教力度,提高患者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疾病認知、導管維護能力評價:在護理之前與護理之后的兩周開展評價工作,自主設計評價表,其中主要的評分內容為疾病知識、飲食習慣、日常鍛煉、休息質量、血液透析與醫(yī)囑遵循情況、心理狀態(tài)、對導管的護理情況等,總分為14分,其中,掌握部分知識判定為1分,未掌握知識判定為0分,得分越高證明知識的掌握程度越好。(2)干預后6個月導管功能不良、導管 感染、血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疾病知識與導管維護技能比較(±s,分)
表1 兩組疾病知識與導管維護技能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50 6.62±0.97 11.88±0.58對照組 50 6.81±0.78 9.95±0.89 t 1.0794 12.1845 P 0.1415 0.0000
干預后 6個月實驗組發(fā)生導管功能不良6例,感染1例,血栓3例,總發(fā)生率為 20.00%(10/50);對照組發(fā)生導管功能不良11例,感染3例,血栓5例,總發(fā)生率為 38.00%(19/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339,P=0.0473)。
維持性血透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療法,其在帶給患者生命延續(xù)、生命質量提升的同時,也常因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帶給患者負面效應,增進患者治療認知度、療程依從性及自護能力成為并發(fā)癥預防的基石所在[3],這對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較高要求。長期留置滌綸套雙腔導管行維持性血透患者治療知識涉及面廣,對自我護理要求高,常規(guī)的口頭講解、教育手冊發(fā)放形式,難以讓患者完全掌握相關知識,限制了其對自護技能的學習與應用,極需要護士在健康教育方面做出科學性與實用性的積極探索。護理程序健康教育以“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線譜方式,是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及特點開展的針對性健康宣教,應用于長期留置滌綸套雙腔導管行維持性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克服了傳統(tǒng)健康教育模式在時間和內容上隨意性大、護士健康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效果不盡如意的弊端[4],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疾病知識與技能掌握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導管功能不良、導管 感染、血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程序式健康教育能提高長期留置滌綸套雙腔導管行維持性血透患者掌握疾病知識與技能,從而降低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