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
(常州武進人民醫(yī)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食管癌,發(fā)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臨床常見惡性腫瘤[1],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每年全世界約有22萬人因食管癌死亡,40歲以上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2]。臨床表現(xiàn):吞咽困難,痛苦難受[3]?;颊咭唤?jīng)確診為食管癌,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快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本次研究為觀察分析胸腔鏡手術與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療效,報道如下。
把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治療胸中段食管癌的92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颊呔唧w的手術情況,見表1。
對照組:男:女=26:20;年齡:38~69(55.6±13.6)歲。觀察組:男:女=28:18;年齡:37~71(58.1±14.2)歲。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表1 患者具體的手術情況
術前對兩組患者都進行輔助檢查,兩組患者都采用經(jīng)口氣管插管進行全身麻醉。
對照組:進行開胸手術。胸部以右胸第6肋間做15cm左右切口,食管游離,清掃淋巴結(jié);腹部取上腹部正中做15cm左右切口,胃部游離,清掃淋巴結(jié);左頸部相應位置做15cm左右切口,把管狀胃經(jīng)食管床拉至頸部與食管胃吻合。
觀察組:進行胸腔鏡手術。胸部在右腋中線第7或第8肋間切口做1.5mm大小的觀察孔,在右側(cè)腋前線第4肋切口做4cm大小的操作孔,食管游離,清掃淋巴結(jié);腹部取上腹部取正中切口做1.5cm的操作孔,胃部游離,清掃淋巴結(jié),在左頸部相應位置做5mm左右的切口,把管狀胃經(jīng)食管床拉至頸部與食管胃吻合。
術后禁食,進行常規(guī)胃腸減壓;術后2h,進行腸內(nèi)營養(yǎng)。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shù)、術中出血量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文中計數(shù)(χ2檢驗)、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shù)據(jù)有很大差別。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具體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手術時間(188.4±70.8)min、術中出血量(138±23)ml、術后引流量(661.8±158.7)ml、胸管留置時間(6.8±1.7)d、術后住院天數(shù)(11.6±2.8)d均低于對照組。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s)
注:兩組對比結(jié)果,P<0.05。
術中出血量(ml)組名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術后引流量(ml)胸管留置時間(d)術后住院天數(shù)(d)對照組 46 265.9±80.5 281±33 912.3±200.1 10.0±2.5 16.8±3.0觀察組 46 188.4±70.8 138±23 661.8±158.7 6.8±1.7 11.6±2.8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可以觀察到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17%)明顯低于對照組(17.39%)。具體見表3。
表3 比較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食管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率僅次于胃癌排第2位。臨床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化學療法及放化療等,常用治療法為手術法,有開胸手術、胸腔鏡手術等[4]。治療期間需注意飲食,要以清淡、營養(yǎng)、易消化為主,要多食用補氣養(yǎng)血的食物,提高身體抗病能力。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消除患者恐懼、緊張、抑郁等消極心理,讓患者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應對病情[5]。1991年胸腔鏡開始應用于食管癌,利用腔鏡的放大作用,能夠清楚地觀察食管及周圍組織結(jié)構(gòu),使手術更直觀[6]。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發(fā)現(xiàn)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shù)等指標都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17%)也低于對照組。所以,與使用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相比,使用胸腔鏡手術具有出血少、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