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語探源》是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山東省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教科書《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第四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成語探源》;設計;理解
主要由三個活動版塊組成:
1. “藝海拾貝”,引導學生了解成語“指鹿為馬”的古文大意及出處,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2. “溫馨點擊”以文字形式了解成語的形成、來源以及學習成語的作用;3. “活動廣角”要求學生了解其余的11個成語,引導學生查閱有關(guān)資料,加深對成語出處的理解。
【教學目標】
1. 了解成語的來源及其出處,理解它們的含義。2. 正確理解成語意思,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3. 學習搜集應用資料的能力,掌握查閱資料的方法,增強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4. 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增加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做一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
【教具準備】
新華成語小詞典 提前搜集的成語故事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導課
猜一猜
1. 師: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嗎?老師也喜歡。今天我們來做個猜謎活動。請同學們看圖猜詞語。猜出來的同學請舉手回答,比一比誰猜出的謎語最多。
2. (過渡語)同學們你發(fā)現(xiàn)沒有,今天我們猜的這些詞語都屬于什么詞語?(學生觀察后回答)
師:都是成語。老師最喜歡積極動腦的孩子。漢語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詞組或短語。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成語到底怎么形成的?
二、 學習成語《指鹿為馬》古文(10~15分鐘)
1. 請大家先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出示文言文《指鹿為馬》這個故事被司馬遷記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出示《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倍佬υ唬骸柏┫嗾`邪?謂鹿為馬?!眴栕笥遥笥一蚰?,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請同學試著自己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查看注釋或詞典。
2. 指導朗讀古文。
A. 齊讀古文。B. 正音。阿(ē),邪(xié)。C. 古文要讀出恰當?shù)耐nD,才能使我們聽懂意思。聽老師范讀。D. 了解司馬遷、《史記》(請同學們結(jié)合注釋說一說古文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一下。教師巡視。)E. 集體交流意思。同學們經(jīng)過小組交流討論,還有不理解的句子嗎?
你來問 誰來幫他解決?
1. 師:看著同學這種積極的學習勁頭,老師真為大家高興。這個故事讓你想到了哪個成語?學生思考后回答。
師:這個指鹿為馬的成語意思你知道了嗎?它的原意是指著鹿說是馬。引申義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事實。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你有哪些啟發(fā)?
小結(jié):是啊,古人就是借用這種言簡意賅的成語來表達一個含義深刻的道理。小小的成語蘊含了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
那你能用一用這個詞語嗎?(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造一個句子:“韓國歷史文化少,他們竟然把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說成是起源于他們國家,這真是指鹿為馬?!保?/p>
2. “指鹿為馬”這個成語因為記錄在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我們把它歸到歷史故事一類。(板書:歷史故事)這樣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還有很多。
三、 合作學習 探究其他成語的來源
1. 小組交流。
師:弄清成語的來源,不僅有利于準確掌握它的意思和用法,還能增長知識,提高文化修養(yǎng),受到人生哲理﹑傳統(tǒng)美德方面的教育,真可謂既能“增智”又能“養(yǎng)性”啊﹗
課前已也讓同學們搜集了幾個成語故事,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課件出示:)A. 在小組內(nèi)每人講一個成語的來歷,以及成語表達的原意和引申義是什么。B. 你用什么方法搜集的資料?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2. 匯報展示。
請同學來說說你搜集的成語?
指名生回答,教師隨機歸類板書。請問你是用什么方式了解的?
A. 上網(wǎng)搜索 B. 查詞典 C. 向他人請教……教師即興點評:你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或善于總結(jié)的孩子!
3. 師:千門萬戶,這樣的詞語出自詩人的名作中,還有哪些這樣的詞語?(課件出示)
萬紫千紅 宋·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p>
春色滿園 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p>
柳暗花明 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心有靈犀 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p>
4. 你還搜集了哪些成語的出處,給我們講一講吧。
指名幾個同學交流,教師隨機劃分到不同的出處里。及時鼓勵學生的搜集應用能力。
四、 正確使用
師:成語的來歷,不僅僅有這幾種,還有很多。短小精悍的成語凝結(jié)著古人的智慧,濃縮了中華的文化。恰當使用成語可以使文章言簡意賅,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而且成語還能協(xié)調(diào)句式,增強句子的節(jié)奏感,讓文章變得朗朗上口。
1.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成語接龍游戲。
我出第一個成語,小火車往后排,接不上的,游戲終止,罰做一個鬼臉。
一馬當先,先苦后甜,甜言蜜語,語重心長,長生不老,老生常談,談天說地,地老天荒,荒無人煙,煙熏火燎,燎原之火,火中取栗
師:成語結(jié)構(gòu)短小,朗朗上口,你還可以用其他的節(jié)奏形式朗讀,便于記憶。增加積累。但是有一點是我們都要注意的,成語是固定字詞,不可隨意更換的。(出示成語用詞準確性:固定字詞 不可替換)你來看這個成語“指路為馬”對不對?
生:不對。師:錯在哪里了?那么這個成語呢?(出示課件:指鹿為羊)生回答還是不對。但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還在指鹿為馬,還故意在把成語偷梁換柱,這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尊重。
2. 請大家看看這些詞語,他們錯在了哪里(錯別字糾錯)。
止咳藥廣告詞——咳不容緩(刻不容緩)
衣衣(依依)不舍——服裝廣告
五、 課堂總結(jié)
1. 整治這些濫用成語的廣告現(xiàn)象才是刻不容緩。漢語成語是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文化,我們作為華夏兒女有義務繼承和發(fā)揚。讓成語這種語言形式從我們這一代傳承下去。
2. 通過今天的探究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收獲,教師點撥提升。
3. 我們這節(jié)課的收獲真大啊,馬上要下課了,我心里真有些依依不舍。
希望同學們課后用探究成語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成語來歷。
調(diào)查語言的其他形式,如:歇后語、謎語、對聯(lián)、諺語等是怎么形成的?把有趣的小故事記錄下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吧。這節(jié)課我們就到這里,下課!
作者簡介:
王繼鴻,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開發(fā)區(qū)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