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萍
【摘 要】目的:探討對頸性眩暈患者采用頸椎手法推拿+針灸方法治療后獲得的疾病治療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03月~2018年06月收治的60例頸性眩暈患者作為實驗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組后進行頸性眩暈治療方式的研究;參照組(30例):選擇針灸方法進行疾病治療;研究組(30例):選擇頸椎手法推拿+針灸方法進行疾病治療;最終就兩組頸性眩暈患者治療效果以及眩暈評分展開對比。結果:同參照組頸性眩暈患者治療效果(73.33%)進行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提高程度顯著(P<0.05);同參照組頸性眩暈患者眩暈評分進行比較,研究組呈現(xiàn)出顯著降低(P<0.05)。結論:醫(yī)療人員對于頸性眩暈在治療期間,頸椎手法推拿+針灸方法的有效應用,在患者眩暈癥狀改善方面效果確切,從而促進頸性眩暈綜合治療水平以及生活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頸椎手法推拿;針灸;頸性眩暈;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01
頸性眩暈屬于發(fā)生率極為顯著的頸椎病癥狀之一,癥狀發(fā)作往往呈現(xiàn)出頻繁性的特點,使得患者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均會受到嚴重影響[1]。本次研究將針對頸性眩暈患者探討最佳的治療方法,以此說明頸椎手法推拿+針灸療法應用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03月~2018年06月收治的60例頸性眩暈患者作為實驗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組后進行頸性眩暈治療方式的研究;參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1歲~71歲,平均年齡為(36.72±5.55)歲;病程分布范圍為3d~4年,平均病程為(5.25±1.53)個月;研究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2歲~72歲,平均年齡為(36.73±5.59)歲;病程分布范圍為4d~4年,平均病程為(5.29±1.55)個月;觀察對比兩組頸性眩暈患者的性別等一般資料,最終發(fā)現(xiàn)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對于進入醫(yī)院后的兩組頸性眩暈患者,采用抽簽法分組后進行頸性眩暈治療方式的研究;參照組:選擇針灸方法進行疾病治療;研究組:選擇頸椎手法推拿+針灸方法進行疾病治療;對于參照組,穴位主要集中于患者頸部夾脊穴、兩側風池穴、上星穴、大椎穴、百會穴以及天柱穴幾方面。針對穴位皮膚完成常規(guī)消毒處理后,準備對患者展開針刺治療,保證1次/d的針刺治療頻率。對患者完成針刺治療后,準備對患者展開溫灸治療,穴位主要集中于大椎穴、夾脊穴以及風池穴幾方面,保證1次/d的溫灸治療頻率[2]。
對于研究組,采用同參照組頸性眩暈患者一致的針灸治療方法;此外,采用頸椎手法推拿方法展開疾病治療,醫(yī)療人員協(xié)助患者進行端坐姿勢的選擇,之后針對患者的頸部肌肉以及肩背部肌肉放松,醫(yī)療人員選擇揉、拿以及推等系列手法完成,持續(xù)15min時間,之后對患者的阿是穴、肩井穴、風府穴以及風池穴進行點壓,保證患者能夠耐受,控制穴位點壓時間為1min~2min/個。在對患者進行按摩期間,需要對患者的病變位置進行明確,直至患者精神以及肌肉處于完全放松狀態(tài)后,選擇頸椎旋轉復位手法完成疾病治療??刂苹颊哐ㄎ话茨σ约包c壓的頻率為1次/d,初次完成旋轉復位手法治療后,如果未獲得效果,則保證1d間隔后,繼續(xù)對患者展開1次治療,直至獲得效果,對于所有患者共進行為期28d治療。
1.3 觀察指標
臨床對兩組頸性眩暈患者治療效果以及眩暈評分展開比較。
1.4 判斷標準
1.4.1 臨床療效 顯效:頸性眩暈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血流、眩暈癥狀以及工作學習均轉為正常;有效:頸性眩暈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血流、眩暈癥狀以及工作學習均獲得改善;無效:頸性眩暈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血流、眩暈癥狀以及工作學習均無改善[3]。
1.4.2 眩暈評分 醫(yī)療人員選擇自制量表對兩組頸性眩暈患者完成眩暈評分,最終獲得分數(shù)同眩暈癥狀嚴重程度表現(xiàn)為正比[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兩組頸性眩暈患者治療結果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治療效果)以%形式合理展開檢驗,計量資料(眩暈評分)以 形式合理實施t檢驗,最終P<0.05為差異呈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同參照組頸性眩暈患者治療效果(73.33%)進行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提高程度顯著(P<0.05),見表1。
2.2 眩暈評分對比
同參照組頸性眩暈患者眩暈評分進行比較,研究組呈現(xiàn)出顯著降低(P<0.05)
3 討論
醫(yī)療人員對于頸性眩暈患者在治療期間,針灸療法的有效應用,在擴張患者椎動脈、改善其痙攣癥狀以及椎基底供血方面可以獲得顯著效果,從而對于頸椎力平衡的恢復做出保證。頸椎手法推拿的有效應用,對于患者炎癥水腫緩解以及受壓神經(jīng)恢復可以做出充分保證。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同參照組頸性眩暈患者治療效果(73.33%)進行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提高程度顯著(P<0.05);同參照組頸性眩暈患者眩暈評分進行比較,研究組呈現(xiàn)出顯著降低(P<0.05),充分證明對頸性眩暈患者選擇頸椎手法推拿+針灸方法治療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醫(yī)療人員對于頸性眩暈在治療期間,頸椎手法推拿+針灸方法的有效應用,通過將患者眩暈癥狀改善,促進其綜合治療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薛映城.手法推拿聯(lián)合針灸治療老年頸性眩暈的效果及對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8,31(05):640-642.
高強,吳超,席明健.溫針灸結合推拿治療頸性眩暈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15):1608-1610+1616.
許永良.推拿配合溫針灸治療頸性眩暈82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05):360.
金堅,趙玲丹.手法推拿聯(lián)合針灸治療老年頸性眩暈的效果及對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09):2403-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