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墒寝r村美術教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是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如何根據當地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改革美術教學現狀,充分挖掘農村美術教育的潛力和資源,大膽地進行探索和研究,走出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
關鍵詞:農村美術;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作為農村美術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應該對農村的美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和清醒的認識,主動擔負起農村美術教育的重任,充分挖掘農村美術教育的潛力和資源,根據農村教育的實際特點大膽地進行探索和研究,走出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F就創(chuàng)新農村美術教學方法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 “說作品”法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該說明的是,評述并非是一種高不可攀的行為,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每個學生都可以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做出自己的評述?!币簿褪菑膶W生本身的角度“說”出自己的見解,讓更多的學生更易于接受,更能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作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點,積極引導學生對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
例1欣賞校園的春天的時候,學生對春天的描繪就可以大“說”特“說”。由于學生對如何用畫筆描繪春天感到無從下手,所以,先說說有哪些現象可以表明春天來了、如果要表現春天我們可以描繪哪些景物、關于春天有哪些詞語、文章、歌曲、詩詞等,學生“說”著“說”著就會感到“原來美好的春天這么好描繪!我們平時怎么沒有注意到!”此時趁機再出示一些表現春天的繪畫、雕塑、版畫等作品,讓學生欣賞,并讓學生把作品與自己的剛才的想法進行對比,想象藝術家如何進行創(chuàng)作的。教師在旁適時講解,學生同時也了解各種藝術表現方法,如果有可能,教師再現場示范一下簡單的繪畫等技法會更好,或者用多媒體演示一下也可以。學生會用他們充滿激情的靈魂去欣賞、去創(chuàng)作,當然也激發(fā)起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 “畫作品”法
學生在“說”過作品之后,往往有一種要表現的沖動,此時,要求學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畫”出來,便是把“一種虛無縹緲、捉摸不定的感覺真實地再現在你的面前”。既鍛煉了學生的繪畫能力,又使“欣賞”課顯得不單調,學生充滿了興趣。對于“畫”法,則不要求學生太高:簡單的線造型、漫畫的方式均可。
例2在欣賞建筑藝術的時候,學生感慨很多,同時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此時,我便讓他們把自己的建筑“設計”用畫筆表現出來,結果就是創(chuàng)造出了一大批風格特異的建筑。
三、 “臨摹、改編作品”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的最好的方法是按著學生興趣的方向進行引領。既然學生對造型、表現等學習內容很感興趣,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贿m當在美術欣賞評述教學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呢?臨摹名作的過程就是深入欣賞的過程,在臨摹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會適當地進行交流,而這就是最好的評述活動。
學生在臨摹名作的過程,能夠很好地貫徹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能夠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在文化的情境中認識美術,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3在學習“藝術可以表達主觀情感”的內容時,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為什么這個單元里把古今中外的各種美術作品放在一起學習。我引導學生選擇一些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臨摹,并體會藝術家的思想,站在藝術家的角度去感受、理解、繪畫,然后再“說說”自己的體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能初步理解藝術家怎么用作品來表達他們的主觀情感,而后再要求學生模仿名作,自己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 “利用鄉(xiāng)土教材教學”法
利用鄉(xiāng)土美術進行教學,就是將豐富多彩的鄉(xiāng)土美術引入課堂。由于鄉(xiāng)土美術包含著廣泛而獨特的地理知識、歷史遺跡、民俗文化、民間故事等內容,因而學生通過認識傳統(tǒng)的地方文化,培養(yǎng)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本土文化藝術的感情。像傳統(tǒng)手工藝品、古建筑、民間美術章節(jié)都涵蓋了大量的鄉(xiāng)土美術內容,教師可結合本地特色組織教學,克東縣是金、滿文化的發(fā)源地,有悠久的歷史,有很多歷史古跡歷史文化可以學習。
例4在學習古代藝術的時候,當地的“蒲峪路”是學習金代歷史文化的好基地;在學習民間藝術的時候,致富村的“泥人李”和山河村的“剪紙藝術”等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在教學中引入這些內容,讓學生實地欣賞、考察一下,都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五、 “運用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能力和實用價值,能在課堂中打破時間和空間,快速、大量地獲取美術教學資源,讓師生享受美,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多媒體在點、線、面、色的強度和畫面吸引力比課本圖片要強許多倍,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圖像放大、縮小、回放和定放,再配以音樂,可將學生的思維主動地帶進充滿遐想的繪畫藝術境界中。由于多媒體技術并不能包含美術教學的全部,應避免大半堂課或整堂課的播放,否則會降低學生的注意力。
六、 “教師當堂演示”法
有些情況下,學生很想看看老師的水平,認為老師空講是在“吹噓”,此時,教師應當展示一下自己的真本領,以使學生心服口服。也有些情況下確實需要老師示范一下具體的繪畫技法、制作步驟等,這些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所以,在欣賞的同時,教師當堂演示很有必要,如果有條件,師生同步練習效果更好。
例5在講到中國古代花鳥畫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現場揮毫,讓學生面對面痛快淋漓地感受一下寫意畫揮灑自如、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縱橫交織的瀟灑畫風。然后對所作水墨寫意畫的情趣美、意蘊美和形式美等與名作進行比較評析,利用存在的差距讓學生欣賞到名作的各種美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讓有激情的學生也來牛刀小試,讓他們體會在宣紙上作畫的感覺。雙向的師生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領悟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魅力。
七、 “運用網絡教學”法
在互聯網發(fā)達的今天,不上網就顯得很“土”,而農村的學生由于上網機會少,所以,如果教師能夠在微機房利用網絡上一堂美術課,他們就會表現得異常興奮,激情高漲。當然,教師一定要設置好網絡訪問權限,例如可以在路由器上設置幾個教師審核過的網址供學生學習,這樣學生就不會進入其他的網站。各種方法絕不是單獨運用的,要根據實際結合運用,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對“欣賞·評述”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總之,農村的美術教師可能不專業(yè),但藝術不只是畫畫,放眼二十一世紀,廣大農村美術教師應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摸索出適合二十一世紀的農村美術教育教學的方法,引領學生走進美術這一神圣瑰麗的藝術殿堂。
參考文獻:
[1]顧薛嬌.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發(fā)展的對策與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4.
[2]李新云.淺析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發(fā)展對策[J].教師,2012(09).
作者簡介:
史艷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黑龍江省克東縣昌盛鄉(xiā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