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白
摘要:文字承載了上千年的文化與歷史,它的偉大更體現(xiàn)在文人墨客的筆下。中國浩如煙海的典籍、燦爛的文明都是通過漢語言文字記載下來的。讀書是一個提高自己的過程。它的意義不只在于知識的獲取,更在于提高一個人的自身修養(yǎng)。《高爾基論青年》中說道“每本書都是一級小小的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牲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的生活觀念,更熱愛這本書”?,F(xiàn)在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競爭強烈,我們要有較強的獲取、匯集信息的能力,以適應這個社會。學生應該努力擴大閱讀量,不斷地提高自己。
關鍵詞:閱讀;文化;知識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0-0047-02
1.以情誘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tài)度?!坝H其師,信其道?!绷己玫膸熒P系,能產(chǎn)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會遷移到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平等、寬松的民主教學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師生關系融洽,營造一種教也愉快、學也愉快的教學情境。
在師生共同參與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不僅要講究規(guī)范、科學、形象、生動,更要體現(xiàn)出尊重、信任、溫暖、體諒和鼓勵。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說了一部分就說不下去時,我鼓勵學生說:“老師知道你已經(jīng)學會了,剛才說得不錯,別緊張,再想一想。”學生得到鼓勵后,增強了自信,于是調(diào)整了思路又順利地說了下去;當基礎較差的學生讀課文不流利時,我鼓勵學生說:“沒關系,再練練就好了?!边@樣,學生以后還會積極舉手表現(xiàn)自己;有時,學生會在課堂上對某個問題提出疑問,如果學生的質(zhì)疑有道理,我就表揚他說:“這位同學很有自己的思想,今后我們大家要向他學習?!庇谑牵岢鲆蓡柕膶W生上課更加專心,希望自己還有表現(xiàn)的機會。教師這樣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鼓勵,充分肯定學生的長處,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學生逐步形成自尊、自強等獨立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zhì),師生關系會更加密切。善于表現(xiàn)是學生的天性,良好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2.閱讀方法和技巧
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閱讀也不例外,好的方法和技巧在閱讀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1 比較性閱讀。著名教育家馬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發(fā)現(xiàn)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從語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不可忽視的,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新課時聯(lián)系舊課,實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遷移,收到開闊視野、啟發(fā)思路的效果。在小學教材中,相同體裁而主題不同的作品,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作品,都可以通過比較閱讀方法來理解其內(nèi)容:如《凡卡》和《小英雄雨來》人物與環(huán)境的對比;《秋天的思念》、《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愛與母愛的對比;《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親的對比;毛澤東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主題與風格的對比。另外,還有體裁上,寓言與童話的對比等,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區(qū)別與整合的思維過程中,能力有所提高。
2.2 文體性閱讀。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體裁廣泛,題材豐富多彩,有散文、詩歌、記敘文、寓言、神話、童話等,體裁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所以不同文體的作品閱讀方法也不同。如:寫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的語言、行動、心理神態(tài)、品格等進行分析理解,寫景的文章應抓住從哪些方面描繪的哪些景色。寓言、神話要抓住蘊含的哲理和啟示等。
3.積極引導,熱愛閱讀
老師要求學生多閱讀的同時,自己應該先樹愛閱讀的榜樣,給學生樹立一個愛閱讀的榜樣,再鼓勵學生去閱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該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學同一時期閱讀同一本書。然后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讀書的心得。如讀海倫·凱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可以討論生命的意義、我們該如何去珍惜生命,讀《少年維特之煩惱》可以討論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這樣就深化了學生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有了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自覺性。
其次在課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課內(nèi)加以延伸。如學習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如《駱駝祥子》。然后根據(jù)書上的內(nèi)容可以展開一系列的活動,如對人物的點評,對故事的講解等,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這些活動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課外知識。
4.教師要促使學生個性語文的形成
4.1 遵循天賦,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
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同,在同一堂課中所收獲到的知識點以及能力點也不同,教師要把握每一個同學的不同的語文特色,結合不同內(nèi)容的語文教學促使學生個性語文的形成。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學習天賦,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要讓學生廣泛自主地閱讀,逐步形成語感,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熱情的舞臺。
4.2 幫助學生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
小學生要想得到閱讀能力的提高,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了對每個不同的年齡段的學生的閱讀量的限制,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教師要尋找到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進行大量閱讀。
5.教給觀察的方法
5.1 有順序地觀察。學生觀察有順序,不僅能促進思維的條理性,還能使表達有條理。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是作者有順序觀察的結果,包括: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從上而下或從下而上;先中間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間;從局部到整體或從整體到局部;從景到人或從人到景;由因及果或由果到因;從靜到動或從動到靜;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5.2 有重點地觀察。學習對中心部分有重點地觀察,既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又可以使學生表達時突出重點,具體生動。及時表揚了他們觀察的積極性,要求他們課外再觀察人物,表現(xiàn)特點,并把觀察的結果寫在觀察日記上。第二天,學生的觀察日記上涌現(xiàn)了許多生動有趣的人和事。
5.3 持續(xù)多次地觀察。一種事物,有時經(jīng)過一次觀察,不能把握事物的全部特點,必須經(jīng)過多次觀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事物在不同情況下的各種特點。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引導學生再找課例,仔細體會多次觀察的意外收獲,并讓學生持續(xù)觀察一種事物,哪怕是一棵菜、一棵樹,或是一種小動物,可在不同時間觀察,可以隔三差五,也可以相隔一兩個月地觀察;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觀察,并認真作好記錄,就會有意外驚喜。
6.課內(nèi)與課外聯(lián)動,培養(yǎng)閱讀習慣,讓學生多讀
6.1 要讓學生會選擇。一方面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提供或推薦優(yōu)秀的少兒讀物,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家長的指導,使其配合教師,教會學生選擇積極的、思想健康的讀物。另一方面,還要教學生在有益的讀物中學會選擇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6.2 給學生以適當?shù)摹皬娭啤薄Mㄟ^來自教師或家長的適度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閱讀態(tài)度、方法去閱讀。這樣,就會使習慣成自然。
6.3 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yǎng)成。首先,要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循序漸進。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要嚴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留心發(fā)現(xiàn)學生因課外閱讀而取得好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正確的評價,使其樹立榜樣,影響其他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我國對于小學生的教育特別的重視,小學是一個人教育生涯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又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中閱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所以,小學生語文閱讀就是教師要抓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