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計劃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腳本,了解教學計劃相關知識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本文描述了教學計劃與教學活動地關系,教學計劃與教師專業(yè)成長地關系,以便了解教學計劃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教學計劃的特點,加深對教學計劃的認識。
關鍵詞:教學計劃;教學活動;教師
一、 引言
教學計劃即為教師在課堂行動之前所進行的一系列教師教學判斷與選擇等的活動。教學計劃是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的完成有其特定的內容和活動對象。研究教師的教學計劃決策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活動。
二、 課前教學計劃與教學活動的關系
1970年美國的約翰·扎霍里克做了第一個對教師教學計劃的實驗研究。他將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附近4所郊區(qū)學校的12位四年級老師隨機分成“做計劃的教師”和“不做計劃的教師”兩個組。并且給“做計劃的教師”提供包含行為目標的內容綱要的教學計劃。對于“不做計劃的教師”,只告訴他們有一個小時的教學任務要完成。扎霍里克發(fā)現(xiàn),不做計劃的教師對學生的想法、見解更敏感,他們鼓勵學生思考。由教學經(jīng)驗論證可得,如果取消教學計劃,會造成教學活動過于隨意,教學效率低下,教學目標不能完美地完成。因此,教學計劃對于教師教學活動生成具有保障和制約的雙重性。在我國,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計劃要素的重要性排序時,與教學相關的是教學計劃的重點,其次是教學的對象及教學評價等。對教學相關要素的排序體現(xiàn)了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認識,但并不是教學計劃越詳細越好。有研究表明,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教學計劃的詳細、教學計劃的質量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教案是教學計劃的書面形式,是教學計劃決策的外顯。教師在自身的內隱的教學理論及其自身思維習慣的影響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針對教學對象及教學內容所做出的一系列的判斷與選擇的預設活動。書面計劃影響后續(xù)的互動教學活動,也是在上一次的教學活動的反思下進行的。教學計劃對教學中可能會發(fā)生的事件進行總的概括和設計,影響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的結構,學生學習的興趣,機會,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內容的覆蓋,教學重點活動等。教學計劃并不能對教師教學活動所有細節(jié)進行預測和預估,它只是教師所完成的教學活動的“腳本”,是對教學活動的預估與假設。每個教師都有其獨特的思維習慣,教學信念,所以,哪怕教師面對的是同一教學內容,相同的教學對象,做出的教學計劃也是不一樣的。適當?shù)亟虒W計劃有助于高效,優(yōu)質地開展教學活動。
三、 教師教學計劃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關系
教學計劃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預測與預估,反映了教師對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理解,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理論。教學計劃與教師專業(yè)水平有較高的相關性。教學計劃能力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進行教學計劃開始之前,要了解教學目標,不僅要解讀知識目標,還要了解需要完成的能力目標。在目標的解讀中,教師不斷加深對于知識點,知識之間的網(wǎng)絡結構,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等的理解。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科知識。教學計劃除了要了解目標,還要了解教學對象,即學生。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階段的學生也有他們自己獨特的特征。從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入手解讀學生特點,了解他們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學習能力等。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式,教學策略,教學模式,不斷地進行學習與創(chuàng)新。不僅有助于教學計劃,還可以幫助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理論知識,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說課”是有著中國特色的表達計劃過程和進行交流的方式。在我國廣泛開展的教師校本教學研究中經(jīng)常使用。它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計劃過程,體現(xiàn)了教師對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學生學習活動的預測、教學評價等的認識。也反映教師建構教學活動的心理圖式,是其思維品質、教學理論的外顯。通過“說課”,教師既表達了計劃的過程,也表明了教師的教學計劃內容。進行“說課”的教師將自己的教學判斷與教學選擇展示出來與其余的同事、專家進行交流,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改善。同時,在交流過程中,其余的人也可以從“說課”的教師的教學計劃中發(fā)現(xiàn)亮點,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納為己用。或者發(fā)現(xiàn)其不足之處,反思自己的教學計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四、 教學計劃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說課”是教師進行備課的一種方式,而備課也只是教學計劃的過程。教案則是教師教學計劃的書面形式,是教師教學計劃的外顯,只是教師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因此,教師的教學計劃并不能等同于教案的完成。
教師教學計劃是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統(tǒng)一。教師進行教學計劃時,既要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認知水平,學生學習成績等客觀情況進行分析,也要對教學活動的價值進行判斷。進行“教什么”“教誰”“怎么教”“為什么教”等一系列的追問。
教學計劃大多存在與教學活動之前,但并不是只存在于教學活動之前。它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計劃是教學活動實施的腳本,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大體是按照教學前的計劃去實施的。當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教學意外時,也會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境改變教學,在改變的過程中也會對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指導教學活動的完成,教學活動的進行也會對教學計劃進行反饋,教師根據(jù)反饋進行教學評價,再根據(jù)教學評價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下一次的教學計劃的完成。因此教學計劃與整個教學活動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李昕.初中英語教師教學計劃決策的個案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3.
[2]張朝珍.教師教學決策研究—兼論教師經(jīng)驗主義教學決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3]曹雅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
何敏,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