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春
摘 要: 中職語文教學新大綱在教學目標中增加了情感價值目標,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知識、技能這兩個原有的教學目標之外,還要切實落實情感價值目標,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情感教育,意在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和個性的完善。
關鍵詞: 情感 情感教育 中職語文教學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學習中如果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適當?shù)臐M足,便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如果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中使學生的這種欲望得到了滿足,那么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愉快的情緒和較高的學習積極性。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是由客觀事物是否滿足個體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反映了客觀事物與個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它是人們學習和工作的動力,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調節(jié)支配作用。一個人對事業(yè)充滿熱情、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學習,那么他就會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就能做出成績。
對于情感,我們不能簡單地看作是一種一般的心理品質。作為主體對于自己所認識和所做的事及所持態(tài)度的體驗,幾乎和一切心理品質相伴隨,感知與觀察、理解與思維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隨情感活動。情感的健康,直接影響著其他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學校越來越重視情感教育。所謂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通過相應的活動,促進學生情感領域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從而產生新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一個過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領域的發(fā)展一樣,既有賴于專門的教育,又要經過一個產生、培養(yǎng)、形成的過程。所有教師既是課程專業(yè)的教授者,又是情感教育的實施者,語文教師則扮演著獨特的更重要的角色。
這里所說的情感教育絕不等同于傳統(tǒng)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中職語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和個性的完善。
二、一些中職學校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
一些中職學生處于一種情感迷茫狀態(tài)。一般來說,這種情感迷茫狀態(tài)從初中開始出現(xiàn),到中職或高中階段比較明顯。伴隨著青春期的開始,封閉型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帶來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而社會、家長、自身的壓力及日益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名目眾多的各種考試帶來的心理壓力都使這種情感迷茫(或稱饑餓)狀態(tài)難以回避。
與此同時,現(xiàn)代通信設備迅猛發(fā)展,計算機網絡日益普及。部分學生由于年少無知,好奇心重,自制力弱,不能正確對待網絡。有的學生與身邊的同學很少溝通,平時沉默寡言,卻在各種交友軟件里聊得不亦樂乎。有的學生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各種打斗、闖關,自信力爆棚,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退縮,缺乏自信和勇敢的精神。有的女生厭惡學習,愛好打扮,濃妝艷抹,她們愛美卻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其實青春的臉龐才是真正的美。某些學生對愛情朦朦朧朧,嘗試早戀,本身渴望美好的感情,但缺乏對愛情正確的認識。這就是目前部分中職學生的情感現(xiàn)狀。
三、一些中職學校語文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
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如何呢?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把語文課當作一門普通的課程教授,有的教師把它作為一門工具課,卻忽視語文是一門具有濃厚情感色彩的人文學科的課程。一些語文課堂缺乏人文性、審美性、情感性,只是讓學生機械地背誦、記憶,死記硬背,文章中主人公形象的情感、意志、審美價值被忽略,也缺乏對學生進行高尚健康情感的引導和熏陶感染。
與此同時,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給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帶來沖擊。的確,計算機多媒體軟件和網絡技術的運用,使語文課堂的形象性、生動性有了極大的擴展。但是有的教師把課堂搞成教具展示課,播放電影、音樂、膠片等,圖像或動態(tài)或靜態(tài);文字或飛入或翻轉,搞得學生眼花繚亂,而教師更多的是充當解說員、電腦操作員的角色,關注的僅是屏幕,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語文教學來說,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初始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和關懷,倘若現(xiàn)代化的手段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能讓他們被作品的情景、人物所吸引、感動,那么即使形式再熱鬧非凡,最終有什么意義呢?
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情感教育
面對部分中職學生的情感現(xiàn)狀,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情感對話,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情感教育呢?語文這一特殊學科,又該擔負起怎樣的使命呢?
從課程的本質特征來說,語文課與其他課不同,它與情感教育的聯(lián)系緊密,對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比如愛國主義情懷,比如對他人的同情心、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等都有幫助。
怎樣進行情感教育這一問題,其實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實踐問題。它不僅和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和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關系。要求教師不僅有廣博的知識,更有博愛、寬闊、敏銳的心靈。
在教學內容方面,有表達對祖國、故土、人民的熱愛之情的文章。例如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語文(基礎模塊)里選編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對土地至死不渝的感情,向祖國捧出了一顆赤子之心。教師可以一邊賞析詩歌一邊帶領學生體會那種濃濃的愛國之情。學生不知不覺被感染,被教育,體會到抗日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苦難,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堅強不屈,從而體會到現(xiàn)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
還有表現(xiàn)至愛親情的文章,例如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基礎模塊)選編的《我的母親》、《合歡樹》這兩篇文章,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母親那種深深的懷念,那種“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痛苦心境。教師在教授課文時,就要引導學生理解母親,感謝母親,感恩母愛。學生通過對這類課文的學習,懂得親情,懂得愛,心靈不再是荒漠,成為心里有愛的孩子。
還有一類是表現(xiàn)忠貞不渝的愛情作品。面對這類課文,一些教師對這個問題多有忌諱,往往輕描淡寫地一晃而過。現(xiàn)代傳媒及文藝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學生成熟早,中職生早戀社會大多都能接受,何不抓住這類課文來一個“借題發(fā)揮”正確引導呢?因此,語文老師應轉變教育思想,不視愛情問題為禁區(qū),針對中學生的身心及思想行為特點,引導他們小心踏入這片圣潔的土地。如《致橡樹》這首詩歌大膽宣揚了新時代女性的愛情觀。結合本文一方面告訴學生什么是正確的愛情觀,另一方面告誡他們早戀帶來的后果。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實踐問題,要求教師有廣博的知識,有博愛、寬闊、敏銳的心。教師的愛心要像雨露一樣滋潤著學生的心田,讓情感教育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貫徹到教育當中。博愛、寬闊、敏銳的心則涉及一個教師的人品修養(yǎng)。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穩(wěn)定的,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有一觸即發(fā)的豐富情感,但缺乏足夠的自持力。他們希望在老師、同學面前施展自己的才華,要求老師尊重、信任、理解他們。他們憧憬將來成為有價值的人,更期望人們承認他們的價值。
對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應竭盡全力理解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而動搖、徘徊時,要給予鼓勵。學生的一些活動,應給予積極的支持和認真的引導,要在對學生有深入細致的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因人而異的耐心指導。對學生的每一點健康的情感內省和表達都給予充分的肯定,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幫助那些處于自我封閉狀態(tài)的學生從情感的天地中走出來,讓學生在講、讀、寫、說中成為更加樂觀、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廣泛同情心的人。
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任務。這種教育應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充分重視,把它貫徹到課內課外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地營造民主的、活潑的、適合于學生情感——心理發(fā)展的文化氛圍,使學生的身心在這種氛圍之內得到完善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滿春燕.淺析中職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J].職業(yè)技術,2012(02).
[2]葛娟.讓語文課融入情感的河流——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04).
[3]孟維杰,王冬艷.情感教育憂思與方略[J].北方論叢,2001(03).
[4]張雪晶.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