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寅
肺栓塞是脫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質(zhì)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的過程,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激烈胸疼、咯血、發(fā)熱等,伴有胸部濕啰音、胸部摩擦音等[1,2]。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環(huán)障礙的一種綜合征, 發(fā)病率較高, 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長期臥床不進行活動、口服避孕藥、手術、創(chuàng)傷等, 應及早進行治療,避免患者出現(xiàn)死亡。臨床上常見的溶栓藥物為阿替普酶和尿激酶, 本研究旨在分析阿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療中的效果差異,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急性肺栓塞溶栓診斷標準的患者;排除標準:排除神經(jīng)疾病患者、造血功能障礙患者、血運障礙患者、心肝腎等嚴重臟器損傷患者、有顱腦病史患者、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嚴重高血壓患者、近1個月內(nèi)出現(xiàn)外傷患者、內(nèi)臟出血患者、顱內(nèi)出血患者、活躍性潰瘍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治療組:男12例, 女13例;年齡 60~82 歲 , 平 均年齡 (70.5±9.4)歲 ;病程 2~11 d, 平 均病程(6.45±3.35)d。對照組:男13例, 女12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 (72.2±9.2)歲;病程 3~11 d, 平均病程 (6.85±3.65)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相應的檢查, 病情確診后 , 治療組給予阿替普酶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 KG, 注冊證號 S20110051)治療 , 靜脈滴注 50 mg, 持續(xù)靜脈滴注2 h。對照組給予尿激酶(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 國藥準字 H44020646)治療 , 以 20000 IU/kg 進行給藥 , 連 續(xù)靜脈滴注 2 h。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死亡率、動脈收縮壓、肺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 檢查顯示血栓消失, 肺動脈通暢 , 胸部濕啰音消失;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檢查顯示血栓基本消失, 肺動脈部分通暢 ,胸部濕啰音降低;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 檢查顯示血栓未消失 , 肺動脈阻塞 , 胸部濕啰音無改變[3,4]。總有效率 =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組顯效15例、有效7例、無效3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8.0%(22/25);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4例、無效1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56.0%(14/2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49,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治療組出現(xiàn)輕度出血2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0%(2/25);對照組出現(xiàn)輕度出血8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2.0%(8/25)。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500, P<0.05)。
2.3 兩組患者死亡率對比 治療組患者死亡率為4.0%, 低于對照組的24.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死亡率對比[n(%)]
2.4 兩組患者動脈收縮壓、肺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對比 治療組患者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 肺動脈收縮壓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動脈收縮壓、肺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對比(±s, mm Hg)
表2 兩組患者動脈收縮壓、肺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對比(±s, mm Hg)
注 :與對照組對比 , aP<0.05 ;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動脈收縮壓 肺動脈收縮壓 動脈血氧分壓治療組 25 95.65±14.92a 19.85±9.47a 81.81±8.16a對照組 25 80.91±14.29 25.76±9.42 71.39±9.26 t 3.567 2.212 4.221 P<0.05 <0.05 <0.05
急性肺栓塞屬于一種常見的急性病, 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栓塞后心臟回心血量降低, 致使機體心輸出量降低, 對體循環(huán)血流量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引起肺循環(huán)阻力增高, 出現(xiàn)右心室負荷增大, 致使其出現(xiàn)功能障礙 , 應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5]。
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 阿替普酶在治療中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49, P<0.05)。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00, P<0.05)。治療組患者死亡率為4.0%, 低于對照組的24.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 肺動脈收縮壓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如下:①尿激酶是一種從人的新鮮尿液中提取出來的第一代溶栓藥物, 可激活纖維蛋白溶酶原的酶, 直接作用于內(nèi)源性纖溶系統(tǒng), 催化裂解纖溶酶元轉(zhuǎn)化為纖溶酶, 降解血液循環(huán)中的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等, 使機體溶栓得到緩解[6,7]。②阿替普酶是一種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 屬于第二帶溶栓藥物, 其是人體天然存在的 , 無任何抗原性 , 半衰期較短 , 作用迅速, 可選擇性降解血栓中已與纖維蛋白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其通過可結(jié)合纖維蛋白和賴氨酸殘基, 同時激活纖溶酶原轉(zhuǎn)變?yōu)槔w溶酶, 對于纖維蛋白較尿激酶更具有特異性, 能夠針對纖溶酶原產(chǎn)生選擇性的激活作用, 溶栓效果更強, 在急性肺栓塞的治療中安全性更高[8]。
綜上所述, 阿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療中的效果差異較明顯, 阿替普酶在治療中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死亡率較低,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