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珈霓
【摘 要】高中階段是我們成長的關鍵時期,高中的我們帶著夢想朝氣蓬勃、意氣風發(fā)??墒沁@個階段也是我們朝朝暮暮最辛苦的階段,各科老師留下的厚厚作業(yè)、家長對我們好成績的殷切期盼、以及我們自己還要為自己樹立一個大大的目標。在這種備受關注和壓力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放棄我們的業(yè)余時間。尤其對于文科學生作業(yè)分為不同的框框架架,一張文綜卷子看的滿腦都是還要去扣那復雜的數(shù)學題。但是為了高考我們只能接受并堅持。
【關鍵詞】高中文科生 學習重點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
一、前言
作為一名文科生自然要掌握一些關于文科學習的脈絡和方法,文科生多數(shù)對語文是有很好的天賦,所以在語、數(shù)、外和文綜中,語文大可不必擔心英語也可以淺淺考慮,但是難以總結的就是文綜和數(shù)學。因為作為一名文科生,我們要背誦的東西遠遠不止課本上的那些。除了堆積如山的作業(yè)試卷之外我們還要理清所學的所有知識脈絡。歷史中不同的時間和事件是容易混淆的,政治中的一些新聞也要掌握清楚,地理位置也要了如指掌仿佛由古至今環(huán)游一次世界一樣。但是在重重困難之下我們還是要面對高考因此我們不能放棄學習,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高中文科生應該學習那些重點內容,通過怎樣的方式進行學習。
二、一個好的習慣是文科生應該具備的重要條件
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文科的一個重要點,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要學會知識的總結和歸納。在每節(jié)課后都要及時對本節(jié)課所說的內容進行總結,比如,歷史中最常用的是時間軸,政治中要把不同方面的內容總結到一起,地理中就要善于分析方向,畫圖總結。
每科內容都需要掌握不同的學習方法,但是都是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才能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接受、知識記憶、知識總結、知識的遷移。這個學習過程是復雜的,但是當我們看到一張張清晰的脈絡呈現(xiàn)在面前不覺得滿滿的成就感嗎?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復雜而又充滿問題的過程,我們要養(yǎng)成一個善于總結并且善于解決問題的習慣。這樣會為我們之后的學習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為我們以后在各方面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很好的前提條件。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給學生提供做題方法
1.做好學習之前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有利于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認真的態(tài)度,能夠更好的接受課堂知識。學習準備要做好前者復習后者預習的功課,這樣才能提高課堂上的效率。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學會對題進行分析,比如做一張答卷,我們首先要對題的內容進行分析提出里面的核心問題,把不重要的或者完全沒用的內容進行剔除。這些內容容易出現(xiàn)在政治和數(shù)學當中,對于我們文科生很難把握數(shù)學當中那些是重要部分,那些可以忽略,這就源于文科生多為情感豐富。我們不太善于對一些問題進行實質性的分析,這就需要題海戰(zhàn)術對問題進行初期解決。
2.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接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不同類型的知識又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有的內容系統(tǒng)化的可能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而對于一些概念內容我們基本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的方式顯然是不正確的,這就需要從老師那里得到改進。在概念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清晰其背景,通過舉例子或者延伸故事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或者通過和其他概念之間相互聯(lián)系進行拓展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
3.借用課外知識的延伸加深學生的記憶能力,對于知識的記憶一般分為識記、保持和重現(xiàn)三個階段,很多學生停留在對表面字眼的認識,不懂得將知識做成系統(tǒng)的進行記憶,系統(tǒng)的記憶有利于誘導和啟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讓學生主動地理解知識。有聯(lián)系的記憶是深記憶的前提,因此教師在相關知識的考查和練習的布置上要多下功夫,有必要進行及時的指導以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知識,在解題條件的挖掘時回憶相關知識點及聯(lián)系。
四、多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用合作的方式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繁雜多樣,這就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多多進行溝通共同學習。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促進我們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更好的發(fā)揮我們的特長。其實我們都希望有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有時候可能缺少主動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善于對學生提出表揚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達到相對活躍的狀態(tài)。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文科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緩慢長久的過程,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揚長避短的教學。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除了給我們在課堂上授予知識以外還應該對我們的課后進行相應的輔導,這樣有利于我們及時吸收所學知識。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對我們答題方法進行引導讓我們可以更準確的分析題意,做出更準確的分析。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方法的掌握也需要一個長期的總結和積累。老師教給我們講題的答案不如認真分析做題的方法和分析方法,正所謂“授人予魚,不如許授人予漁”的道理。
【參考文獻】
【1】莫雷.文科課堂中知識的類型與學習過程,學習雙機制理論的基本框架【J】.課程·教材·教法,1998(5)
【2】趙璐.提高文科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和總結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20)
【3】姚梅林.學習習慣與行為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高小云.淺談高中文科課堂的講課內容【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2(6)
【5】孫兵華.注重高中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教育戰(zhàn)線,才智,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