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英
【摘 要】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作文評改總是“學生寫——教師改——教師評——學生聽”。本文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改變以往陳舊的評改方式,導學生利用互評自我的方式來提高作文評改的有效性,繼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和寫作水平。
【關(guān)鍵詞】作文評改 互評自改 寫作水平
傳統(tǒng)的寫作評改,總是在學生作文寫完之后,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批改、點評。這種傳統(tǒng)的寫作評改有它的優(yōu)點,其一,能讓教師對全班同學的寫作情況有一個總體性的了解,讓作文講評有的放矢;其二,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溝通。
但是這種評改方式的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批改時間長。教師要一個人完成對全班同學習作的批閱,耗時費力,據(jù)筆者的調(diào)查,大部分的語文教師批閱一次全班同學的作文需要花費一周左右的時間。批改時間長,不但讓教師體力精力消耗大,且不利于及時反饋。實驗表明:學習情況反饋的越及時,對學生的學習幫助越大。一周后再反饋習作的情況,很多學生這時已經(jīng)對自己的作文沒什么印象,自然對于發(fā)到手頭上的作文除了看一下分數(shù),對于教師批改的文字也沒什么興趣。教師接下來進行的作文講評,也沒多少的效果。其次,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學習中的評價、修改由教師代替了時,學生便像一個旁觀者一樣了。他們既感受不到教師批改的辛苦,又無需自己動腦動手去修改作文,這樣的作文評改實在沒有多大的效果。另外,還有一個弊病就是評改質(zhì)量不高。當全班同學的習作都由教師一個人來改時,由于教師工作量巨大,同時教師還有閱讀教學及其它的教育教學任務(wù),基本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精批細改學生的作文,所以評改的質(zhì)量自然很難保證。
因此,筆者認為要大膽打破傳統(tǒng)的評改方式,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的環(huán)節(jié)中,采用“互評自改”的方式來評改習作。況且,《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明確指出:“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jié)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p>
“互評自改”在具體的操作中怎么進行呢?筆者認為,主要分四個步驟進行。
一、制定作文評改的細則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互評自改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袖手旁觀、無事可做了,而是意味著教師將退到幕后,做好學生在幕前表演的準備工作。具體來說,就是在讓學生互評自改之前,教師先要制定作文的評改細則,由學生按照評改細則去評改同學的作文。否則,沒有評改細則的引導,學生的評改必定是盲目的,盲目必將導致作文評改的低效甚至無效。
評改細則要結(jié)合作文指導進行,包括本次作文教學訓練的目標、訓練點,還應包括評改作文的一般規(guī)范細則,如錯別字、標點符號等的修改。
例如,這次的寫作任務(wù)是運用人物描寫方法生動具體地介紹一個人。在寫作指導課中,教師跟同學們介紹分析了應該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這五個方面生動具體地介紹一個人,并明確指出這次作文中至少要用到三種人物描寫方法去進行。那接下來,在評改細則中就要明確指出達到教師要求的三種人物描寫方法多少分,少于三種減多少分,多運用一種人物描寫方法加多少分等。這樣學生評改起來就有規(guī)則可依。
二、將學生進行分組分工
學生互評并不意味著全班同學一起隨意地進行互評,要讓互評落在實處,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工。一般以3-4人為一個小組為宜,這樣既便于管理,又能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評改中來,暢所欲言。
分好小組后,再讓每個小組自行進行好分工,要有評改小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等?;蛘?,對于發(fā)到小組中的四篇作文,小組每位成員都需要閱讀完一遍,而后,水平差點的同學專門負責錯別字、錯誤標點的修改,中等水平的同學負責語句的修改,水平高的同學負責總評和打分,再由一名成員對于本小組評改的作文情況及評改意見進行一個匯總。這樣,小組內(nèi)便每個人都有事可做,評改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三、小組匯報評改結(jié)果
作文評改完后,接下來要對評改結(jié)果進行反饋。沒有反饋的評改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個評改結(jié)果的反饋可以由小組長負責,也可以由每個小組指定的中心發(fā)言人來負責。評改結(jié)果的反饋,有利于學生知道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從而在下次作文中予以糾正;同時也讓老師了解各小組的評改情況,對于評改得好的小組及時予以表揚,以鼓勵其他小組在今后的作文評改中做到認真負責。
四、學生自改
小組匯報完評改結(jié)果后,作文本交還給各自主人。每位同學都要認真閱讀同學評改的結(jié)果,然后對照本次作文訓練重點,結(jié)果同學給出的評改意見,動手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翁的意識,對自己的作業(yè)負責。在作文自改中既能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和習慣,無形中又提高了寫作的水平。
互評自改最大的特點:第一,讓學生成了為評改的主體,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二,在學生的互評自改中還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有利有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第三,互評自改的方式,讓學生對作文的批閱、評價、修改不再感到陌生與神秘,把它看成了寫作環(huán)節(jié)中自然而然的一環(huán),從而有利于學生今后自我評改作文習慣的養(yǎng)成。第四,互評自改起到了“改中學寫”的作用,讓評改真正發(fā)揮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作用。第五,互評自改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更有時間精力來進行作文教學的備課,從而設(shè)計出更加精準、高效的作文教學。最后,由于互評自改的及時性,可以在學生寫完后立即進行,因而評改的效果更佳。
總之,互評自改的作文評改方式,不僅有利于對學生作文的了解、評價,更重要的是成了學生學習作文的方式、途徑和手段,較之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有極大的優(yōu)勢,因而值得每位小學語文教師去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