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
【摘要】目的:補陽還五湯、針灸治療對于中風后遺癥病患的影響。方法:在內科201602-201804時間段收治的中風后遺癥病患中盲選出100例實施治療研究,將其劃分為對癥治療組(50例)和中醫(yī)治療組(50例),其中對癥治療組病患采取普通的對癥治療,中醫(yī)治療組病患采取對癥治療同時結合補陽還五湯、針灸治療,研究2組治療效果和神經功能情況。結果:中醫(yī)治療組病患治療效果和神經功能情況改善均比對癥治療組病患要好,2組比較,p<005。結論:對中風后遺癥病患采取補陽還五湯、針灸治療,可改善其神經功能,效果較好。
【關鍵詞】補陽還五湯;針灸;中風后遺癥;神經功能;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21-01
中風后遺癥主要指病患腦中風一年之后仍然存在有口眼歪斜、偏癱和語言障礙等情況,該階段與康復期相比,病患恢復速度較慢,需要借助治療來刺激神經功能恢復,改善后遺癥狀[1]。本文在內科201602-201804時間段收治的中風后遺癥病患中盲選出100例實施治療研究,分析補陽還五湯、針灸治療的應用效果,供參考。
1病患資料及方法
11病患資料在內科201602-201804時間段收治的中風后遺癥病患中盲選出100例實施治療研究,將其劃分為對癥治療組(50例)和中醫(yī)治療組(50例),其中對癥治療組病患采取普通的對癥治療,男性、女性病患各自有27例與23例,年齡在42-77歲間,均齡(595±13)歲,中醫(yī)治療組病患采取對癥治療同時結合補陽還五湯、針灸治療,男性、女性病患各自有29例與21例,年齡在43-76歲間,均齡(595±14)歲,在基礎資料方面,對癥治療組和中醫(yī)治療組對比差異較小,p>005。
12方法
121對癥治療組對癥治療組病患采取普通的對癥治療,如擴張血管治療、活血化瘀治療、抗血小板的聚集治療、調脂治療、降壓治療和營養(yǎng)神經治療等[2]。
122中醫(yī)治療組中醫(yī)治療組病患采取對癥治療同時結合補陽還五湯、針灸治療,其中補陽還五湯的藥方組成包括15克的黃芪、12克的川芎、10克的赤芍和當歸,6克紅花、地龍和桃仁。如果病患存在頭暈頭痛情況可以添加鉤藤和天麻,如果病患存在咳嗽咳痰情況可以天界桔梗和貝母,如果病患存在氣短汗多情況則添加五味子,如果病患存在四肢乏力情況則添加人參,如果病患存在惡心嘔吐情況則加入砂仁、和陳皮,如果病患存在大便秘結情況則加入麻子仁和大黃。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一天一劑,分兩次服用。針灸治療的選穴主要根據病患癥狀來進行選穴,對于半身不遂病患,則針刺其血海穴位、合谷穴位、外關穴位、曲池穴位、梁丘穴位、手三里穴位。如果病患存在語言障礙,則可針刺通里穴位、啞門穴位和廉泉穴位等,如果病患存在口眼歪斜情況,則可針刺地倉穴位、聽會穴位和頰車穴位等,一天一次,一次半小時。
13研究指標研究2組治療效果和神經功能情況。其中神經功能情況通過NIHSS表來實施評估,評估得分高表示病患神經功能的缺損較為嚴重。治療效果評估分為有效、尚可和無效,有效表示病患的肢體功能、語言能力恢復正常,生活能夠自理。尚可表示病患的語言能力有改善,肌力改善大于IV級,生活基本上能夠自理。無效表示病患的治療效果沒有達到尚可標準。
14臨床統計學方法本文對研究所得數據行SPSS200的軟件統計處理,以(x±s)來表示計量資料,并行t檢驗,以百分比來表示計數資料,并行x2檢驗,如果p<005,代表有統計學的差異。
2結果
21不同組的治療效果分析中醫(yī)治療組病患治療效果比對癥治療組病患要好,2組比較,p<005。
22不同組的神經功能情況分析干預前,對癥治療組病患NIHSS評估得分是(150±13)分,中醫(yī)治療組病患NIHSS評估得分是(149±11)分,干預后,對癥治療組病患NIHSS評估得分是(103±11)分,中醫(yī)治療組病患NIHSS評估得分是(62±05)分,中醫(yī)治療組病患神經功能情況改善比對癥治療組要好,2組比較,p<005。
3討論
腦中風疾病主要因病患腦血管閉塞狹窄,導致腦部缺血和缺氧,從而引發(fā)疾病。該病致殘率較高,大部分病患治療后都會遺留下后遺癥,極大影響病患的生活和預后。在中醫(yī)學說中,腦中風疾病歸屬中風范疇,發(fā)病病因較為復雜,多與病患先天不足、年老體弱、情志不節(jié)和飲食不節(jié)(嗜食用肥、甘、厚、膩食物)等相關,屬于本虛標實之癥,本為氣血不足和肝腎陰虛,標是痰濁淤血,病位是腦部,與肝脾腎具有關聯[3]。中風后遺癥病機為氣血瘀阻,脈絡不暢,導致氣不行,血脈阻滯,閉阻經絡。本文對部分中風后遺癥病患采取補陽還五湯、針灸治療,其中補陽還五湯出自《醫(yī)林改錯》,中藥方中的黃芪能夠補氣行血和養(yǎng)血,紅花和桃仁能夠活血化瘀,當歸能夠活血補血,地龍能夠祛風通絡,川芎能夠行氣活血,藥物合用能夠有效活血化瘀,補足氣血。針灸治療屬于輔助治療,其可以在中藥治療基礎上,通過針刺來對病患大腦皮層進行刺激,加快病患神經組織代謝,改善病患的腦部血供,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腦細胞缺血和缺氧,進而促進病患神經系統恢復。針對病患癥狀進行針灸治療,可對癥施治,改善病患的后遺癥狀。本文數據顯示,中醫(yī)治療組病患治療總效率92%,比對癥治療組的70%要高,在神經功能方面,中醫(yī)治療組病患NIHSS評估得分是(62±05)分,明顯低于對癥治療組的(103±11)分,可見,對中風后遺癥病患采取補陽還五湯、針灸治療,可改善其神經功能,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王亞明,劉曉玲,陳小俊.補陽還五湯合四味健步湯聯合針灸治療腦梗死后遺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 遼寧中醫(yī)雜志,2017,44(12):2581-2583
[2]陳勛.用補陽還五湯聯合針刺療法對腦中風恢復期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23):15-16
[3]呂建興,黃海恒.醒腦開竅針刺法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10):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