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強
摘 要: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它像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正確地運用音樂,讓品社教學乘上音樂的翅膀,可以為教學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音樂;品社;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音樂文化是培養(yǎng)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條件之一?!彼赋觥懊烂畹囊魳?,奇妙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和那令人心馳神往的音響,是體現人們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們形成美好心靈和純潔精神的來源?!币魳肥巧钪械囊还汕迦?,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它像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正確地運用音樂,讓品社教學乘上音樂的翅膀,可以為教學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一、導課中的應用
在小學品社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景,一開始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導課能夠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產生學習動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例如,在教學山東版品社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家鄉(xiāng)的故事》一課時,我運用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幫助導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曉光作詞、施光南作曲,是一首歌頌中國農村面貌及活力的歌曲。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中國農村全面改革制定了藍圖后,陳曉光在四川、安徽等地體驗生活,感受到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歌詞交給施光南后,僅用半天的時間即寫出曲譜。1982年,歌曲交給當時尚不滿20歲的青年女歌手彭麗媛演唱,隨即廣泛傳唱開來。由于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特征和代表性,《在希望的田野上》曾在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聯歡晚會等多個場合作為背景音樂或歌曲演繹。所以這首歌非常適合我們農村學校學生的心理感受。歡快的旋律和優(yōu)美的歌詞,很快把學生帶進了家鄉(xiāng)故事的教學之中。
二、討論中的運用
學生在討論時,無論如何調控,場面都有些混亂。這樣就會互相影響,使孩子們精神緊張煩躁。造成的結果是:有些孩子激烈爭吵,有些孩子置身事外,無動于衷。在這個時候,如果有恰當的背景音樂在耳邊縈繞,效果會更好。記得在上三年級品社《幸福的家庭》一課時,我讓大家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問題是可以和家人共同商量解決的?大家討論得很激烈。有說家里買電腦的事,有說買游戲機的事,等等。班里幾個小刺頭,更是吵得不可開交。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場面開始混亂。面對那么多聽課的老師,我真的不想發(fā)火。這時,我播放了一段音樂,是張君梅的《月空下的思念》,其效果就非常好。低低的、輕輕的樂曲緩緩響起,孩子們的煩躁情緒會逐漸得到緩解。我趁機提出互相傾聽的建議,大家自然接受。接下來的討論,已不是單單的爭強好勝,而是變成了互訴心聲、享受課堂學習的過程。
三、學生匯報學習成果中的應用
在學習三年級下冊品社《垃圾帶來的煩惱》一課時,學生在匯報交流成果的過程中,小組同學把自己搜集的資料歸納整理后。在描述美麗公園給人帶來的感受時,我配上了歡快的鋼琴曲,伴隨著一張張美輪美奐的圖片,使學生很快地置身在美好的感受之中。整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使人的愉悅之感油然而生。在體會被污染了的環(huán)境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時,設置了樂曲《我對天空說》,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與憂傷的音樂相輔相成,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的是強烈的震驚和惋惜,與之相比,假如僅僅是一段說明性的數據呢?它所帶來的印象是蒼白的,所帶來的教育效果是無法比較的。由此,我深深感到:音樂是如此有魅力。
學習品社《畫畫我們的校園》一課,在展示孩子們的作品時,我選擇了歌曲《美麗的校園》作為背景音樂,伴隨著輕快的音樂,一幅幅精美的圖畫緩緩呈現在大家面前,這些畫都是孩子們親手畫的,本身就具有飽滿的情感,此時運用音樂作催化劑,賦予了大家更豐富的聯想,在這個時候,不用解說,不用引導,孩子們已經完全沉浸在了對校園的無限熱愛之中。
四、課后延伸中的應用
在講品社《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一課時,我在課堂快結束的時候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愛我中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 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孩子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當時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推上了高潮,大家的愛國情懷也得到了升華,課在同學們的歌聲中結束。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彼?,在品社課堂上恰當地發(fā)揮音樂之美,往往能激起學生積極向上的信心和力量。讓孩子們在有情趣的教學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滿足,對所學的事理印象更深刻,更能記憶猶新。
當然,在品社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樂曲輔助教學,例如:樂曲播放時間的長短,節(jié)奏的強弱,曲風的歡快與憂傷,等等。在各環(huán)節(jié)的使用也應注意它的選擇性和實效性。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畢竟音樂在品社課堂教學中只是輔助手段,不是唯一策略。然而,在一次次嘗試中,我卻堅信:讓音樂走進品社課堂,可以帶領孩子們更加愉悅地在知識的天空遨游。
參考文獻:
[1]張麗娜.淺論音樂藝術中的思想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08(10).
[2]吳志琴,趙小清.淺談如何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J].大眾文藝,2011(4).
[3]張小芳.傳統節(jié)日包裝設計的現狀分析與研究[D].山西大學,2010.